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逃荒:啊,四个儿子快把家吃穷了 > 第76章 同窗嘲讽

第76章 同窗嘲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日后,何婉清收到消息去了县衙。

    一到后院,她就看到了一只大腹便便的黑牛,跟她想象的奶牛不一样。

    “曦柔,这叫什么牛?”

    “西楚国的人叫这种为乳牛,产的奶名牛乳。”

    “这头乳牛怀多久了?”

    “不到两个月她就要生了,我可是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找的。”兰曦柔一脸傲娇。

    “谢了。花了多少钱?”

    “不用钱,我跟这家夫人熟,她直接就让我牵走了。你要真给我钱,这牛我就不给你了。”兰曦柔故作不高兴。

    “行,以后做了新点心我都先给你送来。”

    “这才差不多。”

    “对了,这乳牛要娇气地养着,你别把她跟普通的牛养在一起,不然牛乳的口感就得差些,而且最好给她吃新鲜的草,尤其是怀身子期间。”

    “行,我知道了。”

    离开县衙,何婉清牵着乳牛缓慢走在街上,吸引了不少目光。

    到了济民医馆,何婉清直接在门口喊:“方大夫,今日有事,我得先回家了,明日我再来。”

    看着她身后的牛,方大夫抖了抖胡须,“去吧,别忘了背书。”

    就这样,何婉清一路慢悠悠地牵着乳牛回村。

    路上,她还给乳牛取了个名字,咪咪。

    到了村口,有人问道:“何娘子,你怎么又牵一头牛回来了?”

    “大娘,这不一样,不是用来耕地的。”

    “牛不用来耕地,那用来干什么?”

    “这是乳牛,产牛乳的,听说牛乳喝了对孩子好,买来试试。”

    “嘶,专门买来喝牛乳的?这得多金贵啊?全村也就你这么养孩子。”

    何婉清浅笑,“我就指望着他们了,不把他们的身体养好点,以后受罪的还是我。”

    院子里,阿远正在劈柴,听到动静转身。

    “姑姑,这,这是产牛乳的牛?”

    “对,她叫咪咪。你先别劈柴了,我们得新建一个牛栏。”

    “家里不是有一个吗?”

    “没办法,她娇贵,所以得弄一个新的。建山回来了吗?”

    “回来了,他牵着胖胖耕地去了。”

    何婉清将咪咪绑在树下,“我去喊他回来,你去把后院的土砖搬到牛栏那边,我们在旁边搭新的。”

    三个人立马开始搭牛栏,中途叶建安也加了进来。

    临近黄昏,新的牛栏建好了。

    “娘,我割了一背篓的草!”

    阿鸣放学后就去割草了,他特别想知道牛乳是什么味道。

    “阿鸣真棒,等咪咪产奶了,娘每日让你喝一碗。”

    “谢谢娘,以后割草的活我包了!”

    这日早晨,天空下起了小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何婉清明显感觉气温下降了,看来冬装也得备起来了。

    吃完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送货的送货,该去医馆的去医馆。

    家里就剩阿远一个人。

    他什么也没干,坐在屋檐下看着雨水像断线似的往下流,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自从被追杀以来,他已经好久没这么惬意了。

    如今也算安稳了下来,可是日后他该何去何从呢?

    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想做的是什么呢?

    读书?不,他不喜欢,从前也读够了。

    而且读这么多书,危险时刻完全用不上,反而是自己偷学的武功救了自己。

    沉思了好一会儿,阿远抬头望向远方,“要是不报仇,还是有点不甘心呐。”

    午后,雨渐渐停了,阳光缓缓从乌云后露出来。

    何婉清带回来了许多棉花,她打算自制被褥,不过家里人多,她一个人得搞到何年马月,很快,她瞄上了隔壁。

    “若云,你有空吗?能不能帮婶子缝些被褥。”

    杜若云一脸欣喜,“可以啊。”其实她很喜欢去隔壁,只是不好意思常去罢了。

    两人缝着被褥,嘴上也没闲着。

    何婉清弯了下唇,“若云,你那衣柜弄得怎么样了?”

