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风流 > 第653章 反王

第653章 反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瞧着那快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而来,沈烈与汪顺二人便对看了一眼,心中浮现出同一个念头。

    “该不是那宁河王……”

    “嗯。”

    沈烈应了一声。

    若有所思。

    而随着快船如离弦之箭,快速驶来,便只见王虎站在船头,向着岸上气急败坏的大叫起来。

    “大人……宁河恭懿王起兵谋反啦……陛下招你进宫面圣!”

    心中一喜。

    沈烈便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

    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走走走!”

    随着沈烈整了整衣衫,向着汪顺叮嘱了几句,又跑过去将正在打瞌睡的海瑞拽了起来,便登船返航。

    一阵喧闹过后。

    这无名荒岛上便只剩空中鸣叫的海鸥。

    盘旋不去。

    入夜。

    西苑。

    虽是午夜时分,可西苑讲武堂却灯火通明。

    从天子以下。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张洵,都督同知,丰城侯李缳,与厂卫指挥使沈烈,内廷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以及右签都御使海瑞在列。

    这些铁杆的帝党,再加上一个海瑞,齐聚于西苑讲武堂,便组成了一个临时军事决策机构。

    说起来。

    这个决策机构如武宗朝一般绕开了兵部,而重新启用了硕果仅存的几位武勋,一下子……

    便将五军都督府,这个极为尴尬的衙门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而英国公,丰城侯等人扬眉吐气。

    看着这一班穿戴甲胄的武勋。

    隐约之间。

    这些祖上曾纵横睥睨的大明武勋,似乎恢复了一些开国时的元气,沈烈心中释然,却又忍不住摇了摇头。

    叹了口气。

    诺大王朝,立国两百余年。

    为何在开国时的锐意进取之后,却在土木堡惨败之后,迅速失去了开疆裂土的能力?

    而两百年间寸土未得,甚至……

    还节节败退!

    在西北,塞北,南洋,西南……

    让出了大片的土地。

    为何如此。

    只要看看如今的五军都督府便明白了,早在大明开国之初,五军都督府掌管天下之兵,可在土木堡惨败之后。

    武勋连同京营一战而覆灭……

    皇帝被俘。

    而导致瓦剌,鞑靼,与蒙古各部集兵十余万围攻京城,群龙无首之下,出了个力挽狂澜的读书人。

    这个人叫于谦。

    于谦发动京城父老力抗瓦剌,这事儿本没有错,可问题在于那一战之后,却留下了一个极大的混乱。

    在那一场京城保卫战中。

    这大明的兵权,迅速被兵部抓在手中。

    从那时开始。

    这大明。

    便形成了两套互不干涉,又互相掣肘的军事指挥体系,一套是以五军都督府为首的都司体系。

    另一套。

    则是兵部为首的地方官,兵备道体系。

    一个王朝。

    竟然有两套军政体系……

    那还能好的了么?

    从此。

    这两套混乱的军政体系,便开始互相倾轧。

    而抢到了兵权的兵部,以及手握重兵的各地巡抚,知府,知县,与镇守地方的都司衙门将领之间便开始了无休止的内斗。

    职权混乱,责任不清,互相拆台,勾心斗角……

    最终。

    将整个大明王朝的国防力量,硬生生搞成了一盘散沙,还逼迫各地将领拥兵自重,甚至养寇自重!

    从此之后。

    大明便彻底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每逢战事,地方官府便与驻军互相拆台,各自为战……

    支援是不可能支援的!

    不扯对方的后腿便算是很给面子了。

    而此时。

    经历过一场大清洗过后的御史台,兵部却出奇的安静。

    终于。

    宁河恭懿王打着太后的旗号谋反了,还像模像样的搞了一份,太后亲自写下的血书。

    “奉圣慈太后密旨……清君侧,诛奸佞……”

    这老掉牙的口号。

    这血书。

    让沈烈一个劲的摇头,能有点新意么?

    可消息传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似忽然之间,京畿士林鸦雀无声,而内阁和六部调集军粮军械更是出奇的配合。

    你看!

    沈烈向着万岁爷一摊手。

    言外之意。

    问题终于找到了吧。

    对付这些言官也好,六部大员,大学士也罢,廷杖革职没什么卵用,一动兵,抄家灭族……

    读书人立刻就怕了!

    不诛九族没有威慑力呀。

    而一旁。

    朱翊钧竟也十分亢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发出了一声巨响,然后便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面对着送上门的战绩,大明天子便好似打了鸡血一般,狰狞着道:“哈哈,传朕旨意……朕要御驾亲征!”

    这一句话。

    将在座的英国公,丰城侯,冯保,海瑞……一

    干人都吓坏了,几位老臣面色大变,慌忙阻拦。

    “陛下万万不可!”

    “使不得呀!”

    可瞧着这几位面色苍白的老臣,朱翊钧的小暴脾气又上来了,立刻便发出了一声不悦冷哼。

    “呵!”

    这神态。

    让众位老臣心中发寒,又叫苦不迭。

    这事儿说起来……

    自从大明英宗当年御驾亲征,一战便将京营葬送,将大明王朝最精锐的一支机动野战兵团毁灭,成为瓦剌留学生之后。

    这大明朝野别管是文官还是武勋,都对御驾亲征这四个字过敏了。

    “哎?”

    瞧着杀气腾腾,跃跃欲试的万岁爷,沈烈吓了一跳,赶忙拦着:“陛下容禀,臣有本奏!”

    可瞧着万岁爷这脸色,竟然,似乎连沈烈的账也不买了,满脑子都是点齐兵马,大军一股脑的压上去!

    纷乱中。

    沈烈也吓了一跳,便赶忙走过去,委婉劝说了几句:“要说御驾亲征,倒也并无不可……不过……”

    这亲征可是一门大学问呀!

    瞧着天子疑惑的脸,沈烈便娓娓道来,劝解了一番。

    陛下您看……

    我大明开国以来,御驾亲征的皇帝统共就那么几个,抛开打仗上瘾的永乐爷不说,再抛开宣宗也不提。

    那就只剩下英宗和武宗了。

    再将英宗抛开不谈。

    那就……

    “可武宗那是御驾亲征么?”

    沈烈侃侃而谈。

    为何当年宁王叛乱之初,武宗陛下为什么不御驾亲征,非要等到王阳明将叛乱平定的差不多了。

    武宗才出动大军呐。

    “这叫……下山摘桃子。”

    此时。

    沈烈眼中闪烁着睿智的神采,轻声道:“武宗陛下御驾亲征……那是为了捞声望,为了让天下人膜拜!”

    谁让你堂堂天子,竟然真的带着队伍上前线拼命去呀,你又不是征北大将军。

    一番话。

    将众位武勋,大员们说愣了。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些不对劲儿呢。

    眼瞧着万岁爷眼睛转了转,琢磨着沈烈这番话,而后便徐徐点了点头,沉吟着道:“爱卿此言虽不入耳,倒也……有几分道理。”

    英国公,丰城侯,海瑞便齐齐松了口气。

    要么说。

    还得是沈烈说话管用,毕竟人家才是心腹,好说歹说,可算是把这位跃跃欲试的皇上给劝住了。

    而后。

    朱翊钧便不清不远的坐了下来,又叫人将地图拿了过来,便摸着下巴琢磨起用兵方略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