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祖王爷 > 第170章 上蔡书院(一)

第170章 上蔡书院(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随后,赵德芳返回轮船,陈云汐和静儿早已做好一大桌饭菜,加上朱清送过来的海鲜,赵德芳亲手调料,众女又是一通大快朵颐,直把茶伦和萨仁图雅吃得形象全无。

    饭后,赵德芳打开电脑,联入货轮内部网络,一番查询后,竟被他找到了一批他所需要的货物,他赶紧带着罗良和葛应雷,按照货物存放信息,很快便从其中一个货柜里取出来几个放在包裹里,随后锁上货柜返回。

    他把自己关在船舱里,整个下午都盯着电脑,边整理边打印资料,约莫两个时辰后,赵德芳伸了伸懒腰,看着几份厚厚的资料,满意的笑了。

    赵德芳走出舱室,此时已经夜幕降临,来到会客舱,见到王清惠依然等在这里,其他女子应该都已经休息了。

    “公子,张世杰将军传来消息,元军近几日可能不会主动进犯,他们在忙着奥鲁赤战死的事情,下一步伯颜准备绕过临安城往南发兵,这与公子的推断完全符合。”王清惠说着将消息条呈上,也不忘恭维一番。

    赵德芳浏览了一下,战事发展和自己的判断差不多,看到其中一条关于张弘范的消息,在张弘范被停职反省之前,其连夜带兵屠戮了浙江亭海边九个村镇,数千百姓死亡,而且岸边的码头全部被毁掉,渔船被焚烧殆尽。

    “这个张弘范,想要死了。”赵德芳心里第一次对一个人动起了杀机。他想到了海边那些渔民对大宋的忠心,大军从那里登岸时,渔民们总是箪食壶浆,挑水指路,还多次赶走了元军探子。

    “蛟龙小队周邯队长报,港口内的几处深水航道内没有发现大礁石。”王清惠继续道。

    “告诉周邯和朱清,让蛟龙小队协助朱清建设港口,暂时不必回去舟山岛了。”

    “还有,文丞相说为上蔡书院备了一箱书籍,一千两银子,是否可行,请公子定夺。”

    “可,书院现在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书籍和银子了。另外,明日去书院,你们几个都要跟过去,这些资料也带过去,你提前熟悉一下。”赵德芳道,随后给王清惠详细讲解了一番。在王清惠震惊的脑补中,赵德芳返回舱室继续准备。

    翌日,轮船拖拽着几艘海船,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台州。经过摆渡,赵德芳带着文天祥等人登上渡口。刘师勇将一千精兵安排在上蔡书院周边布防,韩春春和大师姐李云娘寸步不离保护着赵德芳,陈空崖和唐珏等人则是在外围警戒。

    此时王应麟带领台州众官员将赵德芳迎上马车,有人乘车,有人骑马,一行人向上蔡书院而去。不到半个时辰,马车停在了东湖之滨,赵德芳下马,王应麟率领众人迎住。

    “下官杨辉拜见祖王爷。”一名脸庞瘦削、双眼有神的年约四十岁的男子,身穿长袍向着赵德芳作揖行礼。

    “你就是杨辉杨山长?快快请起,不必多礼。”赵德芳一把搀扶住杨辉,挽着他的胳膊一同往前走。

    众人跟在后面,文天祥和王应麟、杜文甫实在是想不出来理由,祖王爷为何和这个杨辉一见如故?

    行进间,杨辉向赵德芳介绍了书院的情况。

    “该书院为景定三年由知州王华甫大人兴建,距今一十四年,乃纪念北朝谢良佐谢文肃公而建,因谢公乃上蔡人士,故而称上蔡书院。”杨辉边走边讲,“书院有两个书堂,一个圣则堂,也叫经义斋,以教授儒学理学经典为主,一个稽古堂,也叫治事斋,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医术以及军事等一些技能型知识。现两处各收有一百余人,书院有教授、教谕二十二人,有藏书屋一座。”杨辉道。

    赵德芳先参拜了院门正中的孔子立像,随后来到藏书屋,他想看看古时的书院图书馆里都有什么书。

    藏书屋共有三间,中间是几排木架子,上边堆满了书籍,地上还有一些木柜,想必也是存放的藏书,两名学子正在一个文案上誊写着什么。赵德芳浏览了一下,儒学、理学、经学、医学、农学等各类书籍均在列,《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金石录》、《说文解字》、《礼部韵略》、《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医学有《黄帝内经》、《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太平圣惠方》、《南阳活人书》等,建筑学有《营造法式》,水利学有《吴门水利书》,格物学有《墨经》、《考工记》、《武经总要》、《梦溪笔谈》,农学有《齐民要术》、曾安止《禾谱》、陈景沂《全芳备祖》,还有《三国志平话》、《东坡志林》、《容斋随笔》等,多以宋代书籍为主,而且大都是活字印刷版,可见宋时文化之灿烂。

    赵德芳拿起陈旉《农书》翻阅起来,该书详细总结了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要是陈旉健在就好了,船上那些就可以作为种子推广开来,曾安止也不在了,这个陈景沂难道还在,还是温州人?”赵德芳心思电转,暗暗记下了此人。

    “想不到书院保存了这么多书,这可是先贤圣师们的心血,杨辉山长有心了。”赵德芳感叹道。

    “祖王爷,此乃下官应尽之责,尤其要感谢那些志士同仁,捐出来这么多的书籍,可惜战乱,还有很多书籍来不及收集,都遗失损毁了,令人痛心。”杨辉道。

    “对了,怎么没见到算学一类?”赵德芳问。

    “下官每日研探算学,为方便计,一些算学书籍就放在了睡榻处,祖王爷请随我来。”杨辉说着便穿过藏书室,来到他自己的卧房兼办公的地方。

    杨辉的卧房里堆满了书籍,案几上一摞厚厚的书全是算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增乘开方法》、《隙积术》、《会圆术》、《数书九章》等,还有他的《详解九章算经》、《乘除通变算宝》、《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及《九章算法篡类》等多本著作,摆在案几上的是几页刚撰写完的纸,其上注明《垛积术》。

    赵德芳只是知道杨辉研究算学的大概,并没有去深入了解,何况现代运算方法比之以前方便高明多了,非专业研究人员就没有必要去关注了。

    “杨山长潜心于算学研究,而且成果颇丰,于国于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乃我辈之楷模。”赵德芳恭维道。

    “惭愧!惭愧!下官只是对算学颇有兴趣,越钻进去就越觉得自己学识浅薄,还请祖王爷提点。”杨辉道。

    “这样,我这里带来了医官、工匠等,你先安排对应的教授教谕接待探讨一下,随后咱们二人就在你这个书房里交流切磋。”赵德芳道。

    杨辉喜不自胜,他知道那个阿拉伯数字就是祖王爷传过来的,非常方便实用,祖王爷肯定还有好东西要教授给他。他赶紧召集黄超然、金履祥两位堂长和杜文甫一起将众人安排妥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