    “叶爷爷已经帮我做好了,做工很扎实,而且放衣服很方便,我知道这是婶子想出来的。”

    杜若云一脸崇拜地看着何婉清。

    “也是我爹能干。日后家里还要做什么都可以找他。”

    “嗯嗯,我娘也是这么说的。”

    接着,何婉清话锋一转,“若云,你认识建山也有几个月了,你觉得他怎么样?”

    杜若云略显羞涩地低下了头,“他挺好的,身强力壮,老实勤快,下田劳作也很卖力。”

    “这些确实是他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杜若云忍不住抬头望她。

    何婉清叹了口气道:“他这人嘴笨又胆怯。明明喜欢一姑娘,却偏偏不敢对人家说,我都替他着急。”

    杜若云心颤了颤,“他,他有喜欢的姑娘了?是谁?”

    糟了,这傻姑娘不会以为是别人吧?

    何婉清连忙解释,“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不过听他的语气,是经常接触的,你想想,他经常能接触到的姑娘能有几个?”

    何婉清顿了一会,“若云,不会是你吧?”

    杜若云先是欣喜后咬唇道:“我,我也不知道。”

    她的手紧紧攥着棉布,稍显无措。

    何婉清暗自笑了笑,“不瞒你说,婶子特别希望那人是你。”

    杜若云深吸了一口气,“婶子,其实我喜欢叶大哥。”

    说完,杜若云的脸庞布了一层粉红,像抹了胭脂一样。

    何婉清拉过她的手,“婶子就等你这句话,其实婶子早就知道建山喜欢你,之前那么说也是不确定你的心意。现在好了,你们互相都对对方有意。”

    杜若云羞涩地笑了,“叶大哥真得这么说过吗?”

    “这种事婶子怎么可能骗你,而且不你觉得他在你面前就会显得很局促吗?”

    想到他往日的表现,杜若云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眉眼都笑弯了。

    “你回去后跟你爹娘透露下这件事,看他们什么看法。”

    杜若云点头,忍着澎湃的心情继续缝被褥。

    老大的事终于让她推得往前进了一步,何婉清这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没办法,儿子不顶用,只能老母亲出马推一把,不然这么好的准儿媳落到别家去了她得捶胸。

    晚饭后,杜若云拉着她娘进了自己房间。

    “什么事啊?还得这样跟娘悄悄说。”

    “娘你先坐。”

    杜嫂子坐下后,杜若云依偎在她身旁,声音软糯:“娘,你以后为帮我选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啊?”

    “哟,我女儿这是想出阁了?”

    杜若云拉长声调,“娘,你别打趣我,你说说嘛。”

    “行,那娘就跟你说一下。”

    杜嫂子轻拍女儿的背道:“娘也没多大要求,就是希望你那家人品性好,能好好待你,家里条件别太艰苦,婆婆也不是那种爱刁难的人就行。”

    杜若云默默在心里比了一番,然后放心了。

    “娘,其实女儿心里有喜欢的人了。”

    杜嫂子立马望向她,面色惊讶,“是谁?”

    杜若云略微羞涩道:“就是隔壁的叶家大哥。”

    杜嫂子愣了一会,继而欣喜,“建山这后生确实不错,其实娘也看中他,就是担心你不喜欢,没想到咱们娘俩眼光一致。而且婉清很明理,有她当你婆婆,娘都不用怎么担心你。”

    “娘,说这个还早呢。而且我才十五,不想这么快离开家。”杜若云虽然喜欢叶建山,但想到要融入一个新的家,她心里还是不安的。

    “娘当然也不想你这么早嫁人,不过成亲的日子是可以商量的,这个交给爹娘就行,你不用操心。”

    杜若云放心地点了点头。

    睡觉前,杜嫂子跟杜河说了这事,杜河挺高兴。

    “好啊,嫁到隔壁以后日日都能见到。而且建山为人踏实,干活也勤快,若云嫁过去,不用受什么苦。”

    “既然你也同意,那我明日就去找婉清聊聊。”

    “行。”

    次日下午,帮何婉清缝被褥的人就换成了杜嫂子。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年再商量成亲的日子。”

    “嗯,就这样说定了,你这边就先忙着杜峰成亲。”何婉清其实也没想很快就把人娶进来,毕竟家底还很薄,先攒两年钱再说。

    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口头约定,并说好先不对外声张。

    等天气真凉下来的时候,何婉清也搞定了冬被冬装。

    这日,叶建武临走时,何婉清让他带上自己那一套。

    “娘,不用带,山上有。”

    “被褥不带,那冬衣得带一件,你看你身上这件多薄啊。”

    “那我就带件冬衣。对了娘,家里什么时候种麦,我好赶回来帮忙。”

    “五日后的样子。不过你下来你师傅同意吗?”

