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让太阳站下! > 第33章 中年文士

第33章 中年文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哥,这定远县不过一千个元兵,我们直接打进去吧?”

    徐达纵马来到朱元璋的身边开口说道。

    城墙上的元军龟缩在女墙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朱元璋驻扎在定远城下的五千精兵。

    他们这个城里现在只有一千老弱。

    能打的精锐已经被脱脱给征调去,准备两个月后的伐楚了。

    至于他们这些老弱。

    脱脱也没指望他们能够守住这里。

    至于定远的粮仓,虽然是有很多粮食,但是,并没有金陵来得多。

    他只要把金陵守住,其他的城池丢了,总能慢慢的打回来的。

    不过这倒是便宜了朱元璋,一千老弱,就算是守城,又能守得了多久?

    反正,这定远县的粮仓,他吃定了。

    “现在大部分的城池都是防守空虚的,这还得多亏了邓儒哥那一纸杀胡令啊,现在元庭的重心在大楚那边,我们攻城拔寨的压力小了很多。”

    汤和也纵马来到朱元璋身边说道。

    “唉,也不知道邓儒哥这次能不能挺过去,四十多万大军啊。”

    徐达也是感叹道,他们这些天到处跑,也听到了些许的风声。

    元庭各地的军队都在调动,这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虽然脱脱也并不打算瞒着。

    他要的就是雷霆一击,彻底的击溃天下起义军的心理防线。

    简单来说便是,杀鸡儆猴。

    大楚作为第一个起义,如今也是规模最大的势力之一。

    做这只鸡的份量,绰绰有余。

    但是,这对于大楚来说,同样是一个机遇。

    杀鸡儆猴。

    谁都不想做那只被杀的鸡。

    脱脱打的什么想法,邓儒打的便是什么想法。

    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了被杀的那只坤坤。

    对于大楚来说,这一战要是赢了,邓儒就能够乘胜追击,以四川行省为接壤。

    带着大军一路打下湖广,云南两大行省。

    彻底雄踞华夏南方。

    到时候他这个政权,就完全有资格称帝开科取士了。

    当然,邓儒现在并没有扩张疆域的心思。

    他在等,等朱元璋彻底雄起,然后去投奔。

    但是,击败了元庭四十万大军,能够使邓儒的威望,上升到一个空前的台阶。

    邓儒恰恰需要的,就是这些虚头巴脑的威名。

    “嘿,我还听说,邓儒哥那个大楚,明年就要开科取士了,嘿,他还有心情去招揽那帮子臭腐儒,看来他一点都不急啊。”

    徐达乐呵呵的笑道,显然他并不担心邓儒的安危。

    当年在他们这帮子人里面邓儒是力量最大,最有谋略的。

    如今七年过去,总不可能退步吧?

    “徐达你小子,是真不懂啊,打仗,我们这帮子武夫擅长,但是,想要还天下一个太平,还得是这帮子文人的嘴皮子擅长一些啊。”

    朱元璋乐呵呵的说道。

    他如今也算是有点小势力了,麾下五千精兵。

    这可不是五千阿猫阿狗,乌合之众,而是五千精兵。

    他也想要找两个能够帮忙出谋划策的文人。

    “哈哈哈,大哥说的有道理,但是现在天下还没平呢,邓儒哥就开始招揽文人了,这是不是太急了,难免扯到蛋啊。”

    徐达话虽然糙,但是理却不粗。

    朱元璋也认为,邓儒的做法太过急切了。

    天下未定,便开始招揽那帮子腐儒,还不是什么名士,未免太过急切。

    虽然他朱元璋也想要一些文人,但是他也不想什么歪瓜裂枣都要。

    朱元璋也想不通,邓儒为什么会这么急切。

    他抬头看了眼天空。

    似乎是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个青年和他说着几百年后的华夏河山。

    他还说过,他要让盛世提前来临。

    可他是人,一个人能活多久呢?

    他想把几百年的事情,在几十年里做完,如此急切,倒也正常。

    “我们还是不要揣测邓儒哥的心思了,先考虑怎么把这定远城打下来吧。”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县城说道。

    “嗐,大哥你看,上面都是老弱,一个个连头都不敢冒,这样吧,您给俺五百精兵,俺直接给大哥您将这座城拿下来。”

    徐达开口说道,但是话还没有说完。

    定远县城上,就被丢下了一个脑袋,那似乎是元兵千夫长的脑袋。

    而定远县的城门也被一队元兵打扮的人打开了。

    “哈哈哈,常遇春这小子得手了,兄弟们,冲!”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他早就在几天前,就派常遇春带着几十人混进了定远县。

    为的就是这一刻。

    只不过,他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毕竟,这关系到常遇春的生死,自然不会让人知道。

    很快,在一阵山呼海啸的喊杀声中,朱元璋带着他的部队冲了进去。

    有元兵想要抵挡。

    但是很轻松的被朱元璋的马刀给砍死,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一些像样的抵抗。

    “痛快!”

