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唐风云 > 第五章 龙华寺(一)

第五章 龙华寺(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这样行了五六日,离寺里越来越近,或许是想起这两年奔波、万里辛苦,平常不好言语的界文竟然有点哽咽:“师父,咱们终于快到家了。”

    法源腾出手拍拍界文的肩膀安慰道:“出家人四念为家,哪里需要弘法,哪里便是家,你着相了。”

    界文抹了抹眼,合十弯腰道:“师父教训的是”。法源对待徒弟一贯宽厚仁慈,又鼓励道:“此次奉请梵经,你们二人随我远赴天竺,去则越高山峻岭,归则遇巨浪滔天,屡陷绝境,道艰且阻,但总算不负众望完身而归,等到将来书成,你们功德无量!”

    得了师父的褒奖,界武手舞足蹈:“师傅所言甚是,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若没有这一趟来回,何曾可见那千里荒漠、皑皑雪山?又岂可见那汪洋大海、水中巨鲸?”正得意着,又挠了挠额头问:“不过,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师父解惑。这来回的路途上,少有专心修炼的机会,可却为何隐隐觉得功力相较于两年前大有提升?”

    法源略略迟疑:“或是常处险境,无意识只中就加快了真气流转,长此以往,是以内力增长迅于寻常。”

    …………………

    泗水城不大,城墙长不过五里,高不到一丈,历来少遇兵祸,百姓倒不算贫苦。又因前朝开凿的运河沿城而过,借运河之利,往来船只行经泊船集散物料,故能常见南北干货、东西特产。

    而泗水县令姓郝,名应全,出自功勋,赴任至今已有三年,却迟迟不见升迁调动,不过这郝县令也不着急,日常行政全部交由县丞打理,算是无为而治。只是在每日里安排杂役到处打听些新鲜事,这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郝县令都门儿清,背后得了个雅号“好打听”。或许是为了附庸风雅,又好起了收藏,尤其是古物什,只是那古籍字画一概视之蔽履,独爱那地里挖出来的明器。但凡有人敬献,只要是带点绿的,全部高价收之,以至后衙满屋子破铜烂铁,于是另得绰号“全破烂”。偶尔听到人后讥笑,这好县令也不生气,仍旧甘之如饴,也不知败了多少祖产。

    这一日,郝县守正歪在摇椅上眯着眼听着属下汇报,一个杂役上了前来道:“禀告大人,龙华寺法源大师自天竺归来,现在已经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

    郝县令睁开眼睛:“哦?那赶快前去迎一迎那大和尚。”杂役笑道:“现在恐怕是来不及了,估摸现在已经快到了龙华寺。不如到了明日大人再去登寺拜访?”

    郝县令捋了捋胡须,摇头道:“不妥,不妥,当年这法源和尚虽婉拒天后赏的紫金袈裟,驳了天后的面子,却不见天后怒火,可见他深受天后厚爱。天后素爱佛法,要求他将来译出经文后抄写一份译经呈送御前,不定哪日就会召其入京开坛说法,不可怠慢,本官还是现在就过去为其接风。”

    那杂役暗笑: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昔日郡守过境,也未曾让这个上司主动附合,难道这法源和尚真的神通广大?

    郝县令待护卫牵过马,便一跃而上,接着双腿一夹,一骑绝尘,往那城西北的龙云山奔去。

    不到两刻钟就到了龙云山腰,下马后拴好缰绳,便拾级而上。整个龙云山不过百丈,行了九十九级台阶就到了庙门口。抬首瞧了瞧庙门上方的匾额,只见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敕建龙华寺”,若有所思。

    见到庙门迎出来一个知客沙弥,随从上前道:“我家大人乃泗水县守,听闻法源大师携经归来,特来拜会。”知客僧弯腰道:“大人稍候,我去禀告主持。”

    很快就有一位僧人出来,郝县令笑道:“大师,别来无恙。”这个僧人乃是龙华寺住持法泽,只见他合掌道:“阿弥陀额,有失远迎。贫僧师弟万里归来,耽误了片刻,大人久等还请见谅。”郝县令拱了拱手道:“无妨,无妨。”

    迈入庙门进了大雄宝殿,点了三炷香之后,郝县令便被引入客堂。见坐在主座上的法源正和几个僧人叙话,待法泽介绍了身份,郝县令合掌道:“大师异域归来,辛苦,辛苦。待我上表朝廷,为大师请封。”法源答道:“多谢大人,只是取经译经乃是贫僧心愿,不敢劳烦大人费心。”

    即便知道这法源和尚会推辞,郝应全仍然赞道:“大师果然是淡泊名利,六根清净。”

    正聊着,郝应全看到一旁侍立着两个和尚,其中高个的怀里居然抱着一个婴孩,郝应全道:“这两位,想必就是随大师同去取经的高徒界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界武小师傅?果然是名师出高徒。久仰,久仰。只是……”话未说完,便瞧向了界文怀中婴儿。

    法源见其面带疑色,便道:“正是他们,这趟迢迢万里,他们也吃了不少苦。巧的是在经过杭州的路上捡到了这个幼儿,当时见其被抛之野外,便去查看一二,应是生下来就带着胎病,无药可治才被父母遗弃,见其可怜便带了回来。”

    郝兴全起身道:“大师慈悲。”又吩咐左右:“待会回了县衙,去知会县丞,每月十五送十两银子过来,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尽本官父母之责。”一个婴儿一个月哪用得了十两银子,不过是卖好法源,摆足了拉拢的姿态。

    正在你一言我一语时,进来一位小沙弥,对着主持说道:“师父,龙云观守平道长前来登门拜访。”法泽暗道:他怎么来了?却不露声色对郝应全笑道:“大人稍坐,贫僧过去迎客,去去就来。”

    这龙云山,山不高水不灵,却驻着一观一寺,更奇妙的都是敕建,观先寺后,比邻而居。

    不久,门外便传来铮铮笑声:“昔日你我曾切磋武艺,比试了许久也难分仲伯,不知主持近来功力是否更上一层楼。要不改日再切磋切磋?”见其打趣,法泽笑而不语,只做了个手势,请其入了客堂。

    这人进了屋子,寒暄了几句以后,也频频留意起来这个幼儿。不得已,法源又再次做了解释。守平听说婴儿体弱多病,站起便道:“我也略通医道,一时技痒,不知可否为其把脉?”正说着就靠了上去。界文看向了法源,见其微微垂目,才递出了婴儿。

    守平一手将小孩抱在怀里,另手为其搭起了脉,沉寂了片刻,沉吟道:“没错,经脉不通,这病是不太好治。”接着又道:“即是如此,大师即将忙于译经,难以分心照料,不如送到我那,多少还可以试上一试,万一治愈,岂不妙哉?”法源伸手接过婴儿笑道:“不必烦劳道长,我这徒儿也粗懂些医术。”

    ……

    待送走了县令,守平也和众僧道了别,带上小道童,扬长而去。

    回到龙云观,守平进了密室,闭目养了会神,回忆了下龙华寺之行,暗道:这龙华寺倒是卧虎藏龙。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