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拂晓之三十六计 > 第14章 四七年大局

第14章 四七年大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北街的大火还在燃烧。钟美哭得成了泪人。邢文此时的心情是悲喜交加;悲的是今后的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贫如洗的日子就要开始了;喜的是父亲的仇今天终于报了。他喜欢钟美,她人长得是整个防胡镇上第一大美人。但是,谁让钟半仙害死了我的父亲?是他不义在先。是他逼得我铤而走险。杀父之仇不可不报。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谁种下仇恨谁遭殃。钟半仙死有余辜,也理所当然,这就是报应。

    天亮了,钟家的一切全都化为灰烬。钟半仙被烧成红薯干模样。钟美声音也哭哑了。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父亲死在自己的丈夫手里。邢文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终于为父母报了仇,他为自己的计划成功而感到兴奋。他默默地对死去的父母说:“爹,娘!儿子给你们报仇啦!”

    “嘭嘭!”有人急促地敲门。邢武抱着钟玉还在酣睡呢。

    “开门那!呜呜—”钟美哭着叫。钟玉听见姐姐的哭声一骨碌挣脱邢武的手慌乱的穿上衣裳,扣子也顾不得扣把门打开。

    “姐姐?咋啦?”

    “爹爹他……”

    “他咋啦?”

    “爹死了,老屋也被烧啦!”钟玉听罢如晴天霹雳一下子瘫倒在地上。邢武连忙抱住问道:“咋回事?”

    “不知道。”呜呜呜——钟美依旧哭声不止。

    邢氏兄弟把钟半仙埋葬了。坟前钟家姊妹哭的死去活来。邢文望着钟家姊妹心中不禁泛起悔意。

    接着邢文又在老屋的地基上盖起一个小宅院。邢武就住在自己家的老屋里。从此邢氏兄弟靠贩盐,打更、摆渡打零工过日子。兄弟俩人高马大不缺力量。两把独轮木车长年在城乡道路上来回奔跑。一趟也能赚它三五块大洋。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妻室和自己的家庭的男人也感到幸福。这一年,钟美钟玉先后为邢氏兄弟生下两个男丁。老大的儿子叫邢仁,老二的儿子叫邢义。有了孩子的家庭更是充满天伦之乐情趣。

    唉!恩是福,仇是怨。施恩结仇门两扇。鸟为食亡不足奇,人为财死岂不憾?

    一九四七年政府全年支出为法币一百万亿元,但收入仅有三十万亿元。赤字高达支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还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此次战争的第一个年头内,人民解放军即已在几个战场上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迫使蒋介石转入防御地位。而从战争第二年的第一季,即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间,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破坏了蒋介石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企图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现在,战争主要地已经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统治区内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还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世界的东方,在这里,共有十万万以上人口(占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到进攻,不能不引起这些被压迫民族的欢欣鼓舞。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一九四六年七月,蒋介石匪帮发动全国规模的反革命战争的时候,蒋介石匪帮认为,只须三个月至六个月,就可以打败人民解放军。他们认为他们有正规军二百万,非正规军一百余万,后方军事机关和部队一百余万,共有军事力量四百余万人;他们已经利用时间完成了进攻的准备;他们重新控制了大城市;他们拥有三万万以上的人口;他们接收了日本侵华军队一百万人的全部装备;他们取得了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巨大援助。他们又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已经打得很疲倦,而且在数量上和装备上远不及军队;中国解放区还只有一万万多一点的人口,其中大部分地区的反动封建势力还没有被肃清,土地改革还不普遍和不彻底,就是说,人民解放军的后方还不是巩固的。从这种估计出发,蒋介石匪帮就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最后地撕毁在一九四六年一月间签订的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和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发动了冒险的战争。(引)

    在防胡镇这个三不管的地方,更是土匪猖獗,盗贼四起,官府敲诈百姓。世道黑暗民不聊生。老百姓大有一人揭竿万人扯旗的趋势。邢氏兄弟白天不敢回去也是有道理的。他们焦急地等待着天黑。等待着回去和妻子儿子团圆;等待着让他们惊喜万分。更是等待着一番大的作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