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为悍匪 > 第126章 薛芝欲来?

第126章 薛芝欲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霍青笑道:“没想到啊,老同你下放县府已久,居然也还认得这枚薛芝的帅令?”

    何青沉声道:“在我仍在冀州卫任校尉之时,曾与梁王亲征过灵州。虽说那一战最终因为梅州郑煜的介入而握手言和,但那时我身为梁王亲卫,在谈判桌上时亲眼见到薛芝拿出过这枚帅令,印象深刻,岂会不知?”

    “但这枚令牌虽是帅令,原则上可调动两万兵马,但此时已然无用。薛芝派出驻守边境的两万大军溃散之后,谁再遵从这枚帅令?除了他手下的六万亲军之外,其余人已各自为政。”

    霍青点头道:“你说得对,但只对了一半。”

    “什么意思?”

    “薛芝的两万边军为何会散?”

    “军饷不发,辎重不足,军心不定。”

    “那如果我们能付得起军饷,又愿意给他们提供辎重呢?根据我们从武扬手中得到的情报显示,两万灵州边军,部署在此处边境的约有三千人左右。这些人虽已涣散,但其中一些队伍只是暂时割据,并没有真正的反心。我们若能为他们提供军饷和辎重,再许以厚利,加上薛芝的帅令,定可收拢他们。”

    “你说得倒是轻巧,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其一,你哪来的军饷?哪来的辎重?其二,你能许他们何种厚利?”

    面对何青的质疑,霍青显得云淡风轻,道:“辎重和军饷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抢!至于厚利,我们给不起,但有个人可以给得起!”

    何青顿了顿,寻思了一会儿后,道:“你说的是郑清霞?”

    “对!收拢那些潜在的灵州边军,单有帅令肯定不够。但我们可以通过郑清霞身后的梅州府许以厚利,再奉上我们队伍里的辎重作为诚意,再以薛芝帅令作为软威慑,是有一线可能的。”

    “我还是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然难!”

    霍青微微一笑,接道:“所以,我将亲自去见郑清霞。”

    说着,他转身掀起车窗帘,对着车旁的山贼,吩咐道:“命队伍急行军五十里,黄昏前择地扎营,并派出斥候查探此前何当家标记下的那处军营。”

    “是!”

    山贼立马快速传令,队伍的行军速度便明显加快起来。

    两个时辰过后。

    队伍在距离灵州一支“叛军”军营前三十里处扎营,而这支叛军便是此前收容孙鹤那支五人队伍的小军阀,人数约四百左右。

    趁着众匪扎营之际,霍青找到了郑清霞。

    二人并肩站在凸起的巨石上,远眺着远处军营的轮廓。

    郑清霞微微侧眼,道:“找我来有什么话说?不会只是单纯的邀约吧?你看上了本郡主?”

    她潺潺而笑,开了这么一句玩笑。

    霍青呵呵一笑,“要说看上霍某怎么觉得二郡主早就对我垂涎欲滴了?嗯,你天葵走了吗?若走了,今夜我给你一次机会。”

    如此反笑一句,令郑清霞不由脸红,道:“你罢了。现在不是说这个时候,你有事就直言,需要本郡主做什么?”

    “二郡主快人快语,那霍某也就不拐弯抹角了。”

    他指向远处的军营,正色道:“根据武扬的情报,那处军营的主将名叫杨丰。此前在你大姐夫麾下,也只是个车骑校尉而已。但此人反心不重,我想收了他。但需要二郡主的助力。”

    “怎么收?”

    “杨丰为人耿直,疾恶如仇,不愿与其他乱军同流合污。虽也自立,但并未大肆掳劫平民。看到军营旁边那些田地了吗?此人为了自给自足,竟命手下军卒开荒种田,显然可用。”

    “直接说你想让我做什么!”

    “我想让你和薛芝为我安排一个新的身份,从这一刻开始,我霍家军暂时不是冀州凤阳的霍家军。而是梅州和灵州共同建立的佣兵团,职责就是收编乱军与平叛。”

    “佣兵团?”

    “对!晚些时候,我会率队去和杨丰谈判。你要做的就是证明我的身份,以及对杨丰所部许下厚利。”

    霍青说着,便逐步将自己心中计划对郑清霞全盘托出。

    片刻后。

    郑清霞了然,惊讶道:“你是想以乱制乱?但杨丰会轻易被你收编吗?”

