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长安不见月 > 第408章 飘飘何所以,二

第408章 飘飘何所以,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众目睽睽之下, 李辅国平端着皇后的手臂,走出来站到众人跟前。

    她穿了一身艳丽华贵的朱帔绿袄石榴裙,长发束成开元初年流行的单刀髻, 高而耸立, 将好架起沉重辉煌的金嵌宝钿花鸾凤冠,当心的累丝嵌宝大凤,两只凤眼蓝中带黑,密密的毫无规律的黑点令它仿佛带着生命, 能跟随观赏者的目光流动,正是来自石堡城的瑟瑟。

    郭子仪久在边疆, 少见长安奢华,一时被她妆容之浓艳,头面之繁复震慑, 忘了低头回避, 待平静下来,才发觉皇后眼眶通红,分明是哭过了头。

    当啷一声清响, 仆固怀恩提着的大马士革长刀也倒了地。

    “虽未行册封大礼,然立后已是铁板钉钉,礼部排日子,左不过十日之内。外官参见皇后, 当跪下叩拜。”

    李辅国清了清嗓子,拿出御前大太监的架势, 郑旭等闻声全倒,仆固怀恩老实,也跟着规规矩矩地屈了膝。

    独郭子仪上前一步,直视着她, 沉声问。

    “房琯吃了败仗,圣人就打发皇后出来见人吗?”

    满堂寂静,杜若那双仓促间只得借李辅国的戒指充场面的手紧紧攥在一起,连指节都凸出了青筋。

    自从亲眼目睹同罗部四散败走之后,郑旭对郭子仪就多了一分忌惮和畏惧,此刻他盯着郭子仪嘴角一丝不易发觉的笑纹,莫名感到了浓厚的敌意甚至血腥,下意识踏前半步,想挡在杜若面前。

    可是他身形刚动,就撞上了什么东西。

    郑旭低头一看,竟是李倓斜刺里伸出一只脚,触到他的目光,更是明确地摇了摇头。

    “房琯之败,圣人难辞其咎……”

    杜若开了口,语声轻软,与她那堂皇隆重的打扮大相径庭,话里的意思却令郭子仪大为意外,满地大臣亦悚然色变。

    向来皇帝是不能认错的,除非老天爷使雷劈他,山崩地裂,水池子干了,鱼都死了,群臣乌泱泱进谏,金殿上再碰死几个谏议郎……

    这位皇后可好,走马上任第一句话,就是替圣人下《罪己诏》!

    “圣人对阵安庆绪时胸口中刀,至今四个月尚未痊愈,听到大败消息,一时情急,竟致昏厥,故而不能亲自向郭将军赔罪……”

    杜若语带哽咽,歉意地环环福身,腰上一圈琳琅环佩竟一声儿不出,足见高门贵女姿态端庄。

    “圣人令本宫转达口谕,郭将军如能尽弃前嫌,于李唐定有再造之功,官职爵位都是应许之事,独天下百姓的景仰谢意,是谁也夺不走的。”

    风呼地一卷,寝室内金幡漫天,檐下青铜鸟兽被吹得咣当当响,一种令人沉静安宁的香气兜头而来。

    郭子仪高大威严的身板如同石柱,居高临下俯视这位与圣人青梅竹马的皇后,婚嫁时不得已让位给韦坚的妹妹,兜兜转转一大圈,竟还是她坐了正宫。

    “册封礼办与不办都不要紧,本宫并非新人进门,连登基大典都因陋就简,皇后岂能凌驾于圣人之上?”

    杜若目光扫到李辅国,柔声吩咐。

    “中贵人另有高职,无需担当圣人身边琐事。再者,在灵武,就不要区分国库与内库了,为本宫一人花费,倒不如为上下官兵添置冬衣,加几顿肉菜。”

    她想一想,客气地询问。

    “郭将军,如今朔方大营的伙食,还是每人每天半只鸡或鸭,每半月十人分一头羊么?灵武寒冷,单是白水煮羊肉怎能御寒,添些枸杞、人参才好。”

    李倓、李儋素来知道杜若管事极细致,但时隔多年,再次听到她这样情真意切地娓娓关怀,大感亲切周到。

    仆固怀恩心里也热乎乎地,见郭子仪不答话,便躬腰禀告。

    “娘娘,吃用上头,圣人没亏待过朔方大营,可是枸杞、人参贵重,别说底下士兵,连臣,也没吃过呐。”

    杜若便撇下郭子仪盈盈望着仆固怀恩。

    “这不应当。章台,行宫库房有多少枸杞、人参?”