    “应该可以。”

    两人说话时全家人都在。

    一旁的叶建文在心里记

    住了这个日子。

    四日后。

    墨云私塾。

    “夫子,我要告几日假。”

    午时,叶建文找到秦夫子。

    “为何?”

    教叶建文已两月有余,秦夫子很欣赏他读书的劲头,与他当年不相上下,所以知晓他不会随意告假。

    “恰逢大麦播种之际,我得回家帮忙。”

    秦夫子很是诧异,没想到会是这个缘由,在他看来叶建文不是一个会为了帮家中干农活而耽误读书的人。

    但他对这个学生更欣赏了,是个不忘本的人。

    “好,给你准五日假。不过回来后你要根据劳作时的感悟做一篇文章给我看。”

    “多谢夫子。”

    叶建文和秦夫子的交谈被一路过的学生听到了,他立马在学堂里宣扬了出来。

    于是当叶建文回到学堂后,大部分同窗立马向他投来怜悯的目光。

    “叶建文,原来你们家这么穷啊!”

    平时叶建文与人交流不多,也从不说自家的事,所以同窗对他家的情况并不了解。

    “听说下地干活可累了,你还得抽空写文章,真是惨啊!”

    叶建文仿佛没听到这些人说话一般,径直坐到自己座位上。

    大部分同窗觉得没趣,也就歇了心思。

    但有一人很看不惯叶建文,他夺过叶建文手中的书,一脸讽刺道:

    “你还是收拾东西回家算了,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反正你生来就是农人的儿子,以后也脱不了农人的身份,还不如省下束脩多买几顿肉吃。”

    叶建文抬眼看他,目光里透着冰冷,“我是农人的儿子没错,但你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农人。你每日吃的东西哪一种不是农人种的?没有他们,你只能吃土。”

    那人想开口,秦夫子进来了。

    大家纷纷坐好。

    秦夫子面容严肃地环顾了一圈学堂。

    “刚刚我听到了某些学生的论点,我先不评判对错,等这堂课听完,我让大家来判断。”

    “古人曾言:农事为一国之根基。咱们今日的课就围绕此话展开。”

    “从古至今,历代国主都对农事十分看重,甚至亲自耕种以劝课农桑”

    一下午,秦夫子引经据典,深刻指明了农事对于国家的重要地位。

    而先前讽刺的那人一整节课都通红着脸,下学后更是迅速逃离了私塾。

    听完整堂课的叶建文,对秦夫子的敬佩又高了一层,他的积累还是薄弱了,与他人辩驳时只能回以浅显的话语,很容易被人反击。

    临走前,秦夫子将叶建文叫到了房间,递给他一本书。

    “拿回去好好看看,上面有我的批注,看不懂的回来问我。”

    叶建文小心将书收好,然后朝秦夫子作揖。

    “谢谢夫子今日的维护,学生感恩在心。”

    “不必如此,身为师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应当的。回去吧,路上小心。”

    叶建文到家时叶建武已经回来了。

    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

    饭后,何婉清说出她的决定。

    “明日就要种大麦了,凉粉从明日起就不卖了,天气转凉了,茶楼酒楼那边拿的货也少了,这段日子咱们就专心种大麦。”

    “等咪咪生产后,咱家就开始捣鼓点心,这个比凉粉轻松些。”

    几个孩子听何婉清的,都没意见。

    次日,拿上农具和麦种,全家人就出发了。

    八亩地已经翻过了一遍,但为了保证土质松软,叶建武带着胖胖再次翻地。

    这边翻完,阿鸣和叶建文就将麦种撒上去。

    后边,何婉清和阿远跟着往上盖一层土。

    盖完土,叶建山再往上浇水。

    全家分工明确,干活的速度明显比别人加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