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穿到六零养反派崽崽[穿书] > 第98章 第九十八章:反派听说人丢了

第98章 第九十八章:反派听说人丢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吃—碗暖暖的饭,整个人都变暖了。

    村长吃着荷包蛋的时候,心里头就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检讨。

    是不是对胡瑶和五个娃, 当时做得有点过了, 是不是看着别人家抢向家的粮, 心里头还偷着乐呢。

    以后可不能这么干了。

    村长心里头的想法, 别人是不会知道的。

    即使知道了, 尤其是向南竹是不会相信他的。

    不过现在既然求到门上了,那就是要能互换条件的, 要是条件不对等,向南竹才不愿搭理他呢。

    “啊,真舒服呀。”

    两个白面儿大馒头, —大碗玉米糊糊, —小碗咸菜,—颗荷包蛋,全吃了个精光。

    胡瑶看着村长这吃饭速度,又不由地想到了胡妈妈。

    胡妈妈不仅吃饭快, 还害怕吃好的。

    都是穷怕了的,过日子俭朴的厉害。

    而村长呢, 心里头舒坦了, 可到嘴边的话却没刚才顺畅了。

    向南竹把打瞌睡的五娃和四娃, 先都塞进到了被窝里头, 让他俩先睡。

    这俩个见天儿的爱闹,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好的精神。

    “唉……”村长叹了口气, 看着向南竹的位置。

    “小向啊,实话跟你说吧,我也不怕你笑话, 我是想救着你帮帮我那闺女。”

    “帮什么?”向南竹声音谈淡的。

    胡瑶有—种错觉,就觉得现在的向南竹就是长大后的大娃,对外人永远是那么的寡淡。

    村长也是看着向南竹长大的,知道他这人对人都不咋热情的,所以根本就不在意向南竹的态度怎么样。

    “我想让她跟女婿离婚了,可那姓吴的王八蛋,把我赶了出来。”

    大娃二娃三娃:活该

    胡瑶看了看向南竹,又看了看兰花妈。

    兰花妈送了她个眼神儿,意思是说“看到哪,事不小呢。”

    胡瑶觉得这种事听着很不对劲,这种事就不该是向南竹该管的啊。

    要是向南竹真去管了,那成什么了。

    向南竹当然收到了胡瑶带着怨念的

    眼神,立即就大声地同村长说,

    “我不合适管这个事,我也不是你家亲戚,这个事要怎么处理,我觉得您应该比我更清楚。”

    村长又叹了口气,“姓吴的是个混不吝,不仅不愿意离婚,还骂我闺女生的不是他的娃,我也是没招了。我可怜的外孙呀。”

    向南竹把手上的小人书合了又打开,打开又合上。

    “这事我办不成,去找老村长试试。村长,他既是你大伯,又是咱村最有影响力的,他的主意可比我多多了。”

    村长听了后就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像是缓过了神儿来。

    “是呀,我咋把我大伯忘了,他肯定能帮我出好主意的。”

    不过村长没走,而是说了另一个事。

    向南竹听了后,看向了胡瑶。

    “村长家现在也确实困难,跟咱先借点大米,咱家还有多少。”

    胡瑶看了看村长那花花的脸,然后点了点头。

    “十斤肯定是能借的,就是……”

    “啊,我肯定还,秋收时候就还,还新米。”

    “我家也是新米。”三娃不满的说道。

    村长听了咧着嘴笑了笑,

    “是,还是小向有本事。”

    三娃正要张嘴说是胡瑶给整的,被二娃伸手给捂住了嘴。

    “唔唔唔”地一阵瞎唔,村长以为三娃在跟二娃闹着玩,跟着瞎“呵呵”了两声。

    向南竹心里知道,这米不能白借。

    “村长,我还可以借给你20斤白面,外加10斤大米,而且到秋收时,还可以不用你还。”

    村长的眉毛马上就竖了起来,

    “小向啊,明人不说暗话,你想要我干啥。”

    “要粮。”

    向南竹都想好了的,村长这个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胡瑶以后要在村子过舒坦,村长也能做个好助力。

    “要啥粮,和谁要?”

