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大丈夫 > 第246章 意图荆第章 益

第246章 意图荆第章 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颍川收复,并不代表颍川的士人就能归附,秦宜禄心里明镜一样,这些个颍川世家中真正优秀的好苗子几乎都跑出去辅佐其他诸侯去了。

    他们仍旧是发自内心的希望秦宜禄被打倒的。

    只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者秦宜禄酸枣一战也让世人都看到了他的强大,袁绍和袁术的纷纷失败,也让天下人都意识到靠联盟来对付秦宜禄的做法根本就不靠谱。

    于是乎颍川世族内部自然也要出现一些投降派的,毕竟颍川这地方产的是世族而不是豪强,这地方的世族也根本没有发展成门阀的条件,秦宜禄对待他们也并没有要一棒子打死的意思。

    所谓郡望这种东西,一个郡有那么一两个的才是真郡望,像颍川这种,一个郡居然有四十多个郡望,那这还算哪门子的郡望。

    于是乎颍川世家之中自然也就出来一些投降派,比如荀悦,他们或是为了保全家族,或是真心的看好秦宜禄,或是真心的愿意放下关东和关西两派的芥蒂,当然,更大的可能性说白了还是两面下注,总之,秦宜禄现在手里终于有颍川人可以用了。

    所以名义上秦宜禄让荀悦当主考官是为了考试选材,实际上,这就是给他一个举荐颍川人才给自己用的机会,考试考这个徙陵,考的就是如何安置你们颍川世家,本质上也是在跟他们进行商量,大家双赢。

    顺便,也是为了把这个荀悦给推上去,让他去挤压荀彧的影响力。

    实际上荀悦这个人秦宜禄还真知道,应该说并不能算是什么二流的人才,历史上也是跟着老曹混的,不过他却是个铁打的汉臣,打刚刚迎接汉献帝的时候就是刘协的老师,甚至多次上书要求限制曹操权力,说真的他兄弟如果不是荀彧的话早被曹操砍八百回了,应该说这个智商,多少是有点不识数的,但却是绝对忠于朝廷。

    那自己现在不就代表了朝廷么?现在在宫里当皇帝的那个小崽子,大概率还是自己亲儿子呢。

    嗯……

    一想到还有小概率不是,秦宜禄就万分的痛恨古代没有个靠谱的亲子鉴定之法。

    总之,秦宜禄让这荀悦当了这个颍川世家投降派的老大,而他也放心,捎带手的,还把荀爽给直接提拔到了为比三公的地位。

    面儿,我给你们了,你们要是懂事儿,多少也给我整点里子。

    就这般,荀悦千恩万谢地倒退着走了出去,秦宜禄还颇为不屑的撇了撇嘴,虽然他需要千金买马骨,也确实是需要这些颍川人帮助自己的大业,但打心眼里他其实还是有点瞧不上他们的。

    贾诩倒是没走,秦宜禄也没让他走,招呼他寻了个地方坐下,翻找了半天,翻出来一大盒葡萄干用来佐酒,让下人去将酒水端来,就跟贾诩接着唠上了。

    贾诩也知他心意,知道他想要唠什么,不等发问,便主动道:“明公这一遭去得快,回得也快,什么事儿都没耽误,从洛阳到长安的运河现在已经开工了,目前来看,应该说是一切顺利,各地的秋收,上计工作也都在有序的进行之中,西域诸国,皆已经遣使来朝,目前看来,应该说是一切都大好啊。”

    “这一仗打得,说实话比我想象中都还要顺利,目前,司隶一代难得农闲,不如索性也去帮忙修一修运河吧,发军饷的那种,只要这一段运河修完,国库应该也能充盈不少。”

    “另外……关羽也该调回来了,此战,他立功不小,冀州那边都已经开辟敌后根据地了,文和以为应该让他担任何职,如何赏赐才能安抚人心,又应该使何人来替代他呢?”

