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大明之我是海贼王 > 第071章 移民抵台 火车问世

第071章 移民抵台 火车问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色彻底暗下来时,他们才跌跌撞撞的到了山里,刚好遇到打柴回来的大舅哥,这才跟着来到家里。

    晚上一大家子人围坐起来一起,听陈少敏介绍移民的事。不管男女,每个青壮十两安家费二十亩良田,再加上送的各种铁器,条件简直优厚到不可思议。最重要是家里十几个孩子,总督府全都管吃管住,收进学堂读书,哪怕只能出一个秀才,也是祖坟冒烟了!

    虽然说故土难离,但广东福建沿海,活不下去到海外谋生的比比皆是。去海外总督大人治下,总比去吕宋等地要好吧?当天晚上一家人就开始打包行李,第二天一早一家老少就紧赶慢赶的前往府城。

    入城后陈少敏直接带着岳丈还有三个大舅哥去府衙报名,总算在晚上关门前拿到了移民证。陈少敏接过来一看,移民类别一栏则是写着“青壮劳力”!

    由于赶得早,岳丈一大家子和他是同一天出发。这几天几人都在城里到处打听,这四里八乡移民的还真不少。甚至还有山窝里的逃户也壮着胆子进城来报名,官府居然也直接给了移民证。

    这下大量的逃户都朝府城蜂拥而来,逃户虽然不交税,但山里生活困苦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冲着十两银子和二十亩地,这些人才不管是大员岛还是吕宋呢!

    至于府衙,对于移民的态度自然是多多益善,每个人出发前海外总督府会一次性结清他们未来十年的赋税,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笔钱不要白不要,反正这些逃户本来也不交一文钱的税。至于少数的贫苦山民,收也收不了几个铜子,倒是各种山货收上来一库房。

    如今可以一次性满额收足未来的十年代的赋税,这上下官吏不知道多开心!这账目一做,到时候多少上交朝廷,多少截留后分赃,就看各府县官员的良心了。至于会不会人口大幅减少,影响以后的赋税,那更不是现任官员的考虑的事情。

    大明天启三年四月初二,陈少敏一家共22人口人和其他上千人,在惠州府衙前排队领取安家费。海外总督府的移民官已经在府衙门口等候,所有的衙役都在努力的维持秩序。等排到陈少敏时,他惊奇的发现由于储备官吏的关系,他的安家费居然是五十两,而不是妻子和大舅哥他们的十两。

    而且移民官对他尤其的客气,这让陈少敏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被告知移民的目的地是台东县,众人并不清楚台东在哪里,都跟着带路的移民官和衙役朝海边行进。

    一路上沿途都有明军把守,防止有人拿了银子又跑回家去。这些穷的叮当响的卫所军,这两个月给刘香打下手,哪怕最低级的士卒,也可以一人拿到五两银子,各个都干的格外卖力!

    中间在惠东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赶到海边的码头。

    自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比较繁华的阶段。虽然佛郎机人、荷兰人和各大海盗的出现,让海贸危险重重,但人为财死鸟为人亡,吃海上这口饭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这也是刘香能够在当地雇佣到船只的原因,此时码头上已经停靠好了海船。陈少敏摸了摸怀里从自家院子里挖的一包泥土,拉着妻子的手,坚定的踏上海船。

    这个年代海运的危险还是相当大的,这些移民几乎都做好了不幸遇难的心理准备。父母在不远行这句话,不仅是说孝道,更是说出古代出远门的凶险!

    惠州的移民船和广州、东莞等地的移民船,在珠江口汇合之后,浩浩荡荡足有上百艘。这第一批移民就有六千多人,为确保安全,由张少仲带领的五艘黑蛟舰负责沿途护航。此行将一路分别停靠台南、台东和花莲三县,每县安置两千人。

    广东的移民,将主要安置在台湾南部各县市,还有一些工匠和手工艺人会被直接运往香城。而福建的移民则会和皮岛的难民一起被安置到台湾北部各市县。

    就在陈少敏踏上移民船,将命运交给未知的时候,张少仲也开始启程前往福建。福建一行除了落实移民之事,还要等待南居益出任福建巡抚,再和他商讨澎湖之事。

    到时候刘香至少有三十艘黑蛟舰,留下十艘看家,利用二十艘黑蛟舰,运载一个陆军团,再有南居益的配合,绝对可以全歼澎湖的荷兰人。

    到了四月底,广东和福建的移民,全部都进入正轨。

    又过了两日,大明天启三年五月初一,经过反复调试之后,刘香也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这是一台高压水管锅炉往复式蒸汽机,长约两米、宽约一米、高约一米五,加满水后重约一吨。横卧的锅炉头部就是气缸,活塞连接气缸右侧的巨大飞轮,结构相当紧凑。