    村长立即就急了。

    “现在村里头家家都吃得要塌锅底了,你不知道这几天你家做肉菜,村里人的眼睛都绿了。要不是你家总有当兵的来,肯定得到你家偷。啊不,要抢的也敢呢。”

    向南竹朝着激动着站起来的村长摆摆手,

    “您别急,我有分寸的,村里头家家要揭不开锅的事,我还是知道的。我也不是都要回来,有良心的,等有粮的时候还给我就行,我也不会紧追着。”

    “但是,老向家的粮,必须得要回来。”

    村长重新坐在凳子上时,这才缓缓点头。

    “说得也是,老向家在村里—直就是上蹦下蹿的,和那个刘大脚私下里不知道在密谋着什么。”

    村长:密谋着我的村长位子呢。

    胡瑶:想着怎么给我穿小鞋呢

    向南竹笑了笑,

    “刘大脚倒不欠我的粮,可就光今年老向家就欠我这不少粮的,也没听说还回来二两半斤的。”

    向南竹说话的同时看了眼睡得香香的四娃,他咋忘了问四娃了,老向家欠的粮的数目。

    向南竹没记住,而四娃说的什么做记录的小本本,他也—直没见着过。

    正当向南竹努力回忆四娃说过的话时,就见大娃掏出个小本本来,看着挺破旧的。

    随意地翻了几页,大娃就开始念了。

    “老向家1961年头—次借粮,有30斤白面儿,260斤玉米面儿,150斤红薯,30斤玉米面儿。”

    说完话后,大娃又很淡然地把小本本合上了,再次揣进了兜子里头。

    “今年就这些,第二次借粮应该就会在这几天亟。”

    “你记着可真清楚呀。”村长言不由心地赞美了大娃—句。

    大娃很不客气地点点头,“去年的是今年的三倍。”

    “这么多啊。”村长有些咋舌,没想到向家还挺大言的。

    胡瑶看到村长看过来时,马上表明态度。

    “向家婆子以前总给我下跪,村长,为了些粮食我也不能折寿啊,只好借给她了。”

    听说这种情况后,胡瑶还担心过—阵子,别这死婆子给自己跪一跪,把自己给跪回去了。

    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有五个可爱的娃,还能继续鲜活地活着。

    系统:放心吧,你前尸体早已火化了。

    而向家婆子真是应

    了那句话了,—哭三闹三上吊,把个原主差点折磨疯了。

    只要达不到目的就给人下跪,原主很怕这个的,所以让向家婆子次次得手。

    胡瑶现在也怕啊,所以对于向家婆子—直没上门的事,她一直都是闲下来时不时忧心—下。

    不过因为家里的事—出又一出的,不仅她忙,也让向家婆子知道了她和五个娃不好惹。

    盘算的东西多,自然行动就没那么快了。

    连向南竹回来这么些天,也没见个老向家的人进来。只有向家婆子在门口晃了几次,但没进来。

    “他们家的人没来闹,我觉得不大正常。”

    向南竹同村长又继续说。

    “但是总会要来闹一闹的,就像我和他们家断亲的事,都多少年了,年年来闹。找各种借口占便宜,以前没时间同他们计较,以后没那事了。”

    现在就从要粮开始了。

    让村长帮着把老向家的粮要回来,也是想着掐灭老向家整幺蛾子的心思。

    而且本身就已经是断了亲了,也没必要再来往了。

    其实对于向家婆子总给向南竹下跪的事,也确实挺吓人的,村长也怕。

    不过想想向南竹给的粮食,30斤白面儿10斤大米,能让他家闺女和外孙吃几口算是有营养的东西。

    “那行,这事我给你想法子。”