    “云长之事,确实是麻烦,他给自己封了个北将军之职,太大了,咱们又不得不予以承认,得胜还朝,若是他回来,恐怕一般的将军位给了都不合适,可若是当真给了重号,只怕是……”

    “只怕是更不合适啊,对吧?所以说我也为难啊,你是天下第一聪明人,还不帮我想想办法。”

    重号将军轻易是不能给的,真要是给了,旁人也不会信服,况且现在搞军功积分制,关羽这一仗打得虽然确实是不错,但把他直接从太守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太显眼了,难免旁人会不服气。

    再者说实在的,秦宜禄自己的嫡系都只有一个张杨刚刚被提的左将军是重号将军,而且实际上让他管军功计分,这都已经脱离作战部队了,类似于军队里的文职。

    至于吕布,那属于意外,吕布本身也不算是秦宜禄的人,再说他的起点多高,又是参与了杀刘宏这般天大的事情当中,阴差阳错才有此殊荣,关羽一个河东人,而且还是半途加入,并非是嫡系的,一口气拔这么高,对秦宜禄军中的派系内部平衡也是颇为不利的。

    除非是给他安排一个位高权轻的闲职养起来,比如河南尹,这就比较合适了,但关羽这么猛的人,秦宜禄也实在是不舍得将他养起来不用。

    “这继任人选么,臣下不敢乱说,明公您才是对朝中诸将最熟悉,最了解的,但云长之职的话,南阳太守如何?若云长当真有收复南阳之功,并能在南阳行屯田之事,就算是当真让他当个重号将军,想来,应该也是可行的。”

    “让关羽……去当南阳太守啊。”

    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又是刘秀的龙兴之地,这个太守和旁的太守自然不同,依照东汉时的政治传统,甚至历来都不鸟荆州刺史,以至于有荆州明明以南阳为首,刺史却多在南郡或者江夏办公的情况。

    说是一郡太守,实际上却是意义非凡,说是位比九卿也说得过去。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现在还在秦颉手里,而秦颉这小子也不知是不是活拧了,居然妄想起兵响应袁绍,还想攻打鲁阳。

    贾诩的意思很明确,重号将军不给,但可以给一个位比九卿的南阳太守,但这个南阳郡需要他自己领兵去打。

    更别说打下来之后还要他在南阳屯田了,这恐怕比打南阳还要费劲呢,毕竟南阳是刘秀的老家,云台二十八将种大多都是南阳人,一直此地公爵勋贵遍地。

    要知道东汉时之所以世族豪强做得如此之大,就是从这些公爵勋贵来的,刘秀为了收归兵权对他们极力优待,这些人的后人可以说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家里面一个个蓄奴数千甚至上万的都有的是,这些人,永远都不可能举着个大旗公然反汉的,但你想抢他们的田,释放他们的奴仆,他们自然就会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豪横。

    秦宜禄确实是有收拾秦颉的想法,这都明着扯旗造反了,那肯定就留他不得了,再说南阳的潜力,幽凉并三个州加一块恐怕都比不上这一个郡,距离洛阳又这么近,自然没有不馋的道理。

    关羽的用兵能力倒是毋庸置疑,但是这南阳太守可不是能打就能做得稳的啊,他甚至都有亲自去出征南阳,然后停驻在南阳待几年的想法,关羽……能行么?

    “你觉得,云长能胜任南阳太守?他若是一怒之下把咱东汉的开国勋侯之家都给我屠干净了,我这个大将军怕是也坐不稳当了,搞不好我可就真成了反贼了呢。”

    贾诩想了想道:“我跟云长不熟,但观其所作所为,倒也不像是个纯粹的武夫,更何况南阳那边局势复杂,也未有云长这般的凶人,才能震慑得住啊,若是明公以为云长不合适,那……明公又打算亲自去南阳了么?您毕竟刚从凉州回来,朝廷这刚换了皇帝,您好歹哪怕是在洛阳待一年呢?”

    秦宜禄听了,不由得脸色有点红红,很明显,这贾诩是抱怨了么,毕竟这半年多他到处溜达,想来让他的压力也是挺大。

    再说去年他走的时候好歹还有董卓挡在前面,这回再走的话,洛阳这边的事情就只能全部交给贾诩了。

    平时也还就罢了,现在却是明显的多事之秋,他贾诩又特么不是太子总干这监国的事儿,他自己也闹心啊,就这老狐狸做事的性子,自然是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责任的,万一将来势力大了惹得秦宜禄的猜忌,那找谁说理去?