    霍青胸有成竹道:“杨丰没有效仿孙鹤大肆掠夺,而且愿意接收孙鹤的残兵,说明此人颇有仗义,良心未泯。对薛芝的反叛之心并不彻底,绝对有被收编的可能。而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军饷、辎重和一份承诺。”

    “二郡主不必担心,只需配合我行事。”

    说完,便转身离开。

    半个小时后。

    不用霍青先与杨丰提出交涉,杨丰察觉到附近来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自己就派人过来接洽了。

    双方在两军之间的一处平地上对峙,杨丰手下四百人皆全员出战,颇有些阵势。

    而霍青这边,约三百匪兵穿上从凤阳带来的战甲后,也是不遑多让。

    霍青骑着战马,身后跟着一辆马车,缓缓朝杨丰而去。

    杨丰一身魁梧,国字脸,四十余岁的年纪,看起来倒是板正英武,颇显将才之风。

    这时候,也是带着一支卫队前来与霍青接洽。

    相距约百米时,霍青示意身后的队伍停止前进,而后带着郑清霞的马车独自上前。

    只隔七八米时,双方很有默契地止步。

    对面的杨丰沉声,高喊道:“来者何人?靠近我灵州军营,意欲何为?”

    听此,霍青心中一喜,更加有信心能收编这支队伍。

    杨丰一见面就自称灵州军,显然对薛芝还有些归属感。

    而不是像孙鹤一样,被打怕了才搬出灵州军的名头“吓人”,在这细节之间便可看出杨、孙二人的不同之处。

    霍青笑着,回道:“梅州霍家佣兵团,霍青!受韩国公府与薛大将军所托,持帅令来此。尔等可是杨丰校尉所部?”

    杨丰听此,明显一愣,“梅州的人?梅州的人怎会到此?杨某为何没听说过什么霍家佣兵团?”

    “杨校尉无需事事知晓,认得薛大将军的帅令即可。”

    霍青说着,便从怀中取出薛芝的帅令,命手下跟随的山贼送了过去。

    杨丰的人接过帅令,还未及等杨丰亲自鉴别之时。

    霍青又喊道:“吾等受帅令到此,为大将军持节,收编你们这支队伍。杨校尉,还不快速下马接令?”

    杨丰接过帅令,没来得及鉴别,就先冷冷道:“哦?我灵州的兵,为何要让你们梅州的人来收编?真是天大的笑话!且不说尔等身份存疑,收编事举亦是不合规矩,单说薛大将军这时候才想起我们?我们忍饥挨饿,浴血沙场,保灵州大旗不倒之时,薛将军在哪?”

    “我们的辎重和补给,两年未发的军饷又在哪?哼,一个帅令,一句收编就想打发我们?”

    杨丰越说往后,语气越冷,到最后几乎是怒吼出声,显然对薛芝这个大将军尤为愤慨。

    霍青早就料到杨丰不会轻易臣服,便道:“杨校尉心中不快,霍某可以理解。但想必你也知道,时不予我。若非大将军有所苦衷,又岂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兄弟?”

    “哼!废话少说。恕杨某难以从命,不会接受收编!即便要改制,也当由大将军亲自来此,并补上这两年的军饷,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杨丰果断拒绝道。

    同时低头看向手中的帅令,却在确认手中帅令乃为真的之后,面露一丝惊讶。

    霍青淡然道:“杨校尉有此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大将军日理万机,不能亲至。便委派霍某为特使前来与你商议,若杨校尉有意,吾等愿奉上辎重,并随军饷三千两,稍作填补。”

    说着,便向后一摆手。

    百米外的匪兵见到霍青的手势,当即推出了十几车辎重,并抬了一箱子沉甸甸的银子出来。

    而这些辎重已经是整支队伍资源的一半,将之送给杨丰,霍青可谓了花了大代价。

    杨丰一见,却不为所动:“十几车辎重,三千两军饷,就想让我们继续卖命?大将军可真是大方啊,但他还是留着自己用吧。我四百将士,受不起!尔等请回,不要再靠近我部军营,否则杨某必与你死战到底!”

    说完,就想转身离开。

    霍青赶忙叫住道:“杨校尉稍安勿躁。这些辎重只是见面礼,日后州府必然还有下拨。大将军说了,一定会补齐这两年的军饷,一个子儿也不会差。”

    杨丰冷笑:“一年前大将军就这么说过。可后来呢?不是一个子儿都不差,是一个子儿都不见。我如何信你?你只不过是个小小特使,能代表大将军的意志?滚吧!杨某不愿再听你们的虚言妄语!”