    徐达骑着高头大马,与朱元璋等人一同纵马在大道上,追杀着四散而逃的元兵。

    就在这时,在这刀兵之中

    一个中年文士的身影,骑着一头驴子,手捧一本圣贤书,悠闲的迈步在这大道之上。

    在这刀兵声中,怡然自得,全然不将四周的士兵放在眼中。

    “吁!!!”

    饶是朱元璋,也不由得勒马驻足,看向这闲庭信步的中年儒生。

    朱元璋身后,他那些跟着他纵马的老弟兄,也一个个勒马驻足,跟着朱元璋看向那中年儒生。

    “先生!在下凤阳朱元璋,能否请教先生名讳?”

    朱元璋对着那中年文士呼唤道。

    那中年文士看了朱元璋一眼,神色傲然中带着些许的轻蔑,显然并不把朱元璋这一伙人放在眼中。

    徐达见中年文士这副叼样,瞬间就不满起来。

    “你这厮,注意点,这是我们大帅,还不速来行礼!”

    “诶,徐达,不可无礼。”

    朱元璋听到徐达的话语,连忙将他的嘴巴捂住。

    他可不想让徐达这莽汉冲撞了这中年文士。

    那中年文士此时才用正眼打量起众人。

    随后一道轻蔑的声音,从他的嘴巴里说了出来。

    “大帅?这天下什么大帅,小帅,大王小王的多了去了,恕在下没有兴趣知道。”

    中年文士说完,便悠悠的骑着毛驴离开了。

    “该死的,这腐儒,未免太过高傲了些!”

    徐达见状,顿时气的牙痒痒,顿时就要策马追去。

    “徐达,站住!”

    朱元璋叫住了徐达,若是让徐达这憨货追过去,指不定就给那中年文士给彻底得罪了。

    那中年文士的气度,绝对不会是一般人。

    他可不想让徐达惊扰了高人。

    “大哥,这鸟人,读了几个酸字,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等俺去把他抓过来,看他丫的还傲不傲气!”

    徐达冷哼道,他虽然对读书人无感。

    但是这种自傲的家伙,他徐达最是厌恶不过了。

    “放肆,你小子还当不当咱是你大哥了?你看这人,在这兵祸中,却是闲庭信步,一般人有几个有这个胆子?听咱的,别去找他麻烦,如果最好,咱要把他招揽过来。”

    朱元璋动了几分的怒气,对于徐达这个脾气,他也是没有办法。

    只有动怒的时候,才能把这倔脾气给拉回来。

    “啊?行吧行吧,看在大哥你的面子上,咱就不跟这腐儒为难了。”

    徐达面对动了几分怒的朱元璋,也不由得有些发虚。

    “嗯,收拾收拾,去把县衙收拾出来,常遇春,你带人去清点粮仓,看看还有多少担粮食。”

    “不用,大哥,我之前已经派人打探过了。足足六千担粮食,够兄弟们吃好几年了。”

    常遇春开口说道,这是一个脸色坚毅的汉子。

    “什么?六千担?真的假的?”

    徐达一惊一乍的说道。

    “那还能骗你?六千担,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常遇春语气不善,对徐达的质疑表达着不满。

    “哈哈哈,好啊,太好了,六千担啊,这够咱们吃多少年了啊?”

    徐达是个缺心眼儿的,没有在意常遇春那一点点不满,在那兀自兴奋的大喊大叫。

    一行人就这样,慢悠悠的骑着马,向着县衙走去。

    就在朱元璋等人路过一个私塾时。

    一道有些耳熟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今日我们来讲,高祖本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

    朱元璋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瞬间驻足

    他认出来了,这就是之前那个中年文士的声音。

    听这声音,他似乎是在授课传道?

    “大哥,是那酸儒,要不要咱把他抓出来?”

    徐达来到朱元璋身侧问道。

    “诶,休要再提,正好啊,咱也非常的敬仰高祖,咱先进去听这位先生授课,你们先去县衙等着咱。”

    朱元璋说着,翻身下马,走进了这家私塾,还打量了几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