    而如果秦宜禄不亲自去南阳的话,那说白了,谁去,其实都不合适,也都挺勉强的。

    说到底秦宜禄手上还是人才太少,尤其是缺乏一个真正能文能武,能统军,能理政,还能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最重要还得有点资历,对秦宜禄也能有基本忠心的人。

    那反正不管派谁去都挺勉强,那就派关羽去呗,秦宜禄也确实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事儿办成了,皆大欢喜,他关云长做个位比九卿的南阳太守也算是合适了,调出来做个重号将军也不至于太惹人非议。

    事儿办砸了,大不了就撤他的职,到时候洛阳的局势也稳定了,秦宜禄再亲自去收拾他的烂摊子呗。

    “也好,那就依你的意思,让他去当南阳太守吧,另外,我欲册封张燕为后将军,命他来洛阳领旨,你觉得合适么?他又会不会来呢?”

    “臣觉得,应该可以试试,他就算不亲自来,但至少也会装病,派人来。”

    “嗯,那就这么定了吧,但愿他也能像荀悦一样识时务,嗯……另外我对他手下那个叫赵云的很看好,让他给我派过来,我要用他。”

    “喏。”

    “再者,我意图使杨千万、阿贵、窦茂三人为将,征白马氐为先锋进攻汉中,命盖勋行征西将军,引关中及凉州兵马督之,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闻言故作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明公是打算要益、荆二州,以对抗关东了啊。”

    秦宜禄笑道:“这又不是什么难猜的事,你若是事先没有猜到,那才真是奇怪了,眼下时机不对,确实是不太方便直接出兵关东,但我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关东群雄厮杀吞并,自己什么也不做吧?”

    “他们打他们的,咱们打咱们的,若能全吞益、荆两郡,就算是关东结成铁板一块,我难道还怕了他们么?你觉得,行么?”

    “这……臣建议,此战,不妨以氐人为主,以战养战,且耕且战,不急,如此,朝廷的粮草后勤的压力也能小上不少。”

    “氐人为主,以战养战啊,就是消耗战是吧。”

    “汉中,毕竟有阳平关之天险,咱们若是出兵,很难说淳于嘉会是何反应,万一他索性与米贼结盟,则此战难免旷日持久,朝中府库,恐怕是经不起啊。”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那就按你说得办吧,即日起,免除武都郡全郡三年税赋,请他们氐人出兵,派使者去一趟广汉属国,邀请他们共击汉中,我向他们保证,赚取军功积分,氐人与汉人一样,一视同仁。”

    “汉中境内也有白马氐人,明公不妨策反一下。”

    “嗯……,也好,你去办吧。”

    所谓氐人,其实原本也都是汉人,氐者,抵也,最开始这个名字指的其实是抵达边境地区的人。

    当然,那都是先秦时候的事儿了,后来这些氐人渐渐的也有了自己的民族归属,已经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了。

    当然,仍然是少数民族里最像汉人的,说的是汉话,姓的也都是汉人的姓,基本都是农耕经济,尤其擅长种地和养牛,其部内最大的姓氏是吕,南北朝的时候还想把自己往吕雉后人上靠,除了部分民族服饰之外跟汉人几乎没啥区别,基本是后来白族的近亲。

    大体上,氐人在这个时代类似于东羌的小弟,东羌造反,他们就跟着造反,东羌不造反了,他们就老老实实种地,也没啥文化,性格还普遍比较凶悍,民俗中有许多血腥野蛮的东西,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治结构,稍微大一点的部落首领就敢自称氐王,屁大点地方好几个氐王,氐王下面还有更多的氐豪,因此又盛产强盗。

    这些氐人,尤其是白马氐,大多都生活在武都郡,也就是紧挨着汉中的那个郡,武都郡内几乎也都是氐人,没有汉人,实际上一直也都是氐族自制郡。

    说真的,秦宜禄还真是从没用过氐人呢,准确来说,跟他们不熟。

    趁着这个机会,大家熟悉熟悉,也不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