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史十大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七十三章:唐太宗,李世民!各朝代:天可汗万岁!

第七十三章:唐太宗,李世民!各朝代:天可汗万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天道榜单准时降临了。

    依旧是金光大作,万千紫气缠绕飞舞。

    于是,在各朝代人们期待的眼神中。

    金色大字再次出现在天穹之上。

    【天道有感,遂现天道榜单,盘点万物!】

    【此次盘点历史十大太宗第三位!】

    【唐太宗,李世民!】

    ……

    “李世民啊,贞观之治,当真是天下绝有。”

    “是啊,朕的天下能有贞观二分之一。”

    “朕就能自豪的说一句,朕的时代是世间少有的盛世了。”

    ……

    唐朝,武德四年

    唐太宗是李世民?

    朝堂上的众人尽皆望向了秦王李世民。

    虽然,在天道榜单之前说要盘点,唐太宗时。

    他们就猜到过是李世民。

    但当事情真的被证实后,他们还是感到震惊。

    此时的太子李建成眼睛已经红了,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最后还是他李世民当了皇帝。

    他的眼神极为怨毒,但此时又只能引而不发。

    他没有那个实力去拿下秦王李世民。

    只能期望父皇李渊能以什么借口拿下他了。

    而李世民正在发愣,他知道,以如今的局势,他很难靠政治斗争取得皇位。

    真的要靠武力吗?

    他隐晦的审视了下朝堂。

    如今,站在朝堂上的众臣中,有一大半都是他的人。

    这一个月里。

    因为知道即将要宣布唐太宗,所以无论这个唐太宗是自己,还是李建成。

    他都必须早做准备。

    所以在这一个月时间里,他通过自己的威信,和少许的威逼利诱。

    成功控制了京城内外大部分的守军。

    所以,只要局势不对。

    他会立时以武力发动政变。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祖李渊次子,太子李建成之弟】

    【唐朝建立前,他为唐朝打下了大半的疆土】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使得中原出现国泰民安的局面】

    【开创出了中原王朝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更是开疆辟土】

    【被外族人民共尊为“天可汗”!】

    ……

    汉朝初年

    汉高祖刘邦眨了眨眼睛,他发现一个问题。

    “明太宗朱棣是第四子,不是长子,也不是继承人。”

    “宋太宗赵光义是弟弟,也不是继承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次子,唐太祖李渊太子都定下了,那他也不是继承人。”

    “感情这些太宗都是篡位啊!”

    吕后有些莞尔,但很快就眼神一肃。

    以刘盈的能力,不出意外的话,绝不可能得到太宗庙号。

    既然如此,如果不是他的儿孙争气。

    那就是有其他人继位了。

    是谁呢?

    刘肥?不可能,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和野心。

    作为庶子,能有亲王身份就不错了。

    而且就他的实力,是不可能扳倒朝堂上的众多势力的。

    刘恢?刘友?刘建?刘恒?

    尽皆不堪大用,没有必要担心。

    刘长?这个蠢货,如今正躺在她怀里,流着口水。

    她实在难以相信,他造反能成功。

    那现在就只剩刘如意了?

    是了,他的野心最大,成功率也最高。

    刘邦最喜欢他,认为他最类父。

    看来之前准备让他去封国也不是件好事。

    那就准备一下,让他悄无声息死去吧。

    ……

    宋朝初年

    宋太祖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天可汗啊!”

    虽然现在依靠赵光义得到了天道榜单的奖励。

    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收回燕云十六州,甚至是打下整个世界。

    但要如何成为天可汗,依旧是一件难事。

    这不是仅凭暴力就能解决的,哦不,暴力可以。

    但暴力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他不屑也。

    只有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能以德服人,也能以武度人的皇帝。

    方才是真正的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

    【一个从小就胸怀大志的人】

    【他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爬】

    【他永远是向上的,直到他的上面再也没有了人】

    ……

    汉朝,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有些咋舌。

    他瞧了一眼刘据说道。

    “这种人是极为可怕的,你永远满足不了他。”

    “他也永远不会满足。”

    【隋朝,大业十一年八月初五】

    【因为没有钱进行第四次远征高丽】

    【隋炀帝杨广开始了他的北巡计划】

    【尽管如今隋朝江山已经山河飘摇】

    【农民造反势力层出不穷】

    【但他却丝毫不在意】

    ……

    隋朝,开皇年间

    杨坚此刻已经怒发冲冠,

    他的神色很难看,眼睛里燃烧着怒火,鬓角有一条青筋轻轻跳动。

    “杨广是吧?隋炀帝是吧?”

