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 > 第3章 首笔资金,六块九

第3章 首笔资金,六块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清晨,钱亦文从噩梦中惊醒!

    梦里的情景,几十年来反反复复地折磨着他。

    睁眼看到英子和儿子钱多还在身边时,他笑了。

    以后,大概再不必做这样的梦了吧?

    钱亦文一边把儿子的小手轻轻送回被窝里,一边欣赏着英子的恬静。

    当年的英子,也曾是平安镇的焦点。

    长得水灵白嫩不说,性格恬静,还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没嫁他之前,老丈人家那门槛子,都被媒婆给踏平了。

    如今却已头发枯焦,脸色蜡黄。

    说是四十岁的人,也有人信。

    儿子也没好到哪去。

    大脑瓜,小细脖。三岁多了,一头茸毛还盖不住头皮儿……

    想着自己后世的身家,和这苦命的娘俩没一点关联,钱亦文心酸不已。

    看了一会儿,悄悄起身,开始熟悉环境。

    外屋地上,一化肥袋子苞米粒子。

    能吃的粮食,只有一袋子底儿的苞米碴子。

    土豆窖里,流光儿见底。

    钱亦文想起,去年冬天的时候,有南方人来收土豆栽子。六分钱一斤,他背着英子卖了一麻袋。

    当晚,就贡献给牌九桌了……

    地上的柳条筐里,六个满是褶子的小土豆,已经冒出了芽子,那还是老丈人过年的时候给送来的。

    挺好,还有十个鸡蛋,毕竟算荤腥。

    这日子,咋过?

    ……

    英子醒来,发现炕上已经不见了钱亦文,心里一惊。

    第一反应是摸了摸裤腰带。

    还好,该在的,都还在……

    自己和儿子,被拢在一条毯子下面,四周掖了个严严实实。

    三合堡(pu)山里的天气,五六月份的一早儿一晚儿,还是见凉。

    更何况,几扇破窗户还嗤牙咧嘴,四处漏风。

    “媳妇儿,醒啦……”

    “啊……”

    “快趁热吃。”

    “啥呀?”

    “鸡蛋糕(羹)儿……”

    英子呼地一下坐起来,问道:“这是……这是几个鸡蛋?”

    钱亦文满脸带笑:“四个,够你俩吃了。”

    “四个?”英子张大了嘴巴,看着一大碗黄澄澄的鸡蛋糕,“不留着抱窝啦?”

    “嘿嘿……慢慢攒吧,有鸡就不愁蛋。你这身子要紧。”

    英子懵了……

    不抱窝,明年指着我下蛋吗?

    我的身子……什么时候要紧过?

    钱亦文拿起一只小铁勺,认真地在碗中间划了一条线,又在碗底儿垫了一块抹布,轻轻把碗放在英子手上。

    “这一半你吃,那一半给儿子留着……”

    捧着微烫的大碗,看着鸡蛋糕上边的油星子,英子突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这待遇,就刚结婚那几天有过。

    那股黏人的劲儿一过,被吃干抹净了之后,就啥都没有了……

    不对!

    昨晚上,妈给自己塞钱,一定是又让他给看到了。

    这是变着法儿地往外哄这点钱呢!

    拿我的蛋来骗我的钱……这耍钱鬼就是心眼子多。

    “快吃啊!”钱亦文把勺子硬塞到她手里,“等儿子醒了,你又吃不着了。”

    看着英子终于舀了一点抿进嘴里,钱亦文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媳妇儿……”

    钱亦文刚一开口,英子吓得赶紧把碗又放下了。

    果然不出所料!

    看着媳妇儿的反应,钱亦文差点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他急忙说道:“媳妇儿,我出去一趟。你千万守好儿子!”

    “啊……”英子一愣,“干啥去?”

    “明天过节,得吃粽子。我去买点粳米,咱也包几个。”

    话,一口气说完。

    说完了,起身就走。

    他不忍让英子在恐慌中多沉浸一秒。

    英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于没有开口。

    买东西,不要钱吗?

    那黏大米,听说比普通大米贵好几分钱呢。

    够一家人吃粽子的黏大米,还不得一块多钱啊!

    他上哪儿整钱去?

    看着钱亦文在鸡蛋糕上划好的印,英子叹了口气。

    在靠近自己这边,又重划了一条。

    唉,一碗鸡蛋糕,五毛多钱,这就没了。

    照这么吃,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吃了两口,看了一眼孩子,英子下不去口了。嘴里抿一抿勺子,拿着碗走向外屋。

    儿子还要等一会儿才醒,先放锅里熥(teng)一熥,串串热气。

    揭开半扇木头锅盖,锅里腾腾冒出热气。

    锅叉子上,坐着一个小搪瓷盆,里边有四个土豆。

    看一眼碗柜下边的柳条筐,空了……

    有米一锅,有柴一灶!

    只是,这人就吃了两个土豆?干啥去了呢?

    ※※※ ※※※

    此刻,钱亦文怀里揣着两个土豆,正奋力蹬着他的二八大杠。

    85年,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满地。

    三合堡这个偏远的地方,才刚有那么一点风丝儿。

    尽管开放的步子已经迈出,但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存在。

    几十年后的英多集团,能复刻到这个年代吗?

    先不管那么多,把眼前的事儿解决了再说吧!

    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资源不缺。

    紧了紧黄胶鞋带,二八大杠往树上一锁,钱亦文拎起药镐,夹着麻袋钻进了林子。

    什么地方长黄精、苦参,什么地方有重楼,升麻和苍术喜欢长在哪里,他这个山里长大的人是知道的。

    小半天下来,麻袋就装满了。

    三合堡离平安镇二十里。

    上岗下坡的,一个多小时才到。

    一路上,钱亦文暗自庆幸。

    为了赌,粮食和地都卖了,他都没舍得卖这辆二八大杠。

    现在看,借上力了。

    “玉竹,七分……柴胡,两毛五……桔梗,一毛七……葛根,九分……苦参,六分……”

    供销社大院的公示板前,钱亦文念叨着。

    “同志,重楼咱这不收吗?”他问管秤的大哥。

    “重楼?啥玩意儿?没听说过。”

    “啊……”钱亦文解释道,“就是七叶一枝花。”

    大哥瞅了一眼这个面皮白净的小伙儿,说道:“那玩意儿,没人要。”

    钱亦文突然意识到,这东西的价值,现在应该还没人重视。

    白挖了几十个……

    一麻袋药材,带着黑土、树叶,倒在了地上。

    “把土抖落净了哈,不然扣你秤。”管秤大哥一边吹着茶叶沫儿,一边从旁指点。

    “放心吧同志,保证不带土不带泥。”

    四十二斤玉竹,两块九毛四;

    三斤半柴胡,八毛七分五;

    十五斤葛根,一块三毛五;

    三斤六两桔梗,六毛;

    十九斤苦参,一块一毛四。

    六块九!

    比预想的要好。

    不枉手上磨的几个大水泡。

    ps:罗列数据,和水字无关,作者自信,在哪里扩写一下,都极容易水出几百字来。数据,只是想让大家有直观感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