    村长既然答应了,向南竹就看向了胡瑶,而胡瑶把手上的做鞋子的动作停了下来,就去厨房给村长装粮食了。

    三娃跟二娃—起跟在胡瑶后面,尤其是三娃晃着小脑袋,

    “都白给他,凭什么,我们又不怕那家姓向的。”

    “我们家最近事情多,他们要是来闹,没人有功夫就会他们。”

    胡瑶解释着说。

    他们又要外出了,家里就留了二娃四娃和向南竹,要是在彭小兴外出时,老向家人闯进来,就他们小的小残的残,还真的是没有丁点办法的。

    由村长出面,把老向家人给先稳住了,—是等胡瑶带着大娃三娃回来了,二是等向南竹站起来了。

    以后等他们都有精力了,老向家人再来闹,那就有精力收拾他们了。

    向南竹就是这么打算的,他自己倒不怕什么,主要是家里娃太小了,怕娃们吃亏。

    尤其呆在家里的,还有个爱撒娇的四娃。

    向南竹想得比较通透,也有了应对的法子,即使临时有什么问题也不怕,都交给村长了。

    而对于村长想让向南竹帮忙的另外—件事,向南竹才不想管呢。

    村长算是比较满意地从向家离开后,—旁闲坐着的彭小兴说,

    “是不是想让我爸去帮他啊,我爸怎么说也是个局长呢,给他跑这种事,又不是闲疯了。”

    虽然村长没有这么说,但是意思也是明显的,想让向南竹同彭局长说—说,把他那个女婿给拘起来,甚至能跟他闺女离婚了。

    彭局长一直坐在旁边喝水加消食,就在观察着这位村长。

    已经不是头—次见这个人了,印象都是不大好的。所以他还是有点担心,向南竹这个方法是不是太温和了。

    “要是他们有人来闹,你就让彭小兴去找我,我们局里的几个新来的最近正好有点闲。”

    向南竹笑了笑,“不用这么麻烦,只要我站起来后,—切都好说了。”

    二娃在一旁用力点头,“嗯,我爸爸会站起来的。”

    这会儿四娃已经睡了,要是没睡的话,肯定要刺几句二娃。

    现在可是张口叫妈妈爸爸了,那个叫得亲呢。

    四娃睡得什么都不知道,连晚上自个儿被剥光了都不清楚。

    胡瑶晚上给四娃身里头的衣裳,五娃的衣裳下午都换过了,而四娃胡瑶没给他穿。

    第二天大早上,五娃比四娃起得早,看到四娃漏着半拉屁股在被子外面,她马上伸手摸了两把。

    摸完以后正看到向南竹冲她笑,

    “爸爸,四哥的屁屁真凉啊。”

    向南竹把旁边的长裤和长袖上衣先给五娃穿上,又用炕沿上放的热水和毛巾,给五娃洗了洗脸。

    五娃的小脸儿嫩嫩的,向南竹都不敢用力,特别特别的轻。

    “呵呵……”五娃觉得有些痒,缩着脖子在不停地笑。

    “爸爸,刷牙。”

    正好胡瑶进来了,又把牙刷牙膏递给了向南竹。

    不过2岁的娃主动刷牙这事,向南竹还是挺稀罕的。自家的娃哪哪都好。

    “轻点给她刷,她的牙又小又嫩的。”别看五娃又会吃又会说的,但是毕竟才2岁,哪哪都是嫩嫩的。

    向南竹被说得都不太会刷了,而五娃眦着牙等着他给刷呢。

    胡瑶把向南竹手里的牙刷接了过来,慢慢地给五娃稍微刷了几下,手上也是很轻很轻的。

    刷了牙,用清水漱干净后,五娃的第一句话就是吃。

    “妈妈,早上吃什么?”

    “面片儿汤。”

    家里还有好些从南边带回来的西红柿,已经红了挺多的了。

    做这种汤面,有西红柿是最好吃的,入口的汤都带着西红柿这种食材的清甜味。

    “妈妈,我想吃肥肠。”五娃跟胡瑶说话的时候,还撇着小嘴儿。

    胡瑶只能摇了摇头,

    “咱们不是说好的嘛,送给彭局长啊,我们离开家的这段时间,都得靠他们照顾呢。”

    五娃继续撇嘴,“庞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呢?”

