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二战欧洲风云 > 第61 章 独立战争进行中

第61 章 独立战争进行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尼赫鲁在进行独立战争,他为了使自己的装备能够尽快的完善,所以他最先攻击的是孟买的军火站,这里的军火站被英国在这里布置了许多的军队,孟买不仅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它的经济十分的发达,并且它的海上运输十分的便利,对于英国运输军队和运输武器装备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地方,战斗刚开始,以后鲁军队就陷入了困难之中,但们虽然有着苏军给予的装备,但他们素质太差,虽然英军在这里生活的非常的安稳,导致他们的战斗意识大幅度下降,但毕竟他们也是参与过二战的,不过他们的作战水平和作战素养肯定要比现在的印度人要高出很多,并且这里面也并不都是英国人,英国人的占比很少,还有一些是从当地招募而来的印度军队,他们对于自己的作战手法和作战方式都十分的熟悉,这样而来,尼赫鲁军队发生了起义又显得十分的仓促,并且尼赫鲁的家族,对于这次的反抗也并不怎么看,好在他们看来,应该先让甘地成功的带领印度独立,然后他们再去做一个实权的总理,但尼赫鲁这样的做法明显会将他们家族置于危险之地,所以他们的家族要求他立刻对英军道歉并且放弃这次起义,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尼赫鲁想要靠自己来振兴英国的决心,他立刻就对家族的命令置之不理,并且单方面,切断了与家族的联系,这样一来,他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毕竟,按照家族态度来说,他极有可能会遭到背刺,于是,尼赫鲁立刻就对军队进行了改编,并且在这次进攻之后,尼赫鲁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他察觉出了英国并不是像失去爪子的老虎。

    他只是爪子受了一点伤,对于印度的战争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的,所以说他立刻就撤出了孟买,我转向攻占周围的农村,他要采取以包围的态势,逼迫英军放弃浪买,然后他们再将孟买占为聚集地,以这个地方为据点,向四周进攻,英军显然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对周围的敌方进行占领,于是只能任凭尼赫鲁在四周占领,就在尼赫鲁的军队占领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别的地方的甘地听说了这件事,他立刻写信告诉尼赫鲁,印度不应该采取暴力的形式来使印度获得独立,而是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是印度获得成功,但是尼赫鲁明显对他们的这个建议嗤之以鼻,但是又不得不顾及他的师生之情,于是他只能暂缓对于周围农村的占领而采取防御阵势。

    尼赫鲁的其他将领听到的这件事,感到非常的愤怒,他们迫切的想立刻去往德里城市,将甘地刺杀,这样一来,他们的首领就不会有任何的被感情所束缚,就能放心大胆的对印度的独立来抒发自己的雄心抱负,当尼赫鲁知道这件事,立刻就阻止了他们的想法,尼赫鲁对他们解释道“你们或许猜测,我是受到老师的影响而放弃了这次的进攻但是这件事情和老师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扩张太大导致我们的人员补给不足,并且近些天大规模的补给是我们的士兵思想不够统一,战斗力没有被训练出来,况且周围的人们已经被奴役了很久了,我们需要将他们的思想解放出来,如果我们一味的扩张领地,那么极有可能会使我们的军事实力受到了分,那么对于英国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分层次进攻,最终将我们消灭,所以我这次停止进攻,转向防御,一方面是给老师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的实力进行新的调整和提高并且对于我们占领的根据地给予巩固”。其他将军听完尼赫鲁说完这些话,都表示理解,然后回去了,他们需要将这个新型的部队整编完成,但是在这时间内,尼赫鲁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事情做,他却面见了苏联派遣到这来的通讯员,尼赫鲁对通讯员说“我想知道苏联的下批的武器装备将在什么时候运来?我们扩充的人数有点多,苏联上次的援助已经不足以对我们的军队进行完全的武装”。

    通讯员说“现在英军正在对他们的边界进行封锁,我们的武器装备一时间没有办法运送过来,你们现在需要去占领一个港口才能使苏联的武器装备运送过来,而且英美两国对于英国开始执行清剿苏联并不能在任何程度上对你们进行帮助,”尼赫鲁听完这句话也知道了,单纯的依靠,苏联并不能使自己的国家获得完全的解放,况且如果一味的依靠苏联,那么就算国家解放了,也一定会再次受到苏联的控制,所以他就告辞了苏联的通讯员回去了,尼赫鲁回去之后,立刻下达了命令,要求处在周围的部队,立刻对印度的港口进行攻击,要求他们最少能够抢占一个港口,并且将他守住,尼赫鲁的军队,你可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压了上去,因为全国记忆的爆发,导致英国的军队已经不够用了,哪怕是整编印度的军队,也不会完全放心的将这个地方完全交给印度军队控制,要不然印度军队叛变必然会对英国在这里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困扰。