    他狠狠撂下这么一句,就在即将率队离去之时。

    郑清霞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

    “杨校尉不信大将军的话,那可愿听我梅州国公府一言?”

    说话的同时,人已走出了车外。

    杨丰听到“国公府”三个字,顿时一愣,回身看向了郑清霞,狐疑道:“梅州国公府?大夫人的娘家?”

    郑清霞浅笑:“看来,杨校尉还是听说过我韩国公府的。”

    “世袭一等国公郑煜,辖五郡八县,地位等同于梁王李氏,天下谁人不知?”

    “很好。方才你说不愿再信我家大姐夫的话,那我韩国公府的话,你信不信?你认为我韩国公府能不能付得起你这区区四百人两年的军饷?”

    杨丰脸色一变,但转瞬恢复坚决的神色,道:“韩国公府自然可以,郑公也素来一言九鼎。但仅凭你这女娃之言,便让吾等相信,也未免可笑。”

    言外之意,却是在质疑郑清霞的身份。

    但郑清霞早有所料,这些人必会质疑她的身份,此时将手上一枚白玉令牌交给身边的殷老三,给杨丰送过去。

    并接道:“杨校尉深居灵州,不认得本郡主的身份,也无可厚非。但此玉牌,乃我随身之物,本是一对。一枚在我手上,另一枚在我家大姐手上,足以证明我郑清霞的身份。”

    杨丰一惊,“你是郑清霞郑公的二女,大夫人的亲妹妹?”

    说话之间,接过郑清霞的令牌后,他仔细一看,更是错愕。

    杨丰官居校尉,职位已经不算低,比百夫长大了一级,麾下四百兵马,算是一线队伍先锋骨干。

    灵州边军还没有大乱之前,像杨丰这样的一线兵团首领,每半年都必须前往州府述职。

    换言之,杨丰这个级别的人物,是可以接触到薛芝夫妇的。

    而杨丰曾在述职之时,在大将军府中见到郑如媚身上也佩戴过与手中这枚一样的玉牌。

    也就是说,郑清霞的身份不假。

    “居然真是出自韩国公府的玉牌”

    杨丰确认后,不由自语了一句。

    郑清霞一听,从马车上走下,道:“杨校尉慧眼识精,看来是确认了本郡主的身份。但不知可愿收编?你放心,这两年的军饷和配给,一定会如数奉上。大将军府若给不起,由我梅州垫付。如何?”

    杨丰想了想,虽没有准确表态,但语气明显客气不少,道:“二郡主在上,按理说,有梅州国公府担保,杨某当再无顾虑。只是我们毕竟分属两军,让杨某编入你们梅州的佣兵团,这恐怕不合适吧?再者,此事当真是出自大将军的意思?”

    闻此,霍青适时插嘴道:“既有调兵符在,杨校尉还有何疑虑?”

    “调兵符是不假,但调兵符只能代表驻防调令,可没说要我们加入什么佣兵团除非有大将军的亲笔书信为证。不然,还请恕杨某抗命。”

    杨丰谨慎道。

    郑清霞一笑,“早知杨校尉会有如此顾虑,但你放心!大将军的亲笔手令,五日内必送到你军营中。”

    杨丰道:“那好。五日也不长,不如待杨某接到手令后,我们再谈如何?”

    郑清霞看向霍青一眼,似乎在寻求他的意见。

    霍青倒是干脆,“可以。那我们五日后再见,但丑话说在前面。大将军的意思是,命我霍家佣兵团收拢边军,重塑军纪。五日后,杨校尉若是还不愿听令,那就恕霍某兵戎相见了。告辞!”

    说完,便与郑清霞扭头折返。

    回到队伍之中。

    郑清霞走下马车,向霍青问道:“你认为杨丰同意收编的概率有多大?”

    霍青回头望了望正迅速撤回军营的杨丰所部,笑道:“不足五成!但若薛芝的军令能到,加上我们接下来几天的示威,这个概率会大大增加。”

    郑清霞狐疑道:“示威?怎么示威?”

    霍青笑而不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霍青手下的匪兵出现在杨丰的军营前演练,也不是在操练什么阵型,就只是练习投掷火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