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烹鹿隋末 > 第418章 指南针

第418章 指南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武科场里,人头攒动,有将近十万人来到这里观看这一次盛会。

    各个商贩们喜笑颜开,这一次可是大赚特赚了。

    每个赌场更是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呀,就连周青将所有的积蓄都买了薛仁贵中状元,他是无条件的支持薛仁贵。

    陈乘风率领着文武百官来到了武科场,他的到来引起了一阵轰动,老百姓们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能够亲临现场。

    武科场里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传出去很远。

    陈乘风治下的万民都是从心里拥护他的,如果不是因为陈乘风,他们根本无法过上安定富庶的生活。

    这个时候见到皇帝来了,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激动万分。

    陈乘风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了看台。他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想当年他只是一个小卒,混迹在市井之中,要不是灵魂的穿越,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他率领文武在看台上坐好,李元吉也跟随着他坐在了看台上,他向下望了望,看到了杨博龙和卢清秋,崔延平。

    他轻轻地摆了摆手,算是和他们打了招呼。平阳叮嘱过他不要再和这些人来往,否则引出祸事就要自己承担。

    他在这里不敢不听平阳的话,所以假装的非常老实,一副不会招灾惹祸的模样。

    陈乘风示意李靖宣读武科考试的规则。

    李靖这时候已经年近六旬,脸上的苍老肉眼可见,只不过虽然苍老,但是精神犹在,一双锐利的眼睛射出智慧的光芒。

    他虽老但是雄心犹在,想要在有生之年助陈乘风统一天下。

    李靖站在看台上向下面说道:“如今虽然夏朝内部国富民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非常的美满,但是天下仍然没有统一。”

    “还有割据势力的存在,这些势力并不只是李唐王朝,还包括东西突厥,薛延坨,吐谷浑这些政权。他们占据的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

    李靖的话引起了一阵轰动,他说的不错,西域各国在汉朝就归属了中央政府,只不过随着大汉的灭亡,国家衰弱无法再控制这些区域而已。

    “这些领土不能回到国家的怀抱,我们这些子孙愧对祖先。所以统一国家是我们军人的使命。我们要为之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如今陛下开取恩科,就是要从中选拔出良将,充斥到军队之中,为国家出力报效,这是一个习武之人的荣耀也是责任。”

    下面的举子们听得热血沸腾,再一次的山呼万岁。

    杨博龙听得暗自咬牙,一定不能让陈乘风称心如意。

    李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定下来。他继续说道:“这次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考,考的是举子的的兵书战策,领兵打仗的本事。”

    “第二部分是弓刀石马步箭,个人的勇力。举子需要拉硬弓,举石锁。”

    “第三部分就是武斗,举子们要捉对厮杀,凭借各种本事战胜对方。这既考验举子的武艺,也考验举子的智慧,如何将所学的本领用到实际中。”

    “这三项比试各占武斗占得分数是最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两项不重要。如果其他两项垫底,就是武斗获得了第一名也无法成为状元。”

    比赛的规则早就发给了举子,举子们对这次考试的内容非常的了解,李靖再一次宣读只不过是讲给观众们而已,让观众知道考试的流程。

    到最后李靖说道:“这其中还有未尽的事宜,大夏官方有最终的解释权。”

    举子们都不太明白这个最终解释权是什么意思,不过也没有人在意这些。

    参加这次武考的举子一共有四百六十名,李靖吩咐在考场中央摆设四百六十张桌子,准备好笔墨纸砚,让举子们当场考试。

    这样安排在众目睽睽之下,谁都无法作弊,每个人都只能凭借真实的本领来作答。

    每个举子都在低头作答,校军场上虽然有十余万人,但是鸦雀无声,谁都不敢喧哗,害怕影响到举子们答题。

    这次文考的题目很简单,就是如何征服东西突厥。举子们可以利用所学的兵书战策,加以灵活运用,制定出一份剿灭突厥的作战计划。

    由李靖,徐世绩,秦琼等十余名大臣共同评定名次。

    考生们一边思考一边作答,所有的人都在将平生所学用在这次模拟进攻上。

    忽然一个举子发出杀猪一般的叫声,被监考的士兵拽出了考场。

    原来他自以为聪明,将兵书战策写成小条,藏在身上,自认为不会被发现。可是他刚刚拿出来就被监考的士兵发现了。

    一下子将他抓获,剥夺了考试资格。

    其实这些武举们平时只注重武艺的学习,哪有几个认真学过兵书,有的人连笔都没有摸过。这样的文考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但是这样才能选出真正的将领,向李靖,徐世绩等人哪一个不是饱学之人,兵书战策,论语国风。他们学的甚至比文人还要精通。

    不是这样的饱学,如何能够制定出完美无缺的作战计划。

    随着考试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都提前交卷了,有很多都是交的白卷,他们根本想不出如何击败突厥。

    文考结束之后,这一天的考试也就结束了。众人都回去休息去了。

    李靖等人开始忙碌起来,开始评定举子们的卷子。

    除了交白卷的,其他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靖等人都是作战丰富的大将,这些观点是否可行他们一看便知。

    其中两个人的试卷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这两个人提出的观点让他们侧目。

    一个是薛仁贵的,另一个是杨博龙的。

    杨博龙提出的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用优势的兵力,一步一步的推进,慢慢的消耗突厥的兵力,到最后实现击败突厥的目的。

    而薛仁贵恰恰相反,他提出要用突袭的方法,直捣突厥的巢穴,将突厥王庭击败。只要击败了突厥王庭,突厥就会一败涂地。这就是汉霍去病的战术。

    这两个人的观点,引起了李靖等人的热议。他们争执不下,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不过李靖还是倾向于薛仁贵的战术。

    这种战术是最节省国力的打法,如果用杨博龙的方法,在消耗突厥的国力的同时,也在消耗自己的国力。这打的是消耗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