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449章 都是赢啊

第449章 都是赢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爷,朱贼走贵州两路入四川,分别直扑重庆,还有夔州,其志不小,似乎是要一举将我大顺拦腰截断,额们应该速速发关中之兵,支援四川……”

    “另外,汝国公,还有太子,亦当从云南回师四川,相比于云南,还有没影的缅甸,额们大顺最要紧的是四川……”

    四月二十七这天的西安城奉天殿里面,李岩当着大顺的满朝文武,朝李过掷地有声地道。

    而他的话一出口,就得到了在场济济一堂的大顺好汉们的认同。

    只听牛金星,宋献策,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罗虎等人纷纷站出来拱手。

    “皇爷,丞相所言极是,额们应该速速发兵去救四川……”

    好吧,容不得大伙这么急切。

    因为,四川对于大顺太重要了。

    四川的几千万亩水浇地,还有一年那几百万石的收成,以及大顺在四川给府兵们授下去的田!

    这是维持大顺这个政权的基石,少了四川,以西北的贫瘠,大顺用不着敌人来攻,自己就得穷死!

    因为以西北的贫瘠,根本就支撑不了大顺的军事机器。

    而且,一旦四川丢掉,大顺就会被彻底地困死在这块贫瘠之地。

    想打出去可就难如登天了。

    因为大顺如今,东面河南,已经被大明所取,而南面的四川,如果再让大明夺走,那大顺未来想更进一步,就只有向西北发展了,可西北有什么啊?

    西域因为蒙古西征,还有气候变化,早就不复汉唐时的富庶了,就是大顺把西域给拿下,也补不了丢了四川的亏空!

    所以,当下的大顺的东平皇帝李过,腾的站起身来,然后朝众人嚷嚷道。

    “四川肯定是要保的,传朕哩旨意,调朕哩左武卫,右武卫出征,另外,向关中各地下令,尽起关中府兵,务必要把朱贼,从四川驱逐出去!”

    “唯!”

    一时间,众臣纷纷颔首。

    左右武卫军,是李过登基之后,在西安组建的禁军,员额有三万人,属于大顺当中的精锐,也是李过手上,掌握的核心力量,用来拱卫西安,由上番服役的大顺府兵中的精锐充任。

    至于关中府兵,除去固守潼关的一万余人,如果将关中的所有府兵男丁给聚起来,李过手上大概能凑个五万人,加一块,就是八万大军了!

    可以说,这一回李过,是发了狠了。

    因为他知道,四川丢不得。

    丢了四川,大顺就算不完蛋,大顺也要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地丧失争天下的实力。

    左右武卫军,是大顺境内少有的常备军,可以随时出动,在李过敲定了出兵四川的方略的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八日。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便在皇爷李过的御驾亲征指挥下,向南杀将而去。

    不过,当李过带领着的三万禁军精锐,才出西安城没走多远,二十九日这天。

    四川就发生了一场剧变!

    “万胜,万胜,万胜!”

    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里面,重庆成功的秦良玉派出来的先锋,她的侄子秦翼明给拿下了!

    当然,也不是真正拿下了,而是把城给围了,这会城中的棱堡里面的大顺武士,还在负隅顽抗,抗拒大明天兵呢。

    不过,这并不妨碍秦翼明给自己的婶婶秦良玉写报捷的文书。

    洋洋洒洒,一份报捷的文书写就后,秦翼明腾地就站了起来,朝身侧询问道。

    “船只搜罗得如何?”

    一旁的副将闻言,赶紧回话道。

    “正在寻觅,已经凑齐了不少船只了……”

    “再抓紧弄,务必在五月初一,凑够我军需要的舟船!”

    秦翼明赶紧吩咐,这是他此战的主要目的,拿下重庆,并不是为了夺城池,而是为了这的码头,还有船只,秦良玉要赶在顺军主力来援之前,打到汉中去。

    但这岂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明军还有一个保底的任务,那就是,夺下保宁,依托大巴山阻拦关中的大顺援兵。

    但哪怕是夺下保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为了加快进兵速度,秦良玉是打算夺下重庆后,用重庆附近搜罗来的船只,然后沿渠江北进保宁。

    秦良玉这边,正忙活着搜罗船只,一直到了五月初一这天,才匆匆地挤上了各类大小船只,然后沿渠江北进的时候。

    从涪陵入长江之后,曾英一路上却好似是神速一般,火速南下。

    四五百里水路,顺江而下,甭提有多快了。

    这不是,五月初一这天,入蜀十日而已,曾英就已经逼近了夔门。

    不过,眼瞅着就要到达夔门,然后夺下奉节瞿塘关的时候。

    在夔门上游的云阳,曾英却被此时,主持夔门防备的刘希尧手底下的冯雄给拦在了云阳!

    原来,夔门虽然易守,但这只是对东,而不是对西。

    所以,刘希尧是打算节节抵抗,他原本打算在万县就开始阻击,可曾英顺江而下的速度,可比他刘希尧派兵,逆流而上快的多了。

    于是乎,就只能够在云阳阻击曾英。

    当然,刘希尧也没有大胆到敢把夔门的主力拉出来跟曾英决战。

    因为夔门的守军并不多,只有一万多人而已,拉出来打野战,绝对不可能是曾英的对手,而同时,送夔门那边的防御也不能够有丝毫的松懈,因为在西征巴蜀之役打响之后。

    荆州府内的明军就动起来了,瞿塘峡内明军已经做好准备,要来配合曾英里应外合,攻打夔门,所以,刘希尧哪怕把夔门的兵给调走啊?

