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春唧游子衣 > 第204章 王有才失踪成迷

第204章 王有才失踪成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有才剃掉了山羊胡,理了个发,说要从头做起。穿着整洁的服装,到托老院去报到。

    他被安排到院内餐饮部的会计,掌管着食堂原材料的进出,及老年人发放的福利用品,进出账目的登记。

    王有才十分珍惜,这份兰总赐予的恩惠,因为自己的腿脚不利索,他每天上下班都早出晚归。

    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食堂里有一个后勤的黄阿姨,家住在县城,黄阿姨走路有点里八字。

    她离异多年至今单身,儿子在南方工作。她看上了王有才,喜欢这个小老头的精明,欣赏王有才啥老懂,整天谈古论今还总甩小文词。

    她欣赏着王有才的才气,可不管自己怎么表现,王有才都视而不见。

    黄阿姨渐渐的发现,怪侠伯和王有才的关系挺好,就托怪侠伯帮忙撮合。王有才的回复道:

    "其实我早已心知肚明,这么多年来,我总觉得对前妻秀芝有一定的亏欠。

    我看她到泡菜厂去打工了,不知道她和那个南方佬到底怎么样了。"

    怪侠听后便知道了王有才的心思,居住了这么多年的邻里,这个忙他要帮的。

    怪侠找到了秀芝并说明了来意。秀芝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她一直没有说什么再问我流眼泪摇头。

    怪侠伯好生为难,到底是行还是不行呢他心里画着葫芦。怪侠把事情的经过,跟王有才叙述了一遍。

    王有才鼻子一酸,转过身去就抽泣起来,他说:“看来我连改过自新,为她赎罪的机会都没有了。"

    但王有才也没有接受,黄阿姨的追求,他心里一直想着前妻金秀芝,只要她没有说出拒绝的话,证明自已还有戏。

    有一天,女儿王妮来看父亲,看到父亲的气质和模样,委屈的笑道:“爸呀!我终于看到小时候父亲的身影了。"

    王有才试探的打听女儿,她母亲的近况,王妮低下了头,压抑的说:"母亲过得不好,若好怎么会回来打工呢只是她嘴上不说而已。"

    女儿猜到了父亲的心思,哪有儿女不希望,父母亲在一起的道理王妮便把母亲的楼房门钥匙,给了父亲一把。

    王友才推脱不敢接,王妮说:“这房子本来也有你的份,爸就先把钥匙放在你这里吧,免得我有事还得来回跑。”

    怪侠伯见黄阿姨一个人,也确实不容易,就做起了说媒婆,把她介绍给村里在泡菜厂工作的柴老兄弟。

    黄阿姨想,人老了应该有个归宿,在年轻人面前障眼。农村人心眼好易相处,还能住上民宿楼,双方儿女也很懂事不反对,两个人就开始交往。

    柴老头怎么能和王有才比呢,这心思心眼都差一截。老了不就想找个伴吗!两个人不久就走到了一起。

    有一次黄阿姨来到泡菜场来看找老柴,恰巧遇到金秀芝下班。见到金秀芝沉着稳重,貌似四十几岁。

    黄阿姨一看郁闷了,如此年轻漂亮还有气质的女人,王友才自然不会放弃,她找到了拒绝的理由。

    也从那日以后,王友才一有时间,就去看秀芝阿姨。还买些她喜欢吃的东西,但王有才不敢见到秀芝。

    他怕她把东西扔出来,怕她不在吼他骂他。王有才多想秀芝在骂他摔他,然后自己逗笑她,可这些也许都成为过去。

    他每次都把买来的小食品或蔬菜肉类挂在秀芝的门上,然后默默的离开。他知道泡菜场很累,等待时机能否携手这夕阳黄昏,来弥补昔日的包容之情。

    春风吹绿了塞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桃红柳绿百花吐艳,红梅杏蕊花开璀璨各自芬芳,不时便花絮纷飞果实蓓蕾。

    这漫山遍野的山杏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台胞廖老的酒厂“狼牙醉仙酿"已量产上市,老人家向社区求助。