    刘香特地将陈婉言和一众官员都邀请过来,参加这次极具历史意义的试车。

    钢铁厂到码头已经铺设了一小段铁路,供使用马匹拖拽四轮马车,从码头向钢铁厂运输铁矿石和煤炭。此刻蒸汽机已经被安装在一个特制的四轮马车上,飞轮轴通过齿轮直接驱动马车车轮,这是最简易的火车头。

    在这个火车头后面,还拉了满满五马车的铁矿石,正常需要二十匹马才能胜任。而刘香要测试他的蒸汽机能否成功挑战的二十马力的输出功率。

    陈婉言看着瘦了一圈的刘香,很是心疼,但刘香眼中的兴奋,让她明白这必是了不得的东西。光是那充满金属质感的巨大机身,就让她感觉到此物的不凡。其余文武官员,也都围着火车头东摸摸西摸摸,不知道这个大铁疙瘩到底能干什么,莫非真能拉车?

    刘香看吉时已到,就命人开始打开风门提高火力,压力很快达到要求。只见驾驶员打开气缸的进气阀门,飞轮开始慢慢转动,随后越转越快,而火车头也在蒸汽机驱动下,拉着后面五节车厢,开始缓缓前行。

    直到这时,刘香紧握的拳头,才慢慢松开!

    这一世的工业革命和巨舰大炮,将由他而始!

    陈婉言和众人都已经被眼前一幕惊呆,直到因轨道长度限制,火车开始减速停车,众人才反应过来,纷纷跑过去围观。

    “夫君,这真的是你造出来的吗?这简直,这简直是巧夺天工!”

    “你知道吗?从今天开始,这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当所有工厂不再使用水车而使用蒸汽机带动,战舰不再使用风帆而使用蒸汽机驱动,当这种火车能够从广州一直开到辽东,天下将会是什么样子?”

    陈婉言听到这里,心跳砰砰加速,然后一把抓住刘香的手臂。

    “夫君,无论如何,这个蒸汽机不能让大明和西夷人学去!”

    “那是自然,不要说蒸汽机,等我的舰队成型,我会让西夷人连一片纸都不要想带回欧洲。想抄袭我们的科技,再回去翻译后自己署名,有我在,做梦去吧!”

    “好,我觉得不如就新组建一个动力公司,专门生产蒸汽机和继续研究升级。我们至少要先让家里的工厂都摆脱水车的限制,全部用上蒸汽机!”

    “我们夫妻想到一起了!”

    如果说最急需蒸汽机的,必然是钢铁厂、机床厂、武器公司。各种大型设备和机床,无不需要这种强劲又稳定的动力,当然那也少不了刚完成扩建的水泥厂。

    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对钢铁的大幅需求,和安南铁矿和煤矿的敞开供应,精明的陈婉言最近组织了对钢铁厂的扩建。如今十几座高高竖起的高炉,加上二十座平炉,如今的钢铁厂足足占据了两个街区大小。

    这些高炉全部都是容积不到一百立方米左右的小高炉,日产铁不过十几吨,即使这样如今的香城钢铁厂已经能达到日产铁两百吨。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年张之洞建设的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在辛亥革命前,有三座大型高炉,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计算下来,也不过堪堪日产铁220吨左右!

    也就是说,经过一两年紧锣密鼓的建设,刘香硬是用高耗能、高污染的十几个小型高炉和二十个平炉,堆出了大清朝汉阳钢铁的产能!只是冶炼产能虽然上来,但缺少动力,导致钢材轧制的产能基本没有提升。如今有了蒸汽机,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甚至,有了蒸汽机提供的动力,挤压无缝钢管的工艺就不是只停留在纸上。而一旦能够批量生产无缝钢管,再加上使用蒸汽机驱动的各种机床,刘香就可以大规模生产火枪,不再是现在仅仅月产两三千支。

    有了如此庞大的钢铁产能,再配合使用蒸汽机的机床,刘香的整个煤钢联合体才算是彻底成型!从现在开始,他可以自信的使用钢铁堆死任何敌人!

    “婉言,我们先定个小目标,就先生产一百台蒸汽机吧!”

    刘香对众人宣布了最严苛的保密令,哪怕有一台蒸汽机流出去,有一个工匠出走,不管天涯海角,都要追回来,所有传播出去的技术,都务必回收,用永远让人闭嘴的方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