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801章 不好欺负的农民

第801章 不好欺负的农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你怎么跑回来了?”

    隆武五年的十月二十这天,阿格拉红堡附近,泰姬陵修建着的工地上,莫卧儿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沙贾汗瞪着自己的眼珠子,看着面前从达卡跑回来的大儿子希科,强压着内心的怒火,然后质问道。

    现在可是跟明朝侵略者交战的时候。

    这货不在达卡坚守,跑回阿格拉来?

    这特么不是临阵脱逃吗?

    沙贾汗也是带兵打仗,征战过沙场的马上天子。

    要是他手底下,有将军敢这么做的话。

    那准保得被他治个,临阵脱逃的罪名,然后咔嚓一刀,砍了脑袋。

    首级也得被挂到旗杆上面,以儆效尤!

    可谁让眼下,临阵脱逃的是自己的大儿子呢?

    所以,沙贾汗现在虽然心里窝着火,但还是瞪着希科,让他找个理由——有理由了,沙贾汗也好不治罪。

    毕竟是亲儿子,而且还是跟爱妃穆姆塔兹·玛哈尔诞下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啊,他哪舍得杀?

    就是杀,也不能够在爱妃穆姆塔兹·玛哈尔的坟头,泰姬陵上杀啊。

    要是让爱妃穆姆塔兹·玛哈尔的在天之灵,看到自己在她坟头上,把她的大儿子给弄死了,沙贾汗百年之后,还有什么颜面去见他亲爱的爱妃?

    而希科明显也有自己跑回来的理由。

    他朝沙贾汗郑重的说道。

    “父皇,我有一件宝物,要献于您,有此宝物在,我莫卧儿帝国,将来定能够战胜明朝的侵略者……”

    “哦?”

    沙贾汗板起了脸,看着希科道。

    “什么宝物啊?”

    “父皇,儿臣已经将这件宝物给带过来了!”

    说着,希科一摆手,身后的跟过来的兰彻,便将用绸子包裹着的那杆米涅步枪,呈到了沙贾汗面前,当红绸子被解开后,露出里面米涅步枪的真容后,沙贾汗额头上是青筋暴起——合着一杆破枪就是宝物了。

    这个希科找的理由,可真不太行啊。

    可不等沙贾汗发火,察觉到自己父皇不满的希科,便赶紧介绍。

    “父皇,这可不是一杆普通的火铳,这是明朝人的最新发明,是一种新式火器,他威力巨大,而且,射程极远,在孟加拉的战场上,因为敌人拥有着这项先进武器,我们损失惨重,战线节节后退,支撑不了多久了!”

    “但是,如今这种先进武器,却被我亲自带兵,成功地缴获到了十几枝,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仿制,只要我们拥有了足够多的这样的武器,就可以战胜明朝人了……”

    “这个武器真的那么厉害?”

    沙贾汗有些不可思议,他伸手举起这杆米涅步枪,端详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杆米涅步枪枪管里面,似乎有膛线。

    “这不就是线膛枪吧?”

    沙贾汗惊呼。

    “对的,这就是线膛枪,不过明朝人对其进行了改良,他们可以让线膛步枪,以燧发枪的射速,进行快速射击……”

    沙贾汗是认识线膛枪的——他宫里就有好几杆,都是到莫卧儿国的西方殖民者们送的。

    “如何改良的?”

    沙贾汗目光凝重的道。

    希科则赶紧将子弹给取了出来,他拿出来了十几枚,从刘兴勇等人手上缴获来的那些个子弹,然后呈到了沙贾汗面前。

    “父皇,就是用这种子弹!”

    “这也不复杂啊!”

    沙贾汗说道,继而一喜道。

    “马上,马上停止生产燧发枪,火速生产这种火枪!”

    “另外,明朝人这样的火枪多吗?”

    “他们是否全部换装了这样的火枪?”

    “这倒不曾!”

    希科赶紧地摇头,他朝沙贾汗说道。

    “父皇,明朝人也没有全部这样的火枪,看样子似乎是产量不足,他们只装备了两万枝左右!”

    “两万枝?”

    沙贾汗眉梢一扬。

    他旋即,下令道。

    “命令工匠,马上生产这种火枪,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以最快的速度,生产这种火枪……”

    “父皇,不用这么急吧?”

    希科在一旁说道。

    而沙贾汗,则是猛拍大腿说。

    “急?不急能行吗?”

    “希科,现在明朝人有两万枝这样的火枪,就打下了孟加拉了,如果我们不加紧生产这种火枪,那么,距离明朝人征服印度,就不远了……”

    “我们再不抓紧,就要失去印度这片土地了!”

