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七百五十章 摆台唱戏

第七百五十章 摆台唱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诩是何等样人,什么事情一经提醒,他就会一下子去想到事情的关键。

    徐荣所对他提醒了要用水火攻势,这话算是让贾诩一下子就清醒了。

    若是换成自己,站在孙策与黄盖等人的角度,此番与刘俭交手,若要成功的击溃朝廷大军为孙坚报仇,那么看来看去,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有用火攻才能有取胜的机会。

    不然仅仅以双方兵卒实力的比拼,那以孙策目前的兵力和兵员装备素质而言,他与刘俭打上一百年,只怕就得输上一百年。

    只是,若要采取水火攻势,己方现在或许能够想得到,但孙策和黄盖等人能够想得到吗?

    但这事儿已经不需要徐荣继续提醒下去了,贾诩一旦看到了机会,那他的想法就会思如泉涌,再歹毒再精妙的计策,他都能想得出来,肯定是远胜于徐荣的。

    孙策和黄盖一时半刻想不到用火攻来对付朝廷的兵马,那贾诩自然有办法能够让他们想起用火攻对付刘俭的办法。

    于是,就见贾诩站起身,冲着徐荣拱了拱手,说道:“老将军真是国家栋梁啊,丞相有老将军这样的名将辅佐,实乃大幸之事,老夫立刻将老将军的想法回报给丞相,至于当如何对付孙策与黄盖,还需老将军多多出力呀!”

    徐荣笑着说道:“此乃吾分内之事,何劳贾公提醒?贾公放心,老朽一定为丞相想鞠躬尽瘁!”

    贾诩听徐荣如此说,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若如此,老夫就先行告辞了,徐将军莫须远送,且等待老夫给徐将军传递消息过来。”

    贾诩此言自然深和徐荣之心。

    ……

    在与徐荣商议完了之后,贾诩随即前往刘俭的帅帐向刘俭汇报。

    刘俭在听完贾诩详细的叙述自己与徐荣见面的事情之后,欣慰的拍了拍手。

    “不论是我手下的文臣,还是我麾下的战将,都如此为了朝廷的大局,昼夜苦死,昼夜思谋,尽心尽力,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有此等忠臣良将何愁不破阳平关!”

    贾诩笑着说道:“徐老将军之谏言,与我等并无多大关系,丞相大可不必如此夸赞老夫。”

    刘俭笑呵呵的说道:“怎么能跟你都没多大关系呢?徐将军虽然提出此事,但如何能使孙策想到火攻之事?还得有赖文和你多多筹谋,想来你心中已经有主意了吧?”

    贾诩心道,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恐怕也只有你一个了……

    “丞相,老朽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孙策对我军采取火攻之法,只是这个方法多少会有点儿冒险。”

    “然,只要我们谨慎应对,小心防范,稳妥布局,同时命校事府仔细的查看阳平关的动向,想来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大事,最终应该是可以一举克敌的,就看丞相愿不愿意冒这个险。”

    刘俭随即说道:“那把你的想法说给我听听。”

    贾诩随即拱手:

    “末吏倒是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试一试,方法很简单!但是以黄盖和孙策等人的本事,应该是看不出个中的真意所在。”

    刘俭说道:“文和,将你的计策说来让我一听。”

    ……

    八月,刘俭再次对阳平关进行了两次攻关,虽然都没有取下关隘,但是对关上的士兵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益州军和孙家军的士气再次大幅度跌落。

    但与此同时,刘俭方面也出现了异动。

    毕竟,大军前来益州,大有席卷西南之势,可惜还是受阻于阳平关。

    如此一来,对朝廷的军队士气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双方现在都是比较煎熬,一方士气低落,拼了命的想守护城关,一方的锐气也因为坚固的阳平关而开始逐渐显示低落,锐士和锋芒开始堕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盖觉得自己向刘俭投降的时机到了。

    于是,他开始找到孙策,向孙策谏言。

    孙策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过,孙策对于黄盖投降了对方之后,到底能不能与自己里应外合杀死刘俭,还是抱有怀疑态度。

    身为大汉朝的丞相,刘俭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身边精兵猛将云集,而在严密的汉军大营中,刘俭一定是处于最安全的地界。

    不过,即使不能杀刘俭,孙策还是对黄盖诉说了他的另一个想法……实在不行,就找到刘俭手下的大将徐荣之所在,若是能够斩杀徐荣,也算是为孙坚报了一半的血仇。

    但是,黄盖对于孙策的这个想法并不赞同!

