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锦鲤精不想努力了 > 第42章 生财之道

第42章 生财之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四十二章生财之道

    在沈和光的强力推进以及其他人将信将疑的配合下,魏县今年的税收很容易就结束了。因为大家都少了两成的税赋,不管是平民还是富户,不少人对沈和光这个县令大人的观感还是不错的。

    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是自己的钱,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谁乐意随意的抛洒出去?能留在自己手上当然是最好了!

    唯一有怨言的恐怕就是县丞、县尉和衙役们这帮以前可以仗着税收中饱私囊的人了,只不过他们因为有那根分红的胡萝卜吊着自己,所以还算是克制。

    所以税收完了之后,沈和光立马就召集自己的钱粮师爷、刑名师爷、县丞、县尉、捕头等等人商议开铺子的事情了,几天他们能缓,可要是时间长了,他怕这些人熬不住“起义”了,那样魏县将会大乱,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

    首先,他问问大家,魏县里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什么东西好销。他原本是想要组织大家去京城里卖点儿小菜,他觉得京城人多,在京城里卖点儿什么都能卖得出去。

    众人互相看了看,然后县丞硬着头皮说道:“县令大人,魏县可没有什么特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若是魏县里有什么特产,大家早就富起来了,也不必等到现在。”

    沈和光问道:“魏县离京城这么近,占了地利,京城人就没有什么要来魏县买的吗?魏县人便是种点儿小菜拿到京城那里去卖,都能有些进项吧?”

    县丞说道:“京城那么大,什么都有,来买什么啊?那些富户人家若是真有钱,就在京郊自己置办了庄子,府里老爷太太们的吃喝全都从自家的庄子产出。

    那些平民百姓也没有奢侈到自己去买菜来吃的地步,还不是自家菜地里随意种点儿东西吃,混个饱腹而已。”

    沈和光又问:“我就不相信京城没人买菜的,那些酒楼呢?他们每天都要大量的肉和菜,又向哪里去买呢?”

    县丞说道:“大多都是与京郊好些富户的庄子拉好了线,然后统一采买的,付的钱多倒也不完全是菜钱。一般而言那些酒楼也要找人在背后坐镇的,买了哪家庄子的菜,庄子主人不是得照看着人家一些吗?所以我们与那些大户人家的庄子是没得比的。

    我们一个魏县的县衙,能有什么水平去庇护人家啊?”

    沈和光止不住疑惑,这魏县就没有一点儿好处吗?不可能吧?实在不行的话先以何雪阳的名义城里一个小商行,将魏县百姓的菜、肉收了之后统一到京城去贩卖,还可以让没有事情的衙役、家丁们押运,也算是赚个差价、辛苦钱。

    这是他觉得这样并不是很好的主意,与他心目中的好主意相差甚远。

    刘师爷沉吟了许久,终于开口说道:“沈大人,魏县还有一个有名的东西,那就是——桃花。”

    县丞和县尉、捕头等人面面相觑,桃花是什么?魏县是有好些大片的桃林,但是那些桃树不算好,光开花结不了多少桃子,每年卖桃子也挣不了几个钱。

    那些桃树大家感觉是最没用的东西,要不是百姓还有吃喝嚼用不想去祸害那些山林,那些没用的桃树恐怕都活不下来。

    沈和光闻言眼前一亮,说道:“也对,我在京城好像都听过有人介绍,等到春日里可以到魏县桃林赏一赏十里花海,是个不错的去处,若是我们这边能好好打造一番,也弄个‘桃花节’什么的,也算是个好方法。

    虽然桃花有季节,但是我们现在百废待兴,若是能做好一次‘桃花节’,日后总有其他好方法能够将魏县发展起来。”

    刘师爷和另外管刑名的张师爷赞同地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自古以来都是富户、学子的钱最好赚。自家县令有慎南郡主等人的赞赏,只要稍微修葺一下赏桃林的屋子,若是到时候能够请到慎南郡主旗下的有名才子来此处赋诗几首,将此处桃林的名气打出去,日后定然就不缺游人,银子自然也就络绎不绝了。

    可是县城和县尉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文人的脑回路,在他们看来,这三个文人在这里谈什么盖房子修栈道赏桃花都是些花钱的项目,现在才秋日,还未入冬,可是桃花得等到春日里才开得热烈,不是缓兵之计,又在忽悠他们吧?

    沈和光看见县城、县尉和捕头等人面色不豫,就知道他们对这个“桃花节”的项目不满意,他也不能强求这些明白桃花有什么好的,于是决定双管齐下,将自己之前开商行到京城里去卖菜和野味、肉类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个主意一抛出来,县丞、县尉和捕头他们兴致明显就高涨起来了。他们一点儿都不怕辛苦,只怕没有本钱,或者怕路上菜、肉等坏了,他们亏本。

    现在有县令大人和夫人开铺子,出本钱在京郊收购这些菜、肉、猎物等等,只要他们将收购价比那些黑心的商人提高一成,县里百姓肯定更愿意卖给他们。哪怕是一样的价格,他们相信百姓也不敢不卖,不过县令大人说多一点儿价钱收购,那就多一成价格吧。

    他们所付出的不过是跑跑腿而已,时间和力气都不费什么钱,只要这些东西运到京城里面去,另有县令大人安排在京城的伙计们帮忙售卖,他们也不管盈亏,只管跑一趟拿一趟的银子,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啊?

    更何况这件事是立马就能见到现钱的事情,比起那个劳什子的“桃花节”听起来要靠谱不少。于是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同意了这个方案。

    沈和光则双管齐下,一边让何雪□□色人在魏县开铺子,一边写信给李文耀,让他帮忙在京城购买卖菜和山货、野味等的铺面,再招点儿伙计,很快两边的铺子就都开好了。

    铺子是何雪阳随意取的“昌隆号”,与这世间所有的铺子都差不多的名字,他们也不是很想将这个铺子做太大,免得日后来的县令靠着这个做出欺压百姓,压低收购价的事情,准备只做一个过渡。

    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倾力打造“桃花节”,等到有名了之后再每季找一个看点,让魏县成为文人们争相过来的好地方,这样魏县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银钱收入,便是沈和光不再在这里做县令了,百姓们也能受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