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八百三十四章:杭州来的玉观音

第八百三十四章:杭州来的玉观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眼看要过年,宋应昌提着礼物,按惯例去外城替自己的老师师娘尽孝了,就是看望高翰文的父母与岳父母。

    今年宋应昌的官职也是火箭攀升,现在已经是四品大员了。高翰文这个小探花科举快10年了才混个三品,宋应昌相比下来就太顺利了,跟坐火箭一样。

    在大明虽然加官一般工钱增长不大,开销反而更大。但好就好在宋应昌有杭州新学这条路。

    各种杭州的新玩意,哪怕不太值钱的,在京城都当个宝似的。所以宋应昌基本是一两银子的礼物送出百两银子的效果。

    这不,拿了两尊石英石染色的玉观音,两方老人各一个,哄得两方老人都把宋应昌当亲儿子似的。虽然明说了是假的,但两方老头子都一副我们懂的表情,搞得宋应昌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这玩意,郑师叔先前去杭州押运时直接给私底下带了三十几尊,方便当下缺钱的宋应昌上下打点呢。全都是一水儿的通体绿色玉观音。

    看望长辈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欢快的。去年过来还要帮着干点活儿,这会儿过来院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小厮丫鬟忙碌了。

    宋应昌一整天闲完,刚回到自己租的院子里,就看到门口两个奉御宦官在门口干着急了。见到人,立刻就颁布了嘉靖的新活儿指示。宋应昌瞬间就感觉这一个新年完蛋了。

    这一年,宋应昌几乎就没有休闲过,基本就是嘉靖一个课题一个课题扔过来,还要处理去年的政务、民情统计。通政司基本都是酒囊饭袋的二世祖,也就宋应昌软磨硬泡要来的三个翰林一起干活。百两银子的年奉,愣是让宋应昌干出了万两银子的事情来。

    条件嘛,其实很简单,就是统计的东西往后都会出年鉴书籍,到时跟着干活的三人也有署名权。这文人啊,一拿名声去引诱,还真没有几人能扛得住的。何况有了名声,以后很多事情也就不需要钱了。谈钱反而显得低俗。

    眼看要过年,宋应昌提着礼物,按惯例去外城替自己的老师师娘尽孝了,就是看望高翰文的父母与岳父母。

    今年宋应昌的官职也是火箭攀升,现在已经是四品大员了。高翰文这个小探花科举快10年了才混个三品,宋应昌相比下来就太顺利了,跟坐火箭一样。

    在大明虽然加官一般工钱增长不大,开销反而更大。但好就好在宋应昌有杭州新学这条路。

    各种杭州的新玩意,哪怕不太值钱的,在京城都当个宝似的。所以宋应昌基本是一两银子的礼物送出百两银子的效果。

    这不,拿了两尊石英石染色的玉观音,两方老人各一个,哄得两方老人都把宋应昌当亲儿子似的。虽然明说了是假的,但两方老头子都一副我们懂的表情,搞得宋应昌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这玩意,郑师叔先前去杭州押运时直接给私底下带了三十几尊,方便当下缺钱的宋应昌上下打点呢。全都是一水儿的通体绿色玉观音。

    看望长辈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欢快的。去年过来还要帮着干点活儿,这会儿过来院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小厮丫鬟忙碌了。

    宋应昌一整天闲完,刚回到自己租的院子里,就看到门口两个奉御宦官在门口干着急了。见到人,立刻就颁布了嘉靖的新活儿指示。宋应昌瞬间就感觉这一个新年完蛋了。

    这一年,宋应昌几乎就没有休闲过,基本就是嘉靖一个课题一个课题扔过来,还要处理去年的政务、民情统计。通政司基本都是酒囊饭袋的二世祖,也就宋应昌软磨硬泡要来的三个翰林一起干活。百两银子的年奉,愣是让宋应昌干出了万两银子的事情来。

    条件嘛,其实很简单,就是统计的东西往后都会出年鉴书籍,到时跟着干活的三人也有署名权。这文人啊,一拿名声去引诱,还真没有几人能扛得住的。何况有了名声,以后很多事情也就不需要钱了。谈钱反而显得低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