    所以他们就依照一两个英国军官完全控制这支印度军队,但是现在还能依附于英国的军队,要不就是在思想上被控制,要么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没有生存的手段而加入这个军队,如果是第一个,那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但是第一个毕竟是少数,一大部分都是第二个,第二个属于乌合之众,一触即溃的程度,所以,尼赫鲁的军队轻而易举的就抢占了附近的港口,而现在的尼赫鲁军队已经拥有五万多人,并且拥有坦克30辆,各式火炮50多个,不要看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少,但是对于刚新建的军队已经算是有很多了。

    康达尔主席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的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对于苏联的封锁虽然还在持续,但是对于苏联的关注已经很少了,他可以趁这个时候尽最大的可能来发展苏联的经济,并且他突然发现印度有很多的产业非常符合苏联经济可以对苏联经济进行补充,于是他就命令,军火商立刻对印度进行供应,并且让他们签署大量的借贷条款,以此希望在经济上对印度进行控制,尼赫鲁于是就在这个时候借到了苏联的大量援助,他立刻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武装,使他们全部拥有了苏制装备,他们的火力大大加强,他们决定重新进攻孟买,于是他们有着苏联所援助的坦克开路,虽然中途受到了英国侦察机和轰炸机的影响,但是依然没有扑灭他们反抗的决心,并且周围所有觉醒的印度人和,留在国外的印度人全部支援这个军队,他们希望将英国人全部赶了出去。对于甘地,他们虽然也想以这样的情况取得胜利,但他们不能保证需要什么代价,或者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印度独立?所以说他们不想赌,受到这些人民的帮助,并且是在本地进行作战时,尼赫鲁的军队无势如破竹,他们一方面打击英国军队,另一方面又收编印度人所组建的军队,印度军队携带了大量的美国的武器是尼赫鲁这支反抗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他们在占领孟买及西部的一些地区之后,他们成立了印度独立政府,政府成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发命令,要求所有白人释放印度人,并且要求重新占领土地,将土地平分给印度人民,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并且在政治上,印度人享有与英国人同等的权利,这些制度的实施使政府军的力量大大的增强,所有人们全都起来反抗英国人,英国的总督看到这个情况他立刻发电给英国的政府,他希望英国政府能够采取自己的措施,并且要求英国政府派遣军队来镇压处于叛乱中的印度,但是英国现在经济爆发严重,如果贸然发动战争,那么必然会给,英国的经济带来极大损伤,于是他要求印度总督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了,联合国因为这件事情召开了一次会议,苏联代表人起来说话“印度领土拥有印度人亲自管理其他国家,不应该在里面插脚”英国代表人不服气地说“印度自百年之前就是属于英国他是大英帝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对英国的领土拥有绝对的统治权”美国看这情况站起来说“我们也认为,印度的领土应由印度人管理,并且印度的利益应该由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有”实际上,美国也是非常的眼馋印度这块大蛋糕,所以,当苏联说出这个问题时,美国立刻复议,并且他还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要求,英国看大世界去也被迫同意了这项决定,但是他们要求英国应该拆分成两个国家,但是印度代表人并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认为,印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而不应该拆分成其他国家,但是这个想法显然没受到当时五大国家的重视,于是联合国就同意了一项决议要求印度拆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虽然说印度不同意这个做法,但也无可奈何,于是拆分正式开始,由尼赫鲁组建的政府成为印度的正式政府,尼赫鲁刚组织完政府,苏联就立刻表明,承认这个政府,尼赫鲁开始对建设国内下达了命令,要求所有部队开始整编扩充,争取让国内出现五个军20万人,并且要拿出国家的20的预算购买武器装备,并且要求国内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苏联对于因赫鲁对购买苏联的产业链的要求予以了正面的回应,苏联同意尼赫鲁的要求但是你和罗要完全对苏联的工业制品进行减税或者免税,并且要求两个国家开展贸易,于是,苏联就利用贸易,大肆进口印度的原材料,去印度倾销工业品,并且还对印度出口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印度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后,感觉自身已经成熟,他迫切想要收回被割让的领地,于是他以巴基斯坦无辜闯入印度的领土为由,发动了第一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尼赫鲁将军队全部派了出去,一共有20万名军队,坦克500,飞机100多架,各式火炮3000多个,运输车1000多辆,而巴基斯坦因为是刚刚建国,它的军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能够仓促应战,于是巴基斯坦就匆忙召集了30万军队,以300辆坦克,20架飞机以及500多个火炮,进行反击,但是因为印度是有预谋的作战,而巴基斯坦是仓促应战,并且他们的军队素养也是具有很大的差别的,于是印度在几次大战中成功的重创了巴基斯坦的军队,但是苏联明显不想让他继续进攻下去,因为如果两个国家统一,那么他就无法在其中渔翁得利,而且美国也是这样的打算,于是他们一合计就以联合国的名义叫停了这场战争,但是印度明显不想以这么大的代价就取得了这么点成就,于是他就利用东西,巴基斯坦不能相连的矛盾,就说了东巴基斯坦成功的独立出来,印度成功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

    但巴基斯坦对于这次战争感到非常的愤怒,毕竟都是在一个国家分裂出去的,但是现在的军事实力是相差如此之大,他就开始找自己的靠山,于是他找到了中国,中国也给予了他帮助使他能够在这个中南半岛成功生存下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