    沙贾汗正急着,将米涅步枪在莫卧儿帝国投产,并大肆生产的时候。

    位于达卡。

    这里,已经被大明朝征服。

    在希科

    走后,索纳尔冈并没有坚持太久,同样,达卡也没有坚持太久,这里的莫卧儿国兵将,并没有死战的勇气,他们是直接的跟着希科,前后脚逃离的达卡,所以,安国侯陈德,与汝侯刘宗敏,得以分别率领着两万大明朝御前亲军阿拉干驻军,还有三万天南国藩军,时入到了达卡!

    不过,他们进入达卡,并不代表着对孟加拉的征服,宣布结束了。

    因为还有西面还有半拉孟加拉,还尚且没被他们涉足。

    同时呢,如果能够,捎带着与位于西孟加拉邦的李来亨成功会师,再把西孟加拉给夺下来。

    那无疑好极了。

    毕竟,如果夺取了西孟加拉邦,那就连带着,还打通了接下来,直接从陆地上入侵莫卧儿国奥里萨省的道路啊。

    所以,孟加拉这边的战事,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

    ……

    孟加拉那边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影响到南京城内的歌舞升平。

    毕竟,这种对外征服的战争,是不太会影响到民生的,不太会影响到百姓们生活的。

    当然,前提是这种对外征服的战争打赢了。

    如果打输了,那多少还是会对百姓们造成些影响的。

    不过好在,大明朝西取孟加拉之役的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南京城内的大明朝君臣们,对于这场万里之外的战争,明显是兴趣缺缺。

    现在,在南京新宫内。

    朱慈烺就没有将心思,放在这对孟加拉之役的战事上——着急也没用,离这么远,他也派不上用场,而且朱慈烺觉得这场仗大概是十拿九稳的,也用不着自己去操心。

    他现在,正在关心大明朝的教育事业。

    此时,他正翻阅着刚刚拟定好的教材。

    一旁,教育部尚书王公壁,正战战兢兢的看着朱慈烺,略有些忐忑——谁知道朱慈烺对于他们好不容易制定下来的教材,是什么态度啊?

    万一朱慈烺不满意。

    大概又得打回去重新制定了。

    好在。

    朱慈烺只是随便的翻看了一眼,在检查了一下,里面没有类似于“毒教材”的内容,亦或者是说,里面没有某些,针对大明朝,老朱家统治的“反动思想”的内容后。

    朱慈烺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还不错,回头着人,去好生的审阅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明年就颁布分国,照此教材,教学好了……”

    “陛下圣明!”

    王公壁长出口气,又道。

    “陛下,今年海内丰收,工商又蓬勃发展,明年的教育部,是否可以增加些预算?”

    “可以!”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几年大明朝真的是赶上好时候了。

    四海升平,粮食也贱了。

    都快赶的上万历年间那么便宜了。

    而要知道,万历年间虽然距离隆武五年,不到三十年。

    但万历年间的银子,可比隆武五银时的银子要经花的了——这几年流入白银愈发的多,银子当然也贬值了。

    所以,眼下在大明朝。

    民生是还不错的。

    同时呢,又因为百姓们的出路也多了——下南洋,闯东南亚,移民北方,或者去开发东北,又或者是去充实河套,北庭等几个新设的省份,再远一点,还能去美洲,去西洋……

    总而言之,这哪一条都是出路啊。

    古往今来,为什么会有人造反?

    一个原因是要饿死人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出路!

    而现在,在大明朝,粮食贱,饿死人的事虽然有——肯定有了,总会有吃不上饭的,但只要不大规模饿死人就不会危险到政权的统治。

    甚至,有时候饿死个几千万,也不至于威胁到统治……

    除了饿不死外,朱慈烺还给这些,饿不死,但又富不起来的百姓们,找到了许多出路。

    这些出路,虽然需要他们去拼,去搏,去闯荡,但总归是有一条出路。

    在有这么些出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百姓们也不会去想着造反。

    就连地处西北内陆,因为太过于闭塞,而无法尝到朱慈烺殖民海外的福利的西北百姓,也因为长期的内乱,外加李唐把大量的丁壮人口,给移到了西域。

    所以,现在的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竟然变得,地广人稀起来——这也是好事,因为西北本身就不能承载多少的人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明朝还真的四海升平,工商蓬勃发展,每年所创造的财富,比之之前,多了不知多少。