    章台忙道,“三五十斤是有的。”

    “你亲与杜郎官交接,库房里得用的药材,调味品,留下三五斤,其余通通搬去大营,再把行宫厨娘分去两个,指点他们制作药膳煲,开春再回来。”

    她一句句吩咐,轻声细语,到末了话音一转,将视线投向仆固怀恩盔甲下露出的衣襟,轻笑了声。

    “这位郎官,家中娘子不曾随军吗?”

    诸人目光顿时交织。

    仆固怀恩不好意思地伸手遮住衣上破洞。

    “娘娘眼睛好利,臣全家都在军中,五个儿子摸爬滚打,扯烂衣裳无数,老妻顾着孩儿,便顾不得臣了。”

    韦见素等忍不住噗嗤一声,独郭子仪面沉如水毫无表情。

    杜若咽下笑意,肃容再度看向郭子仪。

    “此番大败,灵武家家要办丧事,本宫有个不情之请,希望郭将军帮忙。”

    “娘娘吩咐就是。”郭子仪冷冷侧头。

    “头先太上皇举全国之力攻打石堡城,两军僵持良久,重兵在边关过冬,恰逢那年大雪,寻常衣裳不能御寒,以至战事未开,冻死冻伤已然无数。当时名相姚崇的孙子出面疾呼,太子府与京中高官内眷纷纷响应,张罗了五万件棉衣发往前线,为将士们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仆固怀恩听了鼓掌叫好,被郭子仪的目光一怼,不得不咽了回去。

    “本宫想请郭将军出一道告示,城中女眷如肯为朔方军出力,请明日一早来行宫门口集合,登记造册后入宫居住,章台负责打点各人吃用。再请郭将军收拢麾下将士破烂的衣衫鞋袜,本宫带领女眷们缝补,或是有污糟的盔甲,血迹来不及清洗,也都送来。”

    郭子仪偏偏头,故作不解地问。

    “这个主意甚好,不过本将军的告示怎比得上皇榜?娘娘为何不以圣人的名义招募妇孺呢?”

    事实摆在眼前,灵武及附近州府对新君的执政及军事能力本就半信半疑,房琯大败的消息一旦传开,民心定会更偏向郭子仪,而他当面揭破窗户纸,意在何处,就更是明摆着。

    李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杜若却不为所动,笑容还是那般和煦温柔。

    “那偏劳郭将军了。”

    郭子仪还想发作两句,李辅国适时踏前,欠身向众人道恼。

    “圣躬违和,只得娘娘一人照护,辛苦不已。”

    “哼。”

    郭子仪嗤笑了声,当先走出来。

    仆固怀恩边走边感慨,“皇后娘娘真慈爱,年纪虽然不大,很有母仪天下的风采啊。”

    “将士在外浴血奋战,功劳拿命换,宫中贵人嘛,只要顺水推舟做做样子,就能博得美名,实是可笑至极,偏偏还有你这等憨子为她叫好!”

    仆固怀恩恍然大悟,想了想又情不自禁地描补。

    “虽然如此,您瞧我这身衣裳,早该补补。”

    李俶不敢当众质疑圣人内眷,只做不知张皇后原是杜良娣,行完礼便出来,杜鸿渐等都在揣摩,皇后横空出世,显然不安于室,灵武局面愈发复杂,便也都沉着脸不说话。

    郑旭有意落后一步,想等旁人离去单独回话,不想等了半天,竟还有一人也在磨蹭,瞧身上服色,品级才不过五,两人面面相觑半晌,那人满脸不得已,郑旭只得一跺脚,自己先出来了。

    杜若这时才注意到站在门边,毫不起眼的杜甫。

    “呀,杜郎官……?”

    她太过意外。

    想起子衿,立刻想起子佩,进而想起惨死在她面前的裴固舟,甚至多年前介绍他给子佩时,调皮的杨玉女扮男装,扮成子佩的三哥,捉弄的裴固舟面皮紫胀……桩桩件件如在眼前,一忽儿泪水就盈满了眼眶。

    杜甫大受感染,竟忘了君臣之别,上手来扶她,却听一声暴喝。

    “杜郎官!下臣觐见不可直视!”

