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蒲苇韧如丝 > 娘家照拂,夫家做主

娘家照拂,夫家做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渠一进邹府便受到了下人乃至邹老夫人的热情款待,其布坊遍布半个南皖,兼酒楼古董无数店面。

    林苏从嫁进邹家起,邹航便是连个通房都没有,稍有姿色的侍女也会撵出府去,也难怪邹仁二十二岁仍清心寡欲。

    这下两对儿女都齐聚一堂,林苏热情的给林渠斟酒。一边倒一边笑着:“哥哥好久不曾来看我了,真是想念的紧,你这隔三差五出远门,能碰上你一趟真不容易!”

    “可不是,家大业大,人也变得繁忙了,你在邹家可还好?”

    此话一出,五个人齐齐盯着她,林苏给他夹了一筷子八宝鸭,又叹气道:“唉,还不是看样子,官人一出门就是一个月,寝食难安啊!”

    “你有这四个孩子陪你解闷,可算是有福气的了,我们做生意走南闯北,可不就是图个家财万贯,人丁兴旺嘛!”林渠想起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妾,即使外面时不时找两个尝尝鲜,她们也不会闹得鸡犬不宁,家里融洽,在外做生意也安心。

    邹琼和邹莉又给他添酒,倒是邹仁问道:“舅舅在江源人脉颇广,不知是否听闻县令快要升迁的消息?”

    “县令这几年政绩不错,朝北县的产业各方面提升,富庶程度进了全国前十个县,街上不再有流民乞丐,等明年殿试一过,只怕要换县令了!”

    邹琼手一抖,紧张的将酒水洒落在桌上,邹莉赶紧拿帕子擦擦,让人察觉不到她的慌乱。

    一听县令升迁,林苏就藏不住喜悦。谁说一定要戚沅那丫头才行,自己的女儿可是县令公子心尖儿上的人,升迁后,官更大了,她们邹家也不再只是富户了。

    邹仁点点头,“那很好啊,我明年最后一次下考场了,如果再不中,我就放弃了,听娘的,成家立业,接管粮铺。”

    林渠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坚持这么些年也不容易了。我给你介绍到省府吧,那儿的夫子多半都是举人老爷,说不定比县城的学识更高,教授方法更严谨!”

    邹仁站起来鞠一躬:“如此便多谢舅舅了!”成败在此一举,这么些年他也累了。

    六个人一阵欢声笑语,杯盘狼藉。

    送走林渠,林苏也恢复了自由。至于抄经一事也就此作罢。

    晚上林苏来到邹琼的房间,邹琼正在纳鞋,而且是一双男子的鞋。

    林苏见了甚是满意,她的女儿终于开窍了!“琼儿,你还没睡呢?”

    邹琼见她来了,放下鞋子就出去迎她。“娘,这么晚你怎么过来了?”

    “这不你舅舅白天过来,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曹公子才是你的良配,既有当官的爹爹傍身,又对你一片真情,以后做了他的正室,可不得光耀门楣,将这满城的姑娘都比了下去!”林苏说这话掩饰不住的兴奋,越说越来劲。

    邹琼这么久不正面面对曹公子,可不是有着自己的原因,她忧郁的低下头。

    林苏见她不开心,便抓着她的手问:“怎么了,你不是还在给他做鞋子吗,怎么又不开心了?”

    邹琼看了眼鞋子,无奈道:“这哪里是给他做的,这是给大哥做的,我可不知道他的脚有几寸。从小我就羡慕你和爹爹举案齐眉,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身为官家子弟,以后总是要纳妾室的,我又不像娘亲有舅舅照拂着!”

    林苏总算知道她这么长时间在顾忌什么,劝慰她:“男人总要尝个新鲜,你爹何尝不是背着我找别的女人,只是我不让她们进邹家的门罢了,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娘看着表面风光,实际上还不如嫁给穷人家的,反正娘家也不缺钱!”

    邹琼惊讶的看着她,原来娘亲也会有这么多忧愁。平常看着她与爹执手共进退,恩爱有加,背后还藏着这些秘密。

    林苏又嘱咐着:“所幸这曹公子现在对你说一不二,你也该把握好机会,凭你的样貌才情,没几个姑娘能比得上,不要等他们家走了后悔莫及,官家总比寻常人家要好,不是什么不三不四的人都能进去的。”

    听了林苏一番话,邹琼心领神会,也不再举棋不定,当即决定回应这份感情。

    戚沅在白家几天,白崇铭不再出来监工,一来不想看见戚沅,二来自己也有事要做。走的时候,戚沅又送了他们一盒雨前龙井。

    白庭坤喝了一杯,味道不错,又让丫鬟给白崇铭泡了一杯。父子二人坐在庭院里,享受着秋风习习,叶落无声,宁静以致远。

    “终于走了!”白崇铭松了一口气。

    白庭坤意味深长的看着他:“你娘回娘家了,要不然指不定要你和戚家姑娘多多来往,你这恐惧女子的性子,应该要改改!”