    他认为,徐荣虽然也是杀害孙坚的凶手,可若是己方这个计谋用在徐荣的身上,日后想要再对刘俭实施斩首行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等于是打草惊蛇了。

    但是,若不杀徐荣,光杀刘俭,成功率又确实不高,这让黄盖和孙策等人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出了这个事情之后,孙策和黄盖都有些挠头了。

    确实,这一次着实让他们有些头疼!要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以后想要杀刘俭,那可就难了。

    就在孙策和黄盖有些愁眉不展之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向他们两个禀报:“将军,刘俭的大军有所异动,似乎正在开拔起营!”

    孙策和黄盖闻言顿时一愣。

    他们没有想到,刘俭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拔营。

    这是为了什么?

    “刘俭将大营搬往何处了?”

    那侍卫向着孙策拱手道:“现在,刘俭只是将大营刚刚开拔,具体搬向何处还未得知,属下等人探明之后,再向将军做禀报。”

    孙策冲着那侍卫挥了挥手,说道:“速速查探,待刘俭搬完大营之后,有何动向及时向我禀报,不可有任何拖延症,若是查明情况对局势有利,定有重赏。”

    “诺!”

    随后便就那侍卫兴冲冲的离开了,厅堂之中只剩下孙策与黄盖两个人。

    孙策转头疑惑的看着黄盖,问道:“这刘贼突然转移大营,所为何事?”

    黄盖疑惑的说道:“该不是因为久攻阳平关不下,想要撤军了吧?”

    孙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怎么可能?刘俭集齐大军五六万人,且都是关中和凉州的精锐,还运调了不少的攻城器械来益州,如此大的动作,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在阳平关打了几场没有打下来就立时撤退了呢?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呀。”

    黄盖心中也知道此事不符合常理,但是他想不出刘俭在这个时候转移大营到底是为了干什么。

    直到下午的时候去打探情报的时候,才给孙策和黄盖带回了一个正确的答案。

    想不到刘俭居然是感觉八月酷暑难当,将所有的兵马都转移到了阴凉之处,让三军将士们去避暑了。

    孙策和黄盖一开始听到这儿的时候顿时一愣,他们两个实在是有些不相信。

    但是随后,他们两个人又突然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就见孙策颤抖着对那名斥候说道:“你们再派出几股人马,仔细打探刘俭屯营的消息,将他的屯营绘制出地图给我,记住,一定要仔细才是!”

    “诺,属下定为将军分忧!”

    那斥候随即向孙策做出了保证,然后便着急忙慌的又出去查探了,而这一次是直到第二天早上,斥候才再次到了孙策的面前,将他们探查得来的消息给孙策,他们将刘俭新大营的布局画在了一份绢帛之上,甚至包括旁边的山川地貌,并大概进行了一番描述。

    在听完那名斥候的描述之后,孙策与黄盖的脸上皆是露出了喜色。

    “天助我也,真乃天助我也。”

    孙策一边笑呵呵的拍着桌子,一边吩咐那名斥候:“速速将诸位将军,包括益州诸将都请到议事厅!我有重大的事情要与他们商议。“

    不多时,益州诸将们纷纷来到了孙策的面前,听他讲述刘俭大军拔营换地方安营扎寨的事情。

    说完刘俭扎营的情况之后,孙策又将那名斥候所汇报回来的画图给在场的诸将挨个轮流传看。

    随后就见孙策笑呵呵的对着在场的这些人说道:

    “刘德然自视甚高,同时他也傲气十足,如今将手下的将士尽皆安排往山林茂密之地,这八月天气炎热,若是用火攻,岂不将其军尽破也?”

