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八零二嫁小甜妻 > 第75章 年前大集卖炒货

第75章 年前大集卖炒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应淑在外头转了一圈,等到家的时候,连狗都钻进窝里睡着了。门一如既往地虚掩着,是周春花特意给她留的门。

    应淑轻手轻脚地推车进门。

    听见院子里的动静,刘波推开窗户叫道:“姐?”

    应淑晃晃手电筒,轻声道:“是我,我回来了。你赶紧睡觉。”

    窗户咔哒合上,刘波钻回被窝。

    应淑过去又检查了一遍,才关上手电筒走进偏屋。

    一进屋,她就脱掉厚重的棉裤棉袄,掀开棉被,倒在了床上。

    幸好周春花已经睡着了,不然单独面对周春花,她压根不知道跟她说些什么好。

    应淑想了一整宿,也没考虑好该怎么妥善处理和周春花之间的问题。

    她索性把这件事暂且压后,先忙活起炒货生意。

    主要是,年前的大集要开了。

    一年一度,农村最盛大、最热闹、最繁华的集会!一连持续半个月,不光会附近几个村,连平安镇那边的村子都会不远万里来赶集,堪比八十年代的双十一。

    应淑从上次去赶集便计划着要在年前大集上卖炒货,碍于运输不便利,应淑没法拉着几百斤炒货去县城,年前大集便是除批发以外,她个人出售炒货最好的时机。

    然而单打独斗十五天是不可能的,应淑原本打算和周春花一起,眼下她和周春花有了龃龉,应淑便有些张不开口,也不愿意再向周春花张口。

    她回了趟后河村,悄悄找了趟应小满。

    “姐,你不和舅妈一起?”应小满有些吃惊。自从应淑搬到刘国强家住,一些活她基本都是和周春花搭伙。

    一是应淑觉得应小满还是未成年人,就算享受不到多么美好的童年,他也不该在给大人帮忙干活里长大。

    二是他的成绩实在过不了应淑那关,应淑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学习第一,成绩第二,帮闲干活之类的都得往后稍稍,不能影响应小满学习!

    所以但凡不是实在缺了人手,应淑一般不劳动他们。

    “周家福煤气中毒刚醒,舅妈也忙得很。咱们这一旦干起来,德平叔就找不到她人了。”应淑轻描淡写地搪塞他:“这次舅妈负责坚守大后方。”

    应小满信以为真,分外兴奋地重重点头:“那我和你一起去卖瓜子!姐,我负责什么?”

    “你负责拿着称,给要花生瓜子的客人称。”

    大集第一天开始了。

    应小满再次像之前卖鱼那样,偷偷瞒着应家人赶到大集上。

    应淑已经带着两百斤炒货在那等着了,她没有周德平的人脉关系,借不来驴车,两百斤炒货全都结结实实地装在大编织袋里,捆在后座上运过来的。

    应小满看见应淑勒得通红的手指,心疼地说:“姐,你让我去舅妈家帮你多好。我现在力气比你大多了。”

    这几个月伙食好,他比之前长高了许多,已经长到应淑下巴颏那,脸也长开了一点,不再瘦弱稚嫩得像个女孩子,稍微有了些小大人的模样。

    应淑光是看着他,都觉得熨帖欣慰,她眼中含笑,温柔地摸摸应小满的头:“舅妈家离后河村太远,我自己就能行,何必让你再多绕一趟路。别说了,赶紧把塑料布铺地上,你看来赶集的人不少了。”

    应小满抬头一看,果不其然,零零散散的人已经顺着山路走来,大集能有多热闹已经初露苗头。

    “人真多啊。”应小满一边跟应淑铺好塑料布,把炒货成堆地倒在塑料布上,一边好奇地扭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他没赶过大集,见过的人最多的地方是县城市场,应淑带他去过两次,其次是黑市,卖鱼时抢手的情形留在他心中久久难以忘怀。

    可此时,大集还远没达到人流最密集的时候,已然超过了他的想象。

    应淑笑着说:“光这个村据说都分成了三个大队,有万八千人口,更别说别的村也都会来。你手脚练麻利没有?可不要到你上场的时候掉链子。”

    “姐,你就看我的吧!保管又快又准,绝不出错!”应小满举着秤杆,用力拍了拍胸脯。

    姐弟俩说笑的时候,已经有人看见了应淑这显眼的炒货摊子。

    她特意找了大纸箱,裁成招牌,用黑毛笔浓墨重彩地写了炒货,买五送一的字样,别提多招眼。

    虽说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她写了也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但平均文化水平低的年代,读书识字会让人多高看两眼,就算不想买炒货,也会有人过来问,纸招牌上写的是什么。

    应淑大声跟问话的人解释,抓起一把瓜子让人拿着尝:“西施瓜子,走过路过别错过,不买也尝尝看好吃不好吃!”

    试吃这招在镇上黑市都管用,在这乡间地头,更是推销卖货的利器。

    瓜子花生更不比鱼价格贵,随便给人抓点儿吃也在损耗内,只需防着那些尝着好吃,偷偷抓起来往兜里塞的人便是。

    刚开摊儿没一会儿,便有人朝应淑喊:“多少钱一斤?我买十斤,给我便宜点儿。”

    “便宜不了,大哥,买五送一,买十送二,再便宜,我都亏死了。”

    应小满在旁,麻利又迅速地称好十二斤瓜子,还当着顾客的面抓进去一把:“给您再捎一把,您觉得好吃,再来买。”

    他跟着应淑久了,也耳濡目染,学会了应淑应对顾客的态度。

    那大哥果然眉开眼笑,接过包着瓜子的草纸包,高兴地付了钱。

    一把瓜子不值钱,却能让买瓜子的人吃到一些占便宜的甜头,试问有谁不愿意占商家的便宜呢?

    愿意给顾客占便宜的商人,也总能得到顾客的青睐。

    有一个人买,就会像引发多米诺骨牌一样,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应小满拿着秤杆,又快又稳地称量着炒货,分毫都没有出错,姐弟俩一个招呼收钱,一个称重给货,配合得默契无间天衣无缝,顾客这么多一点纰漏都没出。

    老道的商人、上好的味道、再加上火爆的抢购情形,这些都是正常循环,能让生意越做越好!

    也就只过了三个小时,两百斤炒货居然就已然销售一空!

    应小满拎着空荡荡的编织袋有些傻眼,“还没到大中午啊,两百斤,居然就这么卖完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