    杜甫尴尬不已,急忙后退。

    杜若瞥了眼神气活现的李辅国,心道他怎么忘了自家已是朝廷命官,这些管头管脚的内侍活计,不用做了。

    “子衿还好吗?”

    “好,好得很,就在灵武,晚间臣家去转告今日之事,她明日便带臣的小女儿来缝衣裳!”

    杜若含泪叮嘱他。

    “本宫知道杜郎官有许多疑问,可是宫廷里……永远有几百几千件密事,杜郎官品级太低,越问,越容易沾上麻烦,就当做没见过本宫罢。”

    杜甫张口结舌,讶异她说话怎么跟子衿一模一样,便诺诺去了。

    杜若这才转过身正正面对李辅国。

    “方才幸亏李司马……”

    杜若飞快摘下戒指金环,一股脑交给他,冰凉指尖触碰到他的掌心,全然未察觉不妥,继续拆凤冠。

    “……翻出这件东西来应急。”

    她早习惯了无人服侍,再繁琐的衣裳首饰都亲自动手,看在李辅国眼里,却是恍如隔世。这种大凤冠,前后八个反勾的脚,一不当心就要扯到头发,从前海桐不在,龙胆上手,他还见过扯得她吱哇乱叫的场面。

    “郭子仪远离长安,他手底那堆人更是乡巴佬,竟看不出这顶凤冠乃是皇妃常服规制,正宫皇后根本不能佩戴。”

    “当年王海宾战死殉国,太上皇加恩他的夫人,这宝冠,王家当保命符收藏了几十年,却也保不住王忠嗣的性命。”

    李辅国单手擎着凤冠对光看。

    除开正中大凤,下贴口还有一溜五只金镶宝的小凤,一晃而尾羽摇动,各色宝钿花层层收束,结成一朵关顶。

    王忠嗣节度朔方二十年,深耕本地,大宅修建的堂皇威武,规模是洛阳老宅数倍,正堂规制几与亲王府邸相当。为李玙安排登基大典时,李辅国便从王家管家手上要出一张库房存货清单,内中逾制之物不少,有太上皇多年赏赐,亦有王忠嗣在外私吞的战利品。

    其中金银丝帛器皿乃至香料花卉,已经第五琦之手化作马匹、铁水、粮草,独宝冠被李玙特令留下,作为对王家太夫人的怀念。照常人眼光,这已是能传世的重宝,可在李辅国看来,这件东西,比起当初三王闯宫案,张秋微手里那件真正的皇后宝冠,不啻于以星照月。

    杜若已经拆到耳坠。

    “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是咱们这种人的功课,可是眼下要靠他们打仗。请李司马耐心陪本宫多演几场戏,还是那句老话,捧圣人坐稳了,才有咱们的,我跟你,慢慢斗。”

    李辅国哑然。

    房琯大败的消息传来,郭子仪逼宫,而李玙还在云里雾里沉浮,绝对不能见人,情急之下,他也是用同样的理由和口气,请杜若提前露面。

    可是眼下杜若回敬,他却受不了。

    “杜娘子……”

    他想挽回两句。

    比如说,他们才是最佳搭档,联起手来,能骗过帝国最勇猛的武将,最势利的宰相,最有良心的诗人,最野心勃勃的青年……李玙根本多余。

    又比如说,他可以让李玙不经历那么多生不如死——只要她肯对他温柔地笑一笑,哪怕像方才敷衍仆固怀恩,或是认出杜甫时那样,都行。

    杜若甩给他最后两件金刚石的玩意儿,利索地拿帕子蘸着旁边不知谁喝剩下的茶水,往眼皮上左右一抹,就见两道鲜红。

    原来哭红的眼眶也是假的。

    李辅国怅然若失,杜若撒开他,拔腿往内室冲。

    他使劲拽住她的胳膊。

    “你听我说!”

    “什么?”

    “在大理寺,他是清醒的。”

    李辅国笃定道。

    “他知道那是你阿耶,杜郎官认出他了,叫他太子,还提了你,求他放过。”

    “我阿耶……”

    杜若扭过脸,痛苦动摇的神情像蜜糖,滋润得他整颗心甜丝丝的。

    “事后他写了一封信给王忠嗣,叫秦二送去石堡城,我拿不出那封信来证明真伪,但我说的是真的。”

    李辅国的眼神再明白不过,他为她做什么都行。

    “他是不得已,可你有别的选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