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 第485章 划分队伍,儒家是儒家,学子是学子

第485章 划分队伍,儒家是儒家,学子是学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隐提出的教育新体系,由朝廷来统一管理。

    这个新政可以让朝廷有针对性地培养朝廷需要的人才,对提升国力相当有用。

    民强则国强!

    只有整个大明民众整体素质都提高了,整个国家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毋庸置疑,宋隐的提议立刻获得了学子们的赞同。

    但是许多拥护儒学的大臣,却觉得宋隐此举,直接损害了儒家利益。

    在他们眼里,儒家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他们还想通过学堂不断吸收新弟子,将儒家持续传承下去。

    但宋隐现在不但要垄断书本,还要禁止私塾。

    那样一来,岂不是将儒家排除在学子教育之外,断儒家的根?!

    “皇上,臣说完了,请皇上定夺。”

    朱元璋此刻还在思考。

    他想不到,宋隐以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将学子们闹事的问题摆平了。

    毕竟,谁会反对免费读书的机会呢?

    谁不想多学点知识,得以参加科举出人头地?

    那样一来,天下学子自然失去了接触儒家思想的机会。

    真要较真起来,儒家也不过是利用他们传承儒学罢了,并非是真正想要教导他们。

    “咱准了!”

    “此事由户部牵头,宋隐负责,即刻操办。”

    只是办法虽好,也解决了学子们闹事的问题。

    但是朱元璋跟儒家的矛盾却也为此加剧了。

    甚至宋隐也被牵涉进去。

    宋隐完全不理会这些,退朝后,立刻召集六部官员同时开动。

    而那些聚集在京城闹事的学子,也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经此一事,儒家和学子,正式划分为两大阵营。

    大明第一次在广场上召开的早朝虽然结束了,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

    朱元璋回到金銮殿后,立刻将六部尚书叫了过来。

    “教育制度改革此事非同小可。”

    “此次改革教育体制,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宋隐。”

    “另外标儿,你跟着宋隐多学点,好好改改你那妇人之仁的毛病。”

    朱元璋此刻对朱标还是一肚子怨气。

    皇家第一次跟儒家硬碰硬碰,虽然结果是朱元璋获胜。

    可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会掀起多大风暴,无人知道。

    朱标知道朱元璋对他仍有意见,哪敢多说什么!

    朱标虽然也觉得宋隐的垄断式教育改革确实不错。

    但是他心里仍然不解,儒学难道如此不堪吗?

    “皇上放心,臣定然尽心尽力办好此事。”

    “现在大明学子跟儒生已经区别开来,儒生犯事,朝廷不必心软。”

    “学子有错时,朝廷可以适当教育,毕竟他们是大明的花朵和未来。”

    “皇上只需对儒生和学子区分对待即可。”

    “但是臣能预感到,教育制度改革,肯定会受到阻力,特别是儒家一派的人,定然不会轻易妥协。”

    “皇上应该做好随时都有可能跟这些儒家交手的准备。”

    宋隐不得不提醒朱元璋,他想出这个解决办法时,就料到会有重重阻力。

    还会让朱元璋和儒家之间关系愈发恶劣。

    而朱元璋,必定不会惯着他们。

    “哼,谁敢阻碍推行新政?那就是自寻死路。”

    “宋隐你只管着手操办!”

    一旁的朱标,嘴唇动了动,想到朱元璋的暴脾气,最终把话咽了回去。

    宋隐回到户部后,立刻大张旗鼓开始落实教育政策改革。

    六部官员分工协作,各州府也相应展开行动。

    但是无论京城还是各州府,都有一些出身儒家的官员明里暗里阻挠此事。

    这时,宋隐在民间的关系网充分发挥其作用。

    拥护宋隐的各州府实力派官员,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此事操办起来受到的阻力不大。

    朱标这几天一直跟在宋隐身边,看着他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又将许多事情交给国企来操办。

    头尾相会呼应,这么大的事情,却做得得心应手。

    这天朱标终于忍不住询问,“宋师,各州府没收的有关书籍,是直接抹掉所有儒家内容,进行重新编印吗?”

    这个问题从得知宋隐要进行教育改革后,朱标始终压在心里。

    同样的,在其他儒臣心里更是肯定,宋隐和朱元璋绝对会彻底将儒家思想铲除干净。

    宋隐并不意外朱标会有这种想法。

    “自然是要抹掉的。”

    “我记得之前跟殿下说过,现在的儒家思想已经严重偏离儒学,他们甚至为了私利而故意曲解儒学观点。”

    “此时的儒家已经形同歪门邪教,为何还要留着?”

    “他们都做出怂恿宁王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日后,他们甚至还会怂恿皇帝根据他们心意行事。”

    “殿下觉得这种货色还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至于新编的教育书籍,朝廷和皇上自会重新审议。”

    宋隐如此解释,朱标无力反驳。

    但朱标也担心,这次改革肯定会让儒家大为不满,那时大明将继续陷入动乱当中。

    宋隐虽然用这种办法把儒生和学子们划分开来,愿意进入朝廷开办学堂学习的自然是学子。

    放着免费书不读的,自然是儒家子弟。

    对待儒家子弟,宋隐和朱元璋观念一致。

    那就是,他们敢闹事,直接砍,丝毫不留情。

    朱标虽然觉得不妥,但以他太子身份也仍然没办法改变。

    只能忧心忡忡的看着宋隐进行各种安排。

    此时,朱标心里也无比纠结。

    从徐树栋这些儒学大家的所作所为来看,无疑证明了宋隐所说是对的。

    但他始终还在徘徊,拿不定主意。

    宋隐看出朱标的犹豫,暼了他一眼,“殿下,皇上是不是让你跟我学习治理的同时,也敲打你,让你不得放弃帝王心术!”

    “你既然想将两种不同理念进行兼容,怎么会仍然想不明白?”

    朱标闻言,当场怔住了。

    对啊!

    他既然愿意将两种不同治国理念进行兼容,那为何不能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进行兼容呢?

    他将两种理念精益求精,取长补短不就行了吗?

    宋隐的话让朱标茅塞顿开。

    他终于放下心结,开始认真跟着宋隐做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