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八零二嫁小甜妻 > 第49章 这就把张主任拿下了?

第49章 这就把张主任拿下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旁边看看?

    张主任心里猛地闪过一道灵光,难道她说得是刚成立的糖业烟酒公司?

    那个部门利润确实不低,公司里有不少人都想升进去,对他而言,倒是有些鸡肋,调过去吧没多少好处,不调又总觉得岌岌可危。

    张主任目光闪烁,已经顾不上喝酒了,试探道:“我这干采购的,旁边也就是糖业烟酒公司。”

    “……”

    应淑微妙地沉默了下,张主任怎么就老找那些肯定衰亡的地方跑,国字牌烟酒糖业公司顶多只比饮食管理公司多撑了不到十年,刚进入二十世纪就凉得透透的了。

    “这个我不太了解,张主任多找人问问。”

    “没事,我看你心里是有想法的,说来听听。”

    应淑教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只好含糊地说道:“烟草且不论,我觉得糖、酒迟早会下放私人的。”

    张主任沉吟,他心里不赞同应淑的想法。

    糖是战略物资,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酒就更不用说了,国家一向管控严格,前两年更是加强了管理标准,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设立糖业烟酒公司专门收购出售。

    怎么会下放到小个体户手里买卖呢?

    应淑察觉他不信,自觉话已经说得够清楚,便不想再多说,避免说出些不该是她这个身份能知道的信息。

    短短几句话,刘老三已经听傻了眼,他知道应淑的根底,不由小声问:“这些东西,你都是打哪儿知道的?”该不会是瞎胡说吧?

    应淑嗯地反问了一声,也一样小声回他:“三哥,你没看报纸吗?科学家谢华安在袁伯伯之后,又研究出明恢63了。”

    “啥?这跟你说得有啥关系?”

    没啥关系。

    应淑嘴角含起一抹忽悠人的笃定微笑,耐心地胡说八道给他听。

    “明恢63是杂交水稻,总有一天,粮食产量可以达到一亩千斤。”

    “这一天已经近在咫尺。”

    “粮食够用,多余的土地就可以拿来种植经济作物。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之下,糖酒两种基础工业品,不做出改革必然满足不了轻工业的发展速度……”

    应淑努力编了些高大上的词儿圆上话,这下就连张主任也听傻了眼。

    “原来你们文化人,能从一个新闻里看到这么多。”

    应淑心虚地挪了挪眼,她看不到,她编的。

    赶紧把话题扯回到炒货上:“张主任,咱们还是来谈谈正事,要是你觉得价格不合适,可以再商——”

    张主任却打断了她,“应同志,价钱是很合适的,关于你说的旁边的问题,具体再分析给我听听。”

    他死缠烂打,应淑为难地皱眉:“张主任,我就是个普通的卖瓜子的,你听我扯这些牛皮,不如去听些真正远见卓识的话。”比如说他公司的领导,总能给他些更好的意见。

    “我不觉得你是在吹牛皮,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嘛。”张主任彻底不喝酒了,他不放过应淑。

    他是没关系没人脉,要是有人愿意提拔他指点他,他怎么会在这吃小个体的回扣!自己摸不到路,只能为下岗考虑。

    可应同志——这个小姑娘——

    张主任很相信自己的眼力,他也相信自己的直觉。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说的话,并非她嘴里所说的“吹牛皮”。

    应淑沉默了半天,无奈道:“前年年尾,县城不是刚成立了工商行政管理局吗。”

    张主任摩挲着酒杯,沉吟着。

    工商管理局在计划经济阶段没能发挥太大的作用职能,一直被并入商业部里,总体上是“管工管不了,管商被商管”的局面,地方上直接撤销了这个部门。

    她的意思是,让他去这个重新设立的,谁都不愿意去的清水衙门?

    “您如果有意愿,到时候,我和三哥说不定还能帮把力。”

    既然给他出了主意,应淑自然希望这个建议能够成事,便笑吟吟地又加了把火。

    有关系在工商管理局,对她和刘老三都很有好处。而她和刘老三铺的摊子都不小,到时候登记注册营业执照肯定能算他的成绩。

    这是典型的良性双赢。

    张主任一时拿不定主意,但这并不妨碍他立刻做出决定。

    “你的炒货价格贵点就贵点,群众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有机会咱们再聊聊!”

    刘老三恍惚了下。

    应淑这就把张主任拿下了?

    过程怎么和他想象得不一样呢?

    应淑也不由得愣了下。

    她还以为得和张主任一顿好磨,没想到张主任这么信任她说的话,二话不说先同意了再说。

    她很清楚张主任为什么会一口决定了她,无非是信了她说的话,觉得她的眼光、见解有价值。

    但应淑不想为太复杂的事担责任,她想了想,还是说:“张主任,你要不再考虑考虑,我说的话半点都不敢保证啊。”

    “谁都不敢保证未来没有发生的事,你要敢保证,我反倒不信你了。”张主任满面笑容,又端起了酒杯:“应同志,吃菜吃菜!刘老弟,来喝酒!”

    推杯换盏,高兴的俩人很快都喝大了舌头。

    “你这妹子,就一个字!”张主任伸出大拇指:“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应淑在一旁被夸得臊红了脸,刘老三已经像遇知音一样握住了张主任的手。

    “您也看出来了?!哎呀!我第一眼,就知道,我这妹子以后一定牛逼得很!人家都说我是臭卖猪的,就我妹子,这么厉害的人,打从心底儿里看得起我!”

    说这话的时候,应淑分明看见他眼角有水光一闪而过。

    卖猪肉的刘老三,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很可能已经成为万元户。

    这在后世一定肯定会被人艳羡崇拜,绝不会有人会去考虑,他赚钱的时候又承担着多沉重的社会压力。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应淑比谁都清楚,赚钱也需要承担钱所带来的重量。

    保守又敏感的年代,这份压力比现代更大。

    没人瞧得起个体户。

    个体户就是下三滥,就是没有土地又没有的混子才会选择的职业。

    兜里有两个臭钱又如何?他们是害兽,他们是蛀虫!

    刘老三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环境,他最缺少的不是钱,而是一份公正的尊重。

    不因他的身份看不起他,也不因他的钱强压鄙夷笑脸相迎。

    而应淑,她缺钱,赚钱的能力却没人能比得上,不会违心地巴结任何人。

    源自这样一个人所给予的尊重和肯定,就像一份无上的荣耀,荡清了刘老三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

    “她看得起我,我刘老三,肯定要掏心掏肺地回报她!不能让我妹子,看错了人!”

    应淑低头,眼角也忍不住酸了一下。

    她万万没想到,只不过尊重而已,居然能换来刘老三的真心相待。

    这个年代啊,或许是贫穷,或许是落后,或许是保守。

    但那些赤诚的心,远比四十年后要来得火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