    “谁说我恐惧女性了,我只是不善交流!”白崇铭结结巴巴的辩驳道。

    白庭坤也不道破,指了指他,意味深长的笑着。

    “戚家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家道中落多年,现在竟然有本钱经商了,这姑娘也不知道有什么本领,怎么消失了一阵子竟然做起生意来?”一会白庭坤又自顾自说道。

    “人都不会止步不前的,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成果,或许戚家有贵人相助,你别操那些心了爹,还是操心你儿子能不能高中吧!”

    “哈哈哈……”白庭坤爽朗大笑,“你这中了小三元的人还需要我担心,就算不中状元也有功名在身,以后当官少不了你!”

    白崇铭可不这么想,正因为中了小三元所以压力才大,整个南皖那么多县,人才辈出,哪里说中就能中呢?

    很快,戚沅的店铺租了下来,在离年年的私塾不远的街道,家具一应俱全摆了进去,邹玉莹又帮她将盆景和花瓶,小摆件放好。戚沅不打算去买新书,开张前直接找人抄书,等每种够一百册了就开始卖,租书读。

    很快店外就竖起了找抄书先生的牌子,这条件当然是年长者优先,字迹工整为主,书法为次。

    每天都有几个家境不好的书生进来,也有几个富家子弟可能就是看热闹的。戚沅给他们笔先在纸上写几个字,要求不高,发放了几本出去。

    等初本都发完了,那牌子也就撤了,只等他们抄好书再送回来,以此类推,没一个月就能有一百册了。

    抄书人得了解元的注解,可谓大饱眼福,有不少抄完书又回来借阅的,只准在店内按时辰结算,要拿走必须买。平时抄书也是有时间限定的,超过半个月者,只能退一半押金,工费照给。

    冬至,戚家书肆正式开张,门口挂着红灯笼和红绸,放了响亮的炮仗。

    戚家书肆的书早在抄书人的嘴里出了名,比别处更特别,带注解更便于学习,只是价格也更高了,最便宜的一本也要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店内借阅,毕竟借阅一个时辰才几个铜板,他们也都是一知半解,不至于整本都不会。

    年年首当其冲带了几个同窗进去,里面环境优雅,桌椅都摆好用隔板隔了开来,互不打扰。熏了陈皮的香味,整个屋子都充满了香甜味,读书的心情更愉悦。

    “沅姐姐,我们来看书了!”年年带着村里的几个孩子,有的与戚沅一般大,都惊讶于戚沅的本事,竟然开得起铺子。

    尤其是王婶家的儿子,与她同岁,羞涩得不敢看她,她们二人不和在村里出了名。

    戚沅善意的点点头,“都进去吧,要喝水一会自己来这里倒,这里茶水都有。”

    “沅姐姐,我们夫子说也要过来瞧一瞧,听说解元的书比他教的还好!”年年向戚沅禀报。

    戚沅咧开嘴笑得非常开心,“好啊,随时欢迎,夫子们也是一边教你们一边自己学习的!”

    不一会,还真有个提着书袋的先生进来,他穿着长衫带着儒帽,人不高很是消瘦,看见戚沅他明显惊讶了。

    戚沅朝他行礼,“先生里面请!”

    那人也点点头,回礼便进去找座位了。

    读书人的修养就是好,只闻得少数的议论声与翻书页的声音,戚沅自己则看起了话本子。男子读书的便不多,更别提女人来看话本子,于是她放弃了在书架上摆话本子,而是自己买点来看。

    等赚了钱,再尝试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摆上架,这里读书的不全是贫民,而且学习四书五经之余,领略一下其他书籍对以后的考试大有帮助。

    日渐西斜,戚沅看着话本子都快打盹了,客人陆陆续续回家,那个夫子又来了,拿了《春秋》中的一本问:“姑娘,这本多少钱?”

    戚沅摆了摆头,尽量使自己清醒。双手交叉:“十两!”

    似乎早有准备,他拿了十两银子出来就把书拿走了,戚沅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出了第一本书。

    晚上回了家,戚沅又带了只猪蹄回去。邹玉莹见了她春光焕发,笑问:“可是赚了银钱了,怎么买上猪蹄了?”

    “这还得多亏了年年,让我卖出了第一本书!”

    年年回来的时候就同邹氏说了书肆人满为患的事,他们夫子也去了,只是不敢大声喧哗。

    邹玉莹给她打气:“开张大吉,以后还会赚更多钱的!”

    戚沅点点头,伸了个懒腰就要去抱蛋蛋,谁知蛋蛋那小懒虫睡着了。她留恋的摸了摸他的小脚丫,不足手掌大小,粉嫩香甜,让她爱不释手。

    邹氏见了也是幸福感满满,这么疼爱蛋蛋,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心应手的带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