    独孤伽罗知道杨坚已经到了暴走边缘。

    她急忙拉住杨坚,轻声安抚,以期能让他冷静下来。

    但依旧是事与愿违。

    杨坚喘着粗气,眼睛红红的,像是一只狮子一样怒吼道。

    “把那逆子杨广,给朕带过来!”

    ……

    汉朝,汉太宗时期

    “真是一个暴君!”

    汉太宗刘恒眼中鄙夷之色不断增长。

    他一向极其讨厌这样搜刮民脂民膏的家伙。

    虽然天道榜单没有明说他搜刮民脂民膏。

    但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就告诉了大家结果。

    农民,只要不饿死,就不会造反。

    连续打三次高丽失败也就罢了。

    虽然汉太宗刘恒并不觉得高丽能是什么难啃的骨头。

    这也就罢了。

    那隋炀帝杨广眼见没钱第四次北伐,这个时候不就应该安安稳稳攒钱吗?

    他要出去北巡。

    汉太宗刘恒心中满是无语,他勤政一生到了现在,也不敢有出巡的想法。

    这种耗费民脂民膏的事,他实在难以效仿。

    【大业十一年八月十二日】

    【隋炀帝杨广到达了雁门郡】

    【可意外总是会到来的】

    【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带领着数十万精锐骑兵】

    【一路疾奔南下,欲要杀死杨广!】

    ……

    秦朝

    始皇帝嬴政的瞳孔中闪过一丝惊骇。

    数十万精锐骑兵。

    若是步卒也就罢了,可这是数十万骑兵啊。

    这东突厥怕不是举全国之力来攻打隋炀帝了吧?

    因为就算是他的大秦,也不能凑出数十万骑兵。

    此时,嬴政的眼中闪过了几分羡慕。

    虽然,只要他想,随时能拉出百万以上的步卒。

    只是粮草会难办一点。

    但这么多战马,他是真拿不出来。

    若是他也能有这么多战马。

    又岂会让那匈奴嚣张。

    汉朝

    汉高祖刘邦也是眼热不已,他在口中嘟囔着。

    “姥姥的,乃公都穷到找不到同色马匹来拉车。”

    “你这蛮夷异族,居然还能有这么多战马,真真是羡煞乃公。”

    但他也知道,毕竟这始毕可汗率领的东突厥是游牧民族。

    这些家伙生长在马背,从小与水草相伴,全然是靠游牧吃饭的。

    自然会有这么多马匹。

    可耐不住刘邦还是羡慕啊,若他有这么多马匹。

    岂不是天下之大都可去?

    【于是,在隋炀帝杨广到达雁门的第二天】

    【东突厥的精锐骑兵就将雁门团团包围】

    【尽管城内拥有十五万守军】

    【但是食物只够吃二十天】

    ……

    楚汉争霸时期

    “这隋炀帝难做了啊。”

    霸王项羽轻声叹息一声。

    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此时,按照他的理解。

    短短二十天,除非周围本身就有大部队。

    还得是能跟数十万骑兵打的大部队。

    否则,这隋炀帝杨广,只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硬着头皮去跟那群东突厥打架。

    【有人提议派遣数千精兵护送隋炀帝杨广突围】

    【但却被否决】

    【所以,只剩下送信出去等待救援了】

    【但大军压境,他们怎么也想不出送信的办法】

    【最终,在第十一天时】

    【隋炀帝杨广想出了办法,“浮木传诏”!】

    ……

    明朝,永乐年间

    “浮木传诏?”

    永乐大帝朱棣抚摸着自己的胡子,笑道。

    “有点意思。”

    可本就称为顶尖武将的他,眨眼间,便看出了问题。

    这么短的时间,这些郡县是不可能募集到足够的士兵与东突厥开战的。

    【大业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数百根绑着勤王诏的浮木被抛到流经雁门的汾河里】

    【于是,下游的郡县陆续得到了诏书】

    【纷纷募兵,带领军队勤王】

    ……

    三国时期

    吴国

    孙权大马关刀的坐在上首。

    心中竟然觉得自己和隋炀帝有几分相似。

    都是举兵讨伐,也都是没有成功。

    不过,孙权倒是觉得,自己在文治上还是要比隋炀帝牛太多了。

    而且从不铺张浪费,干没有意义的事儿。

    当然,北巡的意义当然是重大的。

    譬如,始皇帝嬴政要巡游为了压住愈发严重,愈发嚣张的六国余孽。

    他选择了巡游,他的目的就是告诉所有人。

    寡人还未死,不要动歪心思。

    【可仓促之间,各个郡县能募集到的士兵很少】

    【就算赶到雁门,也打不过始毕可汗带领的东突厥】

    ……

    “这般一想,这隋炀帝还不如听他们之前的提议。”

    “用几千精锐骑兵护送突围呢。破釜沉舟,总好过鱼死网不烂吧?”