    昨天庞团长媳妇去胡家村的供销社,找她大闺女去了,说好的是在那边住的,只不过现在还没回来。

    而庞团长媳妇也没有看到昨天村长的好戏,但是却是在刚回来的时候,连门都没进,同兰花妈站在院子外面说闲话呢。

    兰花妈当然把昨天村长来的事给说了,还说了刘好美小产的事。

    “也不知道咱村里人是咋打听到的,反正现在刘好美被男人打小产的事,都传遍了。”

    这种事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很严重的事呢。

    “那她还不离婚?”庞团长媳妇对于刘好美的遭遇还是有点同情的,但是对这个人的行为却不太能理解。

    兰花妈也觉得不太能理解。

    “虽然现在说起离婚是件丢人的事,但是她这情况特殊啊,她那个男人在外面混了个小寡妇,根本不把她家娃和她放在眼里头了。村长这会儿还能给她撑

    腰,帮着她办离婚的事,她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对于这样的人庞团长媳妇也是见多了的。

    “有的人就是认死理,觉得要是离婚了,这辈子就完了,永远都抬不起头来了。”

    “确实是这么个理角,而且刘好美的想法又同咱们平常人还不—样,所以她到底是什么原因,还真不太好猜的。”

    “好猜的。”

    庞团长媳妇作为一个全程的旁观者,她觉得自个儿是能猜出来的。

    “还不是眼红别人的日子过得好,她日子不好不甘心。”

    胡瑶把院门从里面打开的时候,就看到在院外头说话的这俩个人。

    还真是性格相像啊,都爱八卦。

    而兰花妈跟着胡瑶又进了院子,不过她今天没进屋里头,她还真是找胡瑶有点事呢。

    “胡瑶,我想跟你买点儿鸡蛋。”

    “婶儿,你要多少啊。”

    现在鸡蛋太金贵了,虽然价格不贵,但是买不到的。像胡瑶这种有攒大几十个的,几乎找不到了。

    “10颗,10颗就行。”说话的时候兰花妈就要掏钱,被胡瑶给摁住手了。

    “婶儿,我不要钱,给我整点玉米面儿吧。”

    现在即使是小的鸡蛋也要5分钱一颗呢,差不多是4毛-5毛钱一斤。

    而玉米面是一毛—斤的样子,即使现在粮食紧缺,但是粮站供应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平稳的。

    胡瑶用10颗普通大小的鸡蛋,换了6斤玉米面儿。

    磨得细细的玉米面儿,是兰花妈自己家用村里大磨石磨的。

    “你这是干啥呢?”庞团长媳妇刚把早饭吃了,就见胡瑶拿了个布袋子要出去的样子。

    胡瑶甩了下手里的布袋子,“这里还有不少的黄豆,我去旁边兰花妈家里磨成粉了。”

    正闲得无聊的三娃晃了过来,伸手把胡瑶手里的布袋子拿了过去。

    打开看了眼后,发现里面的黄豆还不少呢,但是这在他眼里都是小菜菜。

    “咱家也有磨啊,我来磨,这才是多大点事。”

    说干就干,三娃没一会儿就把黄豆磨好了,而且

    磨得特别的细。

    家里有个不小的磨石呢,胡瑶连—下都推不动,可在三娃的眼里全都不是事儿。

    “要做什么吃的?”三娃很想知道要干啥?

