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刘宋风云 > 第830章 宋帝南巡

第830章 宋帝南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了水泥,刘义隆打算在修缮邗沟等运河上利用上水泥,大运河关系南北连通,刘义隆极为重视。

    很快,刘义隆下旨询问邗沟的消息,如今邗沟已经修缮差不多了,几近恢复通航。

    还有,通济渠也已经有了计划,由于各州郡成立三衙,邗沟、通济渠附近的郡县的太守县令有了更多时间关注运河。

    此时已经接近年关,天气也冷了下来,通济渠只能明年在开始连通。

    同时,还需要生产大量水泥,用以修邗沟,还得准备出通济渠所需的水泥,还得修路,所以水泥的需求很大。

    好在所需材料并不难找,而且制作也并不复杂。

    虽然叫水泥,但是和后世没法比,但是在这个时代可就是好东西。

    虽然长安气温越来越冷,但是将作监内可是热火朝天,毕竟水泥需求很大,秦川将工匠分成三组,轮流生产。

    如今已经将第一批水泥已经运往邗沟,不过暂时还不够整个邗沟使用,后续会陆续运往邗沟。

    刘义隆突然有些想要回建康看一看,于是刘义隆下令太子监国,留下刘义康、刘义宣辅佐太子,刘义康带领刘义符、徐麟、刘铄和其他皇子后妃准备回建康,同时还要祭奠刘义隆的生母。

    胡道安,刘义隆生母,不过刘裕到驾崩也没给胡道安上尊号,刘义隆也遵从刘裕,并没有追尊胡道安,而且胡道安葬在丹徒。

    同时,刘义隆也打算先看一看邗沟的情况。

    准备妥当后,刘义隆离开长安,这次除了五千青龙卫外,还有五千龙骧军跟随,清一色的骑兵。

    除了还小一些的皇子,刘义隆命令一律不准乘车,骑马而行。

    这让刘浚和刘诞苦不堪言,刘诞算是一个艺术家,书画造诣极高,而刘浚则钟情于治学,并对各家经典极为熟稔,所以,这两位妥妥的文士,如今刘义隆却让二人骑马,有些让人不解。

    离开长安,向潼关而去,刘义隆换下龙袍,披上铠甲,混在青龙卫骑兵中,刘铄也紧随其后,而刘诞和刘浚也跟在龙辇附近。

    刘铄见状道:“父皇,四弟和五弟不善乘马,要不……”

    刘义隆道:“身为大宋皇子,朕不管他们喜爱什么,但是骑马必须要会,还有,身为兄长,你不能太宠他们,有时候也要敲打敲打。”

    刘铄不敢再说什么,回头看了一眼两个弟弟,心中有些同情。

    大队继续前进,刘义隆看到两个儿子已经有些忍受不住,于是策马来到二人身旁。

    “父皇!”

    “感觉怎么样?”

    刘诞道:“父皇,儿臣真的不善于骑马。”

    刘浚也道:“父皇,让儿臣做学问还好,这骑马,真是难为儿臣了。”

    刘义隆冷声道:“诞儿,浚儿不善骑马朕觉得没什么,你的母妃可是鲜卑人,你不善骑马是不是有些过分?”

    刘诞也是无奈,道:“父皇,儿臣回去后一定勤加练习,这次就放过儿臣吧!”

    刘浚也目光炯炯的看着刘义隆,这一刻刘义隆心软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刘义隆道:“好了,知道骑马辛苦,可你二人知道朕打江山的不易吗?”

    二人不敢再说什么,刘义隆接着道:“浚儿还好,诞儿,你可是玩物尚志啊!”

    刘诞有心反对,但是他知道,朝中,三哥是太子,操劳国事,大哥统军,为国征战,而他和五弟却帮不上什么忙,不对,五弟之前能够修书著史,他也就能够留下一些书画而已。

    刘义隆知道两个儿子的想法,不就是不想兄弟相残吗?刘义隆想到,当初他和二哥刘义真兵戎相见,对宗室的影响很大,不少宗室都远离朝政,宁愿被称为废物,也不想进入朝堂,他们害怕,怕被皇帝清算。

    虽然刘义隆自登基以来,除了刘义真,没有对任何一名宗室动手,不仅如此,像旁支的刘义欣、刘义庆、刘义融都是位高权重的重臣。

    不过其余宗室害怕,刘裕活着就打压他们,没给他们权力,刘义隆登基后又将刘义真彻底铲除,这让他们见识到刘义隆的果断。

    如今,长大的皇子有了想法,不想步刘义真的后尘。

    还有,刘义隆对刘绍的宠爱,哪怕前太子活着的时候,也是宠爱有加。

    如今刘绍成为太子,更是恩宠有加,不仅多次监国,还授予其兵权,三万太子卫的战力和精锐相差无几。

    刘义隆想到这里,也是摇了摇头,算了,随他们去吧,只要不威胁刘绍的太子之位,就随他们了。

    刘义隆道:“好了,你们二人还是乘车吧。”

    “谢父皇。”

    二人欢天喜地的回到了马车上。

    刘诞道:“五弟,你说父皇为何要让我们骑马?”

    刘浚道:“四哥,我们毕竟是父皇的儿子,以后还是得好好练一练骑马了。”

    刘浚没说别的,不过他能够感觉到,刘义隆对二人依旧不放松,刘诞还好,毕竟他的母妃是吐谷浑氏,鲜卑人,而他刘浚的母妃可是汉人,他是有资格争夺皇位的。

    而且,刘绍的母亲,如今的皇后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妻,刘绍也不是真正的嫡子,所以刘浚很低调。

    刘浚有能力,但是他不会表现出来,尤其刘浚读过很多书,很多史书。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皇权更迭往往会伴随着血腥杀戮。

    尤其是汉末司马家,当街弑君,史无前例,还有就是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亲族互相攻伐,刘浚可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虽然刘义隆削弱的宗室的权利,宗室没有到了和朝廷对抗的资本,但是像他这样的皇子可是很危险的。

    刘义隆在还好能压制住,万一以后有人在刘义隆之后拥立他,那不是说要兄弟相残了吗?

    所以,刘浚就彻底断了别人的念想,全心全意在太学治学,如今他正在给晋书做注,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在自己父皇手中覆灭的王朝。

    不过刘浚没想到,以后会有人依次攻讦他,说他对皇帝不满,妄图抹黑朝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