    “是啊,小小隋炀帝,不识抬举,合该去死。”

    ……

    【其中,有一支勤王军队,主帅名叫云定兴】

    【他手下的一个十七岁的小兵,给他献上了一计】

    【这个小兵的计谋是,携带上很多的战旗和战鼓】

    【一路上大张旗鼓,虚张声势】

    【让东突厥以为援军已经大量集结】

    【马上就能来与他们作战】

    【以此吓跑他们】

    【而这个献计的小兵,就是李世民了】

    ……

    “哇靠,这李世民十七岁就这么牛了吗?”

    “你以为打下大半个唐朝是开玩笑的?”

    “对啊,唐太宗李世民实在是天生君主。”

    ……

    汉朝初年

    虽然院子里并没有宾客,除了侍女就只有韩信自己。

    但韩信还是坐的一丝不苟,标标直直的。

    而当韩信看到天道榜单中的李世民献计后。

    韩信的嘴角竟是不禁微微勾起。

    由此可见,韩信觉得李世民的计策很好。

    整个计划虽然稍显简单,但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只要有用,那就是好计策。

    而李世民仅仅十七岁就能想出如此计策。

    这确实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

    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天道榜单画面里的自己。

    心中划过无限感慨。

    那时自己还是十七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可依旧表现出了名将之风。

    雁门关一战,若不是他,那隋炀帝必然会死。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想给自己封一个大唐第一将军的称号。

    当然,称号是其次。

    他想出去亲征啊,他也是从小长在马背上的汉子啊。

    【大业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据斥候探查发现,隋朝援军大量集结】

    【始毕可汗被逼无奈,只好含恨撤退】

    ……

    汉朝,汉武帝时期

    “他居然还真信了。”

    刘据有点不明白,这始毕可汗为什么会如此轻易的就相信了,甚至没有半点怀疑。

    汉武帝刘彻看见了刘据脸上的疑惑,旋即开口为他解答道。

    “这位始毕可汗只能信,他没有不信的选项。”

    “因为如果他派出去的斥候探听不到虚实。”

    “那他就只能把隋朝的大量援军当成真实的来应对。”

    “所以,他要么尽快拿下雁门,要么尽快跑路。”

    “数十万骑兵,对于这些蛮夷部落来说。”

    “肯定是尽全国之力了,若是被消灭,那整个国家必然会一蹶不振。”

    “所以,跑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大业十二年】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回到了李渊的身边】

    【他看到了隋朝即将灭亡的前兆】

    【于是,他鼓动李渊】

    【造反!】

    ……

    “哈哈哈,这李世民真是天生反贼。”

    “隋朝确实该反,民不聊生,就应该反他丫的。”

    “是啊,不过他建的大运河等东西,倒是便宜了后面的皇帝。”

    ……

    秦朝

    始皇帝嬴政眼神忽明忽暗,他的脸此刻正巧在阴影之下。

    那股阴寒冰冷的气息,侵透了朝堂上的每一个人。

    此时的始皇帝嬴政看见天道榜单上的隋朝。

    心中波涛汹涌。

    此时的秦朝不就和隋朝一样?

    都是走在即将覆灭的边缘。

    不过唯一的区别在于,他是始皇帝。

    他能稳稳地压住天下任何反对的声音。

    但扶苏他们不行,他们压不住。

    若是他事情没做完就死了,大秦不会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那些六国余孽会在瞬间起事,大秦也会瞬间走向风雨飘摇的时刻。

    ……

    隋朝,开皇年间

    李渊此时早已吓得跪在了地下。

    坐在朝堂最高处的隋文帝杨坚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渊。

    他没想到,深受自己宠爱和信任的外甥。

    居然会在未来谋朝篡位。

    此时,居然选择了使用官职来称呼李渊。

    “千牛备身,请起吧。”

    “既然是讲唐太宗,也就是你的儿子,那咱们就好好听听。”

    “对了。”

    隋文帝杨坚眼睛一亮,随即挥了挥手。

    “来人,去把那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给朕带来吧。”

    “朕要好好瞧瞧这个生下来就要当皇帝的英雄才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