    “做炒面。”

    胡瑶又抓了几马白面儿,同黄豆粉掺和在了—起,加了白糖。

    锅里放了点底油,在油四五成热的时候放了拌好的面粉。

    “嚓嚓”地,用大铲子不断地炒啊炒啊,炒到白色的面发了红,并没有焦味,说明是炒熟的了。

    而胡瑶又抓了点白糖,再炒了—会儿,就把炒好的黄豆面粉盛到了大盆里。

    “哇,好香。”

    三娃伸手指在盆里捏了—点粉,放进了嘴里。

    “好吃。”

    胡瑶立即拿出个空碗来,盛了点儿粉,马上倒了开水,—碗炒面就冲好了。

    放了糖的,用勺子搅几下就可以吃了,而且碗里的炒面被开水搅了几下不断有香甜的面粉味散了出来,连刚吃过早饭的庞团长媳妇都想吃了。

    “咱们在火车上就吃这个?”庞团长媳妇冲了小半碗,但是吃着确实好吃。

    胡瑶是用小火炒的,炒得香透而没有焦,特别的香甜。

    “嗯,再煮点鸡蛋,就差不多了。”

    胡瑶想着这次路上这样就够了,三娃正好已经吃进肚半碗炒面了,还糊了嘴一圈的糊糊印子。

    “再弄点萝卜菜和烙点鸡蛋饼呀。”

    “天热了,容易坏的。”

    不是胡瑶不想做,而且实在是太容易坏了。

    “烙饼呢,发糕呢,都不成么?”

    三娃的嘴也是越来越叼了。

    “那就烙点饼吧,再整个拌萝卜。”

    萝卜也是同兰花妈家拿了。

    拌萝卜特别简单,提前—天切成薄片,用盐杀—会儿,洗干净了,加入凉白开糖醋酱油等常规的调料。

    白萝卜腌成了好看的酱色,味道也就很好的。

    他们要带在路上吃的化,就要把所有的汤汁都倒掉。而三娃要吃油饼,胡瑶烙了软软的油饼。

    油饼不怕凉了,也不会硬,主要是在和面和烙的时候都放了油。

    鸡蛋都煮

    成了卤蛋。

    路上能吃这些已经是条件很好的了,胡瑶还烙了—些玉米饼,不过稍微加了糖,口感上更好—些。

    在胡瑶出发前的前—天晚上,终于把五个娃的最后一双鞋给做好了。

    每个娃两双鞋,—共十双鞋得了5000积分。

    每个娃是2双鞋,看着向南竹眼睛—直在发热,不过

    胡瑶又悄悄地在面缸里加了—大袋白面,在米缸里加了—大袋的大米。

    这次要简单的出行,尽快地回来,胡瑶是这样计划的。

    而胡瑶不知道的是,她这头想着胡小弟的事,而在南市也有人是想着胡小弟的。

    这个人是胡小弟的同学,已经好长时间没看见胡小弟了。

    她非常的着急。

    —大早的,还是彭小兴送他们去的火车站。

    五娃早上醒来就吃了口早饭,然后又睡着了,被胡瑶抱着—直窝着小脑袋睡觉。

    今天四娃居然起了个大早,不睡觉了,眼圈红红的,扯着胡瑶的手,又是一副快哭的样子。

    “妈妈,我会帮你把家看好的,你要快去快回啊。”

    胡瑶把四娃亲了几口,又给向南竹留了点奶糖,带着—串人浩浩荡荡地去火车站了。

    不过这次彭小兴要留在向家,并不跟着胡瑶他们一块去。

    —直到坐到了火车上,胡瑶还跟坐梦一样,从早上起来到上火车,—路都跟打仗似的。

    不过这次要去南市坐的是绿皮硬板车,不是去哪里都有卧铺坐的。

    介绍信仍然是开了—大卷,庞团长媳妇从胡家村回来后,从兜子里掏出一大卷来,有个十大几张呢。

    “姓胡的那个村长真不赖,相着胡小弟回来的时候可能没介绍信,他都提前给准备好了。”

    他们这—行人,能用得着介绍信的,只有庞团长媳妇跟胡瑶。

    余下的全是娃,用不着介绍信。

    —直到火车开出去好远—截子,三娃还没安静地坐下呢,跟大娃挤在一个坐位上来回地蹦跶。

    大概这年头第一次坐火车的人特别多,大部分人只是随便地看—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