    用广播喇叭喊话,动员村民去采山杏子换钱,一块钱一斤回收,有多少要多少多多益善。这大喇叭一广播,十里八村的村民无事可做的。

    可有钱赚喽,他们都起早上山到太阳西下,看不见采摘了才收工,每人一天都有一百五至二百元的收入。

    在当时的农村里真的少见了,这狼牙醉仙酿的员工,有的忙着收购,也有的忙着增加挖掘土窑储存。

    短短一周的时间,这仙灵山上的野杏树被采摘一空。这真是天上掉馅饼,成本低的无法想象。

    这青梅酒酿制一年后,开封把部分青梅之液取出,经过过滤沉淀再封存。有的加糖化酶催化后,将青梅汁液取出封口。

    因为酿久了的青梅果肉松散,酒液不清澈。沉淀后把透明的酒液入地窖封存,剩下的青梅肉做小零食,或话梅封成小袋。

    正应了东北人的顺口溜,还真可谓是"东北处处好,遍地都是宝。看你找不找"

    他们经过经典的包装,这种野生青梅低度酒,哪有不畅销之理。这个台湾客商廖总,守着这两眼清泉,没有忘记取之于民而在惠之于民。

    他抽出一部分资金,来赞助学校和托老院的基建工程。也给开发商和个体企业,起了个带头作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也给前来投资开发的,台胞做了表率。他们对酒厂的员工经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酒厂起步时,关于员工的素质问题,让廖子健很是头疼,有一次廖子健找烧锅的老赵。

    一名工人告诉他说:"老赵出去哭了,"子健不解便追问:“这人刚才还好好的,怎么闹上情绪了"

    这名工人便哈哈大笑,竟然指着墙角处,看到正在小便的老赵说:“你看这不是双手抱头在哭呢吗"

    廖子健无奈的摇摇头,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他们每日组织学习指导,必须改掉恶习,不许说粗话。

    更不能随手扔东西,山脚旮旯也不能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廖子健郑重地正讲着。

    就听见下面的员工,怪声怪气地哄笑起来,当时他几乎愤怒了,便于处罚的方式来约束他们。

    组织夜校扫文盲,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实在不听话的只能开除公职,这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台脆这父子俩有了这样好的成绩,戒骄戒躁继续研究保健酒,把本地的特点,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真正的融入酒业。

    准备将酒业再创新高,直至走向世界。秋天到来时,他们就囤积筛漏,卖剩的小颗粒高粱和玉米做粮食酒。

    有一天,王有才想表现一下。打扫办公室卫生,在暖气的隔层罩里,发现了很多帐薄的纸张。他惊异地发现,这两本帐里的名称都一样,却落款的数据不同。

    王有才心里一惊是假帐?隔层暖气墙和隔壁是相通的,那技术员洪图有问题呀?这台胞难道是在做假账?

    王有才慌忙拉上窗帘,就细心地研究对照起来。直到深夜他还工作,王有才听见外面,有急促的脚步声。

    他慌忙把灯关了,静静的观望外面,这象贼影一样的几个人在干什么?他偷偷的趴在窗前,见到几个人在走廊密谈着什么。

    不一会,是四个人打开了隔璧房间,开门的一刹那。王有才的魂都吓飞了,怎么就感觉心里发慌,害怕的要命呢?

    他安慰自已沉着冷静,就贴在墙角听几个人的谈话。后来好像三个人在送一个港人往出走,港人四周望了一下又戴上头套,说到化工厂里躲躲。

    这托老院太不安全,王有才听得真真切切,心中猛然一惊。那个说话的人不是正是台胞洪启明的儿子洪图吗?

    还有那两个香港人,王有才也认出来了,这两个香港人,根本就不是老人是乔装的入住者。王有才一瘸一拐的把门关好,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是告诉兰总还是直接报案呢?

    王有才见四处没人,一瘸一拐的赶紧回家,心里暗骂没有血的台胞洪图,国人对你不好吗?

    路上王有才刚刚拨通电话,就被三个人拖走失踪了。自此,王有才失踪成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