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烹鹿隋末 > 第133章 赠兵

第133章 赠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隋军得到了撤军的命令之后,放弃了攻击辽东城,将准备好的东西丢弃在路上,匆匆忙忙的向回赶。

    大将宇文述和杨义臣,水路的来护儿也都接到命令被迫撤军,剪除杨玄感叛乱为重。

    隋军在一片慌乱之中匆忙结束了这次讨伐。

    李渊和陈乘风也都接到了回军的命令,陈乘风知道会有这一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立刻拔营起寨,挥军南下。临走之时向李渊辞行。

    李渊说道:“陈将军你先去吧,老夫要在这里处理怀远镇的善后事宜,要迟些才能回去,更何况陛下也不一定喜欢我回去参与。”

    李渊说完,自嘲的笑了一下,充满了苦涩。陈乘风知道他被杨广猜忌,不允许他多带兵将,这次回兵无论有没有战功,都不会有封赏,甚至还会怀疑他用兵的目的。

    陈乘风抱拳说道:“唐公珍重,日后我们还有相会的机会的。”

    “陈将军慢行,老夫有一件事交代给你。”

    “什么事?唐公请讲。”陈乘风很疑惑不知道李渊要做什么。

    李渊抚着须髯说道:“怀远马上就有新的驻军了,老夫的护粮军也就没有了用处,这三千子弟是我从河东招募的壮士,我有意将这些将士送给将军,随同将军上阵杀敌。”

    “这怎么使得呢,这些都是国公您的心血,怎么能送给我呢,我怎敢接受。”陈乘风急忙推脱。

    李渊摆了摆手说道:“陈将军不必客气,他们跟着我注定没有出路,不如跟随将军,或许还能封妻荫子,搏一个出身。将军莫非嫌弃他们。”

    “不敢,既然如此乘风就不客气了,如此厚礼乘风日后自会报答。”陈乘风不再客气接收了李渊带领的三千护粮军。

    这些护粮军听说以后跟随陈乘风上阵杀敌,一个个的欢喜鼓舞,喜笑颜开。他们大部分都是步兵,不过护粮这段时间也都学会了骑马。

    怀远镇有的是缴获高句丽的战马,这些人也分到了战马,策马扬鞭,随同陈乘风南下去剿灭杨玄感去了。

    当陈乘风离开之后,李建成不解的问道:“父亲,那些都是我们心血,经历了数次战争,早就变成了精兵,你怎么把他们送给了陈乘风,这不是便宜他了吗?”

    李渊望着远方,叹了口气:“你看那些士兵的态度,他们还会是我们的人吗?他们人虽然在我这里,但是心已经跟了陈乘风了。他们早已经对陈乘风崇拜到了极点。”

    “这样的士兵我们留着有什么用,不如做个人情,送给陈乘风,那样我们还会让他心存感激,等到这些士兵自己跑去投奔,我们什么都捞不着了。”

    李渊老于谋算,早就看清楚这些士兵的想法了。所以才大方的把他们送出去。

    李世民在一旁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向陈乘风那样的人,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百战精兵。

    李建成见到旁边没人试探着问道:“父亲,我们要不要回到河东,响应杨玄感呢。”

    李渊听了打了个哆嗦,狠狠地瞪了李建成一眼:“胡说。”

    他向四周看了看说道:“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这是造反,是要灭九族的。”

    “杨玄感虽然叛乱,从者甚众,但是都是乌合之众,没有士族的支持,而且大隋国运仍在,不会这么快灭亡的。所以杨玄感必败,你如果想要跟着他走,那才是为全家招祸呢。”

    “群鹰飞起,逐鹿中原,可是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我们回到河东仍然要谨小慎微,千万不能让别人抓住把柄。”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点头答应。

    陈乘风明白李渊的心思,所以他才没有拒绝,何况他现在缺少有经验的士兵,李渊这样做确实有一些雪中送炭,陈乘风心道:这就算是老丈人给女儿送的嫁妆吧,我也就是提前接收了。

    刘弘基也在这三千护粮军中,不过他是李渊的心腹不可能跟随陈乘风,现在只是前来协助陈乘风剿灭杨玄感而已。

    刘弘基在马上边走边问:“陈将军我们这次南下,要怎么进攻呢?”

    陈乘风说道:“杨玄感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都是裹挟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打仗,只是被杨玄感鼓动的造反了而已,战斗力可想而知。”

    “他现在只是趁着大军都在辽东战场,所以才在中原纵横,不过洛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他一定不能攻克,我们不用去救援洛阳,我们直接去攻占黎阳。”

    “黎阳是杨玄感手中唯一的城市,也是他粮仓的所在,拿下了黎阳,叛军没有粮食自然就会溃败。杨玄感到时候肯定会挥兵进攻关中,意图据险而首,我们只需要在他进军的路上对他堵截就可以了。”

    陈乘风这都是根据后世的记载得出的结论,不过他也知道,记载是记载,真要操作起来,还得步步为营,小心计划,不然的话那就是去送人头。

    刘弘基点点头,同意他的说法,他继续问道:“将军,听说李密为杨玄感上了三策,攻击洛阳只是其中的下策。他为什么不使用上中两策呢。”

    陈乘风说道:“那都是扯淡,什么上中下三策,都是书生忽悠人的,一点用都没有,这三个计策只有攻击洛阳才是最实际的。”

    “先说上策,将陛下堵在关外,从黎阳到临榆关千里之遥,中间关卡无数,如果不攻占这些关卡直奔临渝关,那么这些关卡就会从背后追击到时候,而且前面的关卡也不会放任他们通行。”

    “这样一来杨玄感进退维谷,恐怕到不了临渝关就会被朝廷的兵马所消灭。同样的道理,想要兵进关中,所要过得险关更多,更不容易攻克。到时候仍然是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杨玄感必败。”

    “所以下策攻占洛阳才是杨玄感唯一的,可以实行的策略。黎阳距离洛阳一步之遥,后勤供应有保障,一旦攻下洛阳,占据天下的中心,振臂一呼,一定是应者云集,各地造反的势力纷纷响应。朝廷就没有办法了,到时候分身乏术,只能等待灭亡。”

    “但是这只是他的想法,可是洛阳是那么好攻克的吗?洛阳城经营了千年,怎么可能被轻易攻克。所以杨玄感到最后必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