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七十年代之穷哈哈 > 第136章 夜聊

第136章 夜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些松子他们5个人每人分了五十斤,剩下一百多斤都是方岚的,毕竟她那八百斤就出了不少松子。

    每个人都是一半炒制的,一半水煮的,方岚装了一些出来,准备给大姑家。

    剥完松子的松塔堆了半个院子的地,大家留了一部分用来引火,剩下的打算这几天赶紧烧火去,实在太占地方了。

    忙完这些松子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方岚想到之前拜托黄婶做被子,只给了几斤棉花,做一床薄被够了,厚被子要的棉花她还没给人送过去。

    还有棉衣,她拿过去的布只够做两床被子,前一阵黄英帮她弄了几尺黑色的土布,可以用来做裤子,上衣的布还没有,蒋东露家里寄了不少布过来,她是说可以分一半给方岚,让她去挑,但方岚想着蒋东露做新棉衣也要不少布,就没和她开这个口。

    马上十月了,她过两天去趟老罗那里,找他帮忙弄点布,厚衣服要抓紧做了。

    于是拿着棉花去了一趟黄婶家,顺便把做好的被子拿了回来。

    她还拿了一只风干鸭做谢礼,黄婶不肯要,她们推来推去的,方岚没忍住给扔堂屋的桌子上就赶紧跑走了,黄婶在后面连声叫着也没敢停下。

    不知道是不是这具身体还在生长发育,自己平时也舍得吃,这几个月下来瘦还是瘦,但个头居然还往上窜了窜。

    她在黄婶那做的两套单衣,是按原来的身高做的,现在穿上大半个脚脖子露在外面,方岚估计,可能长了两到三公分。

    想到记忆中原主爸妈个子都高,自己说不定真能长到一米七,哎呀,这可是她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晚上吃完晚饭,大家又齐齐坐在各自门口唠起了嗑。

    别说,方岚这屋檐特意加宽延伸出去的做法还真不错,白天遮阳,雨天遮雨,大家随时都能坐门口,聊聊天干干活。

    九月底东北的白天已经开始短了起来,7点多,天黑得差不多了。

    手里没啥活大家也没点灯,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卖山货这事。

    当时方岚还想着写一份计划书交给大队长来着。

    计划书写倒是写了,但写的人不是方岚,因为赵泓找她说过这事,他觉得她的想法很好,和她讨论了一下,方岚就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和人一顿输出,最后让赵泓写了计划书。

    交给大队长后,没过两天,大队长就拿着这玩意去公社找领导汇报了。

    那天赵泓在地里干活,还被人临时叫到了公社,说是计划书他写的,能说得更清楚详细。

    最后在大队长和赵泓的联合汇报之后,公社领导批准红林大队卖山货这事。

    大队长回来后和队里其他干部开了个小会,都想着这是好事,队里往年不少山货卖不出去,最差也就是和以前一样,要真卖出去了,他们队就起来了。

    其实方岚提的办法就是上辈子的产品上门推销模式,而他们这些领了任务的人就是销售员。

    这件事大队长并没有正式和大家宣布,但也没说不让其他人往外说,所以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少。

    方岚以前说过要帮陈小燕找亲戚收山货,但现在队里有了这么一个模式,也不知道陈小燕还需不需要她帮忙。

    想到这她也直接问出来了“小燕,你还要我亲戚收你的山货吗?”

    陈小燕回答“要,我没打算去卖那一次性几百斤的,没那能力,我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大队腌我的鸡蛋,顺便再卖点山货。”

    这样也行,毕竟背山货去外地卖的钱拿回来要交给大队,自己就算能留下一点也有限。

    “你们呢?要是有想法肯定在11月份之前就要出去,不然到时候大雪封路了,咱们出去了就回不来了。”

    高伟杰“我也没打算回去,主要我家里没工人,还是到时候跟队里多买点寄回去,让家里人在亲戚里分一分。”

    蒋东露“我是肯定不干的,几百斤山货我可拿不动,我已经写信回去告诉我爸妈了,让他们问问看,要是有人想买给我寄钱过来帮着买,要是没有,我就只能家里买点。”

    好吧,她一个女孩子确实拿不了太多,但这一个两个都是跟家里张张嘴就有人帮忙的,也不失为个办法。

    杨芳芳也说道“我也是,几百斤山货我还怕在火车上被人偷了,而且我家里人不多,也吃不了这么老些,无非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能回去待几天。”

    赵泓是知道方岚要去的,他温声道“那咱们几人就我和方知青要去,我写信和家里人说了这事,他们觉得没问题,而且咱们还有队里开的介绍信,会写清楚那些山货是可以买卖的。”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这样想的,那边几个知青不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咱们这,要是我们能帮着拉个长期供货的厂子,不管是队里还是知青都是好事,咱们干活不如队员,但咱们也另辟蹊径,用别的办法帮助大队了,以后地里的活咱们干得少点差点他们也不好说啥了。”

    方岚可不就是这么想的,不然她干嘛要费心思想这么一出,她又不是普渡济世的大活佛。

    “说得没错,咱们也下乡几个月了,地里的活干得差强人意,我们就是要善用学过知识的大脑,建设农村又不是只有种地,带动队里的经济发展,提高队员们的生活水平,一样是建设了农村。而且,咱们会当一辈子知青吗?会一辈子待在这吗?谁也不知道以后的变化咋样,咱们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到底也在这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是说咱们会有回城的一天是吗?可是知青下乡都十多年了,咱们真的能回城吗?”

    “想想咱们下乡的知青是不是大部分都上过学?少的小学念了几年,多的高中都念完了,这么多受教育的人都去了农村,那城市怎么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