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 > 第775章 人物小样:三合堡

第775章 人物小样:三合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不是人……

    你当得相信,我真没有说谎,我真不是人。

    如此说,主要是我觉得写书的让我出现在“人物小样”的番外环节,我很惊诧。

    但写书的说,我也是有生命的,而且我不光有生命,还孕育出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

    您瞧她这话说的,让人怪不好意思的……怎么那么对?

    我是神州大地上最小的行政单位,和我平起平坐的,还有多个。

    所以,看起来我很渺小。

    就算是这么微乎其微的存在,还有人和我在争……

    倘使你是一个好事之人,想知道我究竟在哪里,那么你一定不会失望。

    在某知名地图中,搜索结果一两页都放不下。

    你且看看,一个地名,内卷都是如此的严重了!

    而我想说的是,我他妈的居然不在上面的这一页里!

    请原谅我爆粗口,事实上我也并不高雅。

    我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生活在我怀抱里的、我热爱着的和热爱着我的人们,他们的语言内容远比这要丰富(?)得多。

    今天,得到了一个机会,我就好好的表现一下,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说起三合堡,我的历史其实挺悠久的,那得从寒武纪开始说起。

    早在冰河时期,这里的地貌其实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

    写书的:“停停停!你扯远了!”

    三合堡:“我这不是寻思给你多弄俩钱儿吗?”

    写书的:“不可!敢情水字挨骂的不是你了……”

    三合堡:“好吧,你个不识好歹的……我跟你呀,这辈子也就这点缘分了!”

    ……

    发生了点小意外,不过这完全不会打乱我的节奏,我可是一个控场比较厉害的地名……

    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噢!讲讲我的前世今生……

    我隐藏在两省交界的一处丘陵里。

    (偷偷告诉大家,我其实连村都不是,是屯儿。

    屯儿,你们知道吗?

    鹅的老家,哎就住在那个屯儿,鹅是那个屯儿里土生土长的羊啊……

    大概有人不知道屯儿的概念,这么说吧,村下辖的,就叫屯儿了……)

    而我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山,大约直线距离足有二十多公里,不知道为什么写书的把我非得硬塞到大山里头是为了什么。

    难道说,就是为了让钱亦文重生能采到药?你就没想过收鸡蛋、卖卤味、卖豆饼、开服装厂都能捞金吗?

    还是……因为写书的嫁到了三国交界那个地方?

    我懒得问,和不讲道理的人,我也懒得说话。

    我不知道吉春是哪儿,但知道春城在哪儿,我距离春城的直线距离大约为150公里。

    这个距离倒是不远,就算是开着王秉春的小破车,在驾驶员不亢奋的情况下,两个小时就到了。

    我的名字,来源于三户人家——赵、钱、孙……

    在文中,除了最活跃的老钱家之外,其它两户人家也出过场,但可能大家并未在意。

    赵奎中是其一,他因为要继承舅舅的一份遗产,搬离了三合堡;

    还有最开始出场的老孙头,描述他的大概不超过十个汉字(含标点)。

    最早为我命名的,是钱家的老太爷。

    我猜,这就是写书的为什么让钱亦文来做主角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那一年,钱老太爷从灾荒严重的中原地带携带着家小一路走到了这里。

    是的,真的是走到了这里,这是写书的亲口说的,她说有原型。

    再说,那年月也搭不着顺风车。

    至于他从哪里来的,我不知道。

    他没说过,我一块土地,碍于语言上的不便,也不好问他……

    中州?青州?冀州?朔州?

    管他呢,来了就是,反正我就记得他小脚趾是分瓣的就行了……

    放下了肩上沉重的担子,钱老太爷举目观望后,发觉我这块地怎么那么眉清目秀、婀娜多姿、清新脱俗、风姿卓约且又清秀可人……

    优秀得如此明目张胆的土地,钱老太爷许是第一次见,当即决定不走了!

    老太爷扳过脚来,在磨得快要烂了的千层底布鞋上用烟锅子磕出一串火星,果断地挥了挥手,指挥着一家老小伐木筑屋。

    从此,我的怀抱里便多了一户钱姓人家。

    后来,又来了赵家,又来了孙家……

    尽管后来又来了李家、王家等等,但为我命名的时候,大家尊重了这三位先驱,“三合堡”的名字由此诞生。

    此后,我和人们的关系一直很好。

    他们对我加以改造,垦殖牧养,使我看起来更加丰满富足。

    而我,则回馈给他们衣食。

    当然,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好坏,不可能都是好的。

    在我身上生活的人们,有邱振玉、徐富、老葛头儿这样的好人;

    也有刘忠、刘宝柱、于得水这样的坏蛋。

    当然,刘忠本来并不是三合堡人,他是后搬来的,人都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你看看——

    好吧,咱不说这个,是我大意了……

    ……

    其实,归根结底我算是一个载体。

    写书的可能只是因为某种情怀把我推了出来,如果她的情怀中不包含“怀旧”这一种,那么可能我就不会出现。

    但无论如何我要感谢她和钱亦文……钱亦文买卖干到那种令全国人民都兴奋的地步,还不忘了回来给我修一条路。

    你要知道,这条路对于我来说,就如他重生时给他媳妇儿买的头花一样,是对我的一个装点,我老喜欢他的这一举动了。

    当然,他对于我的回报还远不止于此,把房子让给孩子们学习,后来又改成了文化室。我问写书的为什么安排这么不合理的情节?她说,那是曹先生的梦想……

    也许是怕自己死得早吧,钱亦文老早就把重塑和建设我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

    钱多这孩子是我看着长起来的,我打小就看好他,是个好苗子!

    我真心希望上面这句好听的话能被新晋董事长钱多看到,毕竟我的未来如何,可是全指望着他呢……

    ……

    最后,欢迎一直以来不弃三合堡这种土味儿的书友能来三合堡作客,写书的说她可以做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