    从初一上午,一直打到次日中午,曾英始终拿这个小小的云阳无可奈何。

    反而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因为云阳作为大顺在夔门后的,第二道防线,是经营已久,早就进行了棱堡化,还立了炮台封锁江面不说,在明军沿江而下的时候,冯雄还提前,沉船无数,封锁了江面。

    再加上,此番入蜀的军队,为了机动性,就没有携带任务的大口径炮,清一色全都是三磅小炮,攻打城池,对付敌军的炮台,三磅炮可不行,只能够拿人命往里面填。

    所以,一直打了一天一夜。

    曾英始终未能有所得,他眼下正手持着千里镜,眉头扭成一个死疙瘩,抿着嘴唇,在苦苦思考着对策。

    这时候,身侧一个标长凑上前禀报道。

    “总兵,流寇守云阳守的颇有章法,这些流寇里面的斑鸠铳不少,咱们一时片刻,夺不下云阳的,另外,就是夺下了也没有,流寇在江心里面,沉了好些大小船只,我军一时片刻,也过不去……”

    “绕路吧,一天一夜了,不能够再拖延下去了!”

    闻言,曾英一咬牙道。

    “马上派人,去乡间逮几个向导过来!”

    “让他们带路,咱们走陆路往送夔门去!”

    “这……”

    一时间,众将顿时一愣,而曾英却是一咬牙道。

    “愣着干嘛?塘报上面消息你们也看了,咱们入蜀已经有十来天了,可这会重庆府还没全取,流寇反应再慢,援军也早上路了,这会估摸着都快到汉中了,流寇的援军要是过了汉中,我军唯一的胜算就是夔门了,兵贵神速,我军可万万耽搁不得……”

    “总兵说的是,云阳的流寇,只消两标兵马,看着便是了!”

    “他们若敢出城浪战,云阳的流寇撑死有三五千,两标人马足够看住他们了!”

    “那就留下两标,其余人马,随我直取奉节去了!”

    曾英说道。

    ……

    一个蓝衣白帽的大顺武士,挎着长刀,跑到了奉节城内的淮国公府里面,急匆匆的朝淮国公刘希尧禀报道。

    “淮国公,淮国公,朱贼朱贼绕过云阳了……”

    “嗯?”

    一听这话,刘希尧脸色顿时微变,他原本还指望云阳替他坚持几天时间,加固夔门的防御,哪成想,明军竟然不管云阳了,直扑夔门而来。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不过,虽然心中有些担忧局势,但面上,刘希尧仍保持着淡定,展露着名师大将的风范,一副漫不经心模样,安着士卒军将的心,朝左右道。

    “来就来了吧,额正好多杀些朱贼,给那些个死难在朱贼手上的弟兄们报仇!”

    ……

    五月初六。

    朱慈烺看着手上,通过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忍不住皱眉道。

    “进兵速度没有咱们预想的那么快?看来这场西取巴蜀之役,没那么容易了解了……”

    朱慈烺接到的信息是延后七天的,但饶是如此,从这些信息看看到的进兵速度,朱慈烺也心知,想赶在大顺从关中支援汉中之前,夺下汉中是不可能的了。

    “汉中是指望不上了,如今的关键就是在夔门了,哪怕这一仗只是夺下夔门,也对的起付出了……”

    闻言,一旁的王家彦说。

    原来,这场仗明军有好几种赢法呢!

    这大赢,就是夺下夔门,汉中,随后,可以轻松的吞掉整个四川。

    中赢,就是夺下夔门。

    可以走夔门源源不断的入蜀,把大顺赶出四川。

    这比较费功夫,当然,也算是赢。

    而小赢嘛,就是两路大军,既夺不下汉中府,也夺不下夔门,而是退守播州,石柱,收复一丢丢的失地,这是小赢!

    总而言之,赢法很多,甭管是大赢,中赢,小赢,都是赢!

    此时,而眼下,大明朝就是赢大赢不得,改而望中赢了!

    “殿下,西南离的终究是太远了,西南的战事,咱们朝廷是插手不上,也不必去管,倒是如此,黄总兵在河南,又打了一场胜仗啊,从豫北救回来了好近十万百姓,俘虏了些军马,粮草,所获颇丰,撤退时,更是是将虏境之内,村舍城池里闾,付之一炬,另外,豫北今年的麦子长的不错,黄总兵正带兵在那割麦呢,已经割上来了二十多石的麦子了……”

    一旁的张家玉见朱慈烺脸色不太好看,似乎是不高兴了。

    赶紧送上了一个喜讯。

    原来,黄得功的豫北攻势,打的确实不错,硕詹这会压根就不敢出城浪战,而黄得功的胆子也大了许多,一连攻下了,原武,阳武,延津,修武,封丘,获嘉,胙城,汲县,等城,可谓是所得颇丰。

    而占了这么多便宜的黄得功,也没有急匆匆的撤回河南。

    因为他在豫北,发现这疙瘩麦子快长熟——冬小麦嘛,正是收获的季节。

    而大清国去年也算的上是风调雨顺,那些个包衣奴才们种庄稼的能耐也不差,所以这会地里的庄稼长滴是蛮不错的。

    所以黄得功这会正组织麾下第六军的士卒,还有民夫在豫北割麦!

    “黄总兵倒是干的不错啊,给他记上一功!”

    朱慈烺呵呵一笑,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