    反正,每年的财政收入,是蹭蹭的往上涨。

    而且,这涨上去的财政收入,还不是从农民伯伯嘴里面抠出来的血汗。

    而是正儿八经的工商——朱慈烺可不太敢往农民身上加税。

    这是取死之道。

    他既不想因为农税的问题,激起民变,激起造反。

    同时呢,他也不太想去镇压农民起义——因为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大抵都是造反有理的。

    最重要的是,朱慈烺不希望大明朝被农民起义给推翻——真要是让农民起义推翻了,那么,农民起义者们,大概会重新建立起一个类似于李唐那样的新兴汉人封建王朝。

    那就意味着,朱慈烺为殖民事业而付出的心血,将全部的付诸东流。

    所以,朱慈烺是不会加农税的,新增加的财政,全都是关税,还有从海外殖民地上缴的财政,以及工商税收。

    实际上,朱慈烺大概也加不了农税。

    原因很简单。

    大明朝的农民,可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有几亩地,一头牛,外加几间茅草层围成的院子,然后面容枯槁,在田地间地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传统意义老农民。

    大明朝的农民,有这样式的,但不多。

    大明朝绝大多数的农民,大概都是脑满肠肥,白白胖胖的地主,又或者是诗礼耕读传家的士绅。

    呃,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因为,朱慈烺缝缝补补中兴起来的大明,并没有进行一场彻底的生产资料重新分配,虽然在湖广,还有四川,乃至陕西,因为李自成,李过父子的均田政策,使得这三地诞生了大量的自耕农。

    但请注意,这几省在大明朝占了多大部分?

    大明朝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集中于地主大户手上的。

    这些人现在都玩起大农场统一经营了,所以,他们现在当然是农民了,至于原先种他们地的佃农嘛?

    嗯,没有土地,也好意思称农民?

    而这样式的农民,可不太好欺负啊——普通小农,还能被县衙内的衙役,县官给拿捏一下,而这样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可就不是衙门小吏们能拿捏盘剥的了。

    就连朱慈烺,也不太好动他们。

    所以,农税在大明朝,是既不能加,也加不成。

    大明朝税收的增加来源,全都是来自于海外的红利,还有繁荣的工商,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出一部分税收,用来支持教育事业,当然也是可以的了。

    见朱慈烺同意增加预算后,王公壁是大喜,他朝朱慈烺拱手道。

    “陛下圣明,我教育部一定,好生教化天下子民,让天下人都晓得忠君爱的道理,不至于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心血……”

    “嗯!”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教育部的经费,可不只是用来搞教育的,还是用来宣传忠君爱国的。

    不过马上,朱慈烺又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又眼射精光,看向了王公壁道。

    “王卿,朕有一件差事,要嘱咐于你……”

    “陛下请讲!”

    王公壁赶紧拱手,只听朱慈烺道。

    “教育部的预算,会再多增加一些专项经费,专门用以,培养寒门学子……”

    “这……”

    王公壁眼睛一亮——这可是大好事啊。

    不过,他却觉得有些反常。

    朱慈烺对教育的预算,可不是花在贫寒学子身上的,朱慈烺压根就不太在意贫寒学子的——财政有限,钱要花在刀刃上。

    正当他不解时,朱慈烺却道出来了自己的目的。

    “当然,朝廷也不是白培养这些贫寒学子的!”

    “其一,他们在学成之后,要统一听从教育部的差遣,去做老师,去什么地方,由朝廷定……”

    “如果不愿意去,要么下狱,要么缴纳违约金,嗯,双方是要签订合同的……”

    “陛下,您是打算,把这些人派到那边远,苦寒之地?”

    “什么边远苦寒之地啊?”

    朱慈烺翻了个白眼,他朝王公壁道。

    “朕是要把他们往美洲,往南洋,往西洋派……”

    原来,朱慈烺花钱培养这些贫寒学子的目的,是打算以教育为诱饵,换取他们到美洲,到南洋,乃至西洋的殖民地去当老师。

    朱慈烺刚刚想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在各地的殖民地里面混饭吃的,不能说全是文盲,但受教育水平,却也是低级了。

    这么一群人,打打杀杀,抢地盘,争夺生存空间是可以的。

    但未来怎么办?

    教育他们,朱慈烺是不指望了,但他们在殖民地生出来的孩子,可得好好的教育教育。

    得教育他们忠君,爱国!

    但愿意到殖民地去的知识分子,有多少?

    所以,只能够用受教育的机会,换那些个愿意去这些苦寒之地当一段时间老师的贫寒士子

    们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