    张任认真的看着那图上的布局,认真的琢磨了一会儿,说道:“不错,不错!刘俭将兵马迁移到山林茂木之处,这是打算让将士们好生休息,重整士气!并与我们打长久战……”

    蜀中的大将刘璝也是赞同地说道:“刘俭与我们打持久战,却没有想到,我们不想与他打持久战。”

    “他如此行事,想来也是算定我们归缩于阳平关之中,不敢与他正面冲突,他这一次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给谋算进去了。”

    蜀将卓应分析道:“其实按照常理,刘德然这么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若是换在我站在他的位置上,横向比较双方的军力与实力,我也一定会觉得,咱们的兵马若是出了阳平关,根本就没有跟他一战之力。”

    “唯有凭借着阳平关的险恶,将刘俭的大军挡在阳平关外,时间一长,对方粮草不敷,三军士气不振,自然撤退了!”

    其实也不怪众人这么想,按照一般常理性的方法,没有人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将兵马迁移至山林茂盛之地,只是为了引诱己方出关,而且依照常理,己方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出关,只会在这里防守,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益州官军也不会往刘俭有预谋这个方向上琢磨。

    而且八月的汉中确实闷热的不行,刘俭又久攻关隘不下,若是换成正常人战将的想法,现在确实是部队士气和状态最低落的时候,不做些动作来让将士们恢复士气和战意,是不行的。

    而解决酷暑难当的问题,对刘俭而言,是首要之任务!

    随后,就见孙策对众人说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正是派遣黄公覆去向刘俭投降之时,待探查明白了敌军的情况,然后再做计较,若是能够用火攻,或许可以解我阳平关之大难也!”

    黄盖明白,这能否给老将军报仇的任务,就在自己身上,他当即向着孙策说道:“将军放心,黄某绝对不辜负将军之望!”

    ……

    随后,黄盖再次派遣吕蒙去拜见刘俭,陈明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机愿意归顺,并与刘俭约定了时间,率众前往归顺。

    而刘俭则是派出老将徐荣,率领兵马在阳平关下接应黄盖。

    为了体现自己归顺的真实性,黄盖和孙策还有关内诸将做了一场大戏,在黄盖纠结“志同道合”之士出关的那一日,阳平关大门前一阵骚动,益州战将刘璝亲自率兵前来追拿黄盖,并大有将其阻挡围困之势,不过幸亏了徐荣前来解围。

    徐荣指挥自己手下的精兵,将刘璝的兵马杀散,给黄盖等人打开了通路,并亲自退后接应黄盖向着刘俭的大军营寨而去。当抵达了刘俭的大寨之后,黄盖当即拜倒在刘俭的面前。

    “末将黄盖,拜见丞相,丞相肯纳降我这叛逆之人,实在是心胸开阔,海纳百川,黄某万分佩服!”

    刘俭伸手将黄盖从地上搀扶了起来,上下打量着他。

    黄盖的年纪也不小了,五旬上下,脸上的胡须和头发有些泛白,身材高大壮硕,很是魁梧,他是零陵人,然浑身上下却透漏出一股与北方边郡之人一样的一股豪爽之气。

    刘俭仔细地打量着黄盖的面容,心中泛起了嘀咕。

    说实话,但从外貌上看来,刘俭就觉得黄盖不是一个能够投降的人,此人一脸英雄之气,双眸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忠臣之相。

    也不知这般样貌之人,如何能够想出苦肉计这般计策。

    说实话,不适合诈降。

    刘俭微笑着上前,将黄盖从地上搀扶起来,说道:“公覆前来归顺,实乃是国家之大幸也!”

    “有公覆在,何愁阳平关不破?”

    “不过公覆还需将益州诸事向我仔细禀明,使我了解益州如今的情况。”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