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二战欧洲风云 > 第 65章 苏联地震

第 65章 苏联地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巴以冲突正式落下帷幕之后,世界又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是巴以冲突的矛盾日益激烈,在印度半岛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也已经到了开火的边缘,但是双方都还可以控制住,就在这时候,苏联的地质学家突然闯进基辅省委书记的办公室,向省委书记说“他们突然检测到在乌克兰的基辅地区有着强烈的地震波动,极有可能在那个地区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地震并且震级最少在七级以上”。但是基辅的省委书记显然并没有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在亚欧大陆地区,版图应该是比较稳固的,没有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并且如果真的因为这个地震而发生撤离人群的话,那么必然会对人群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会给这里的人民造成恐慌,如果一旦地震并没有发生,那么对于省委书记的前途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地震如果真像地质学家说的那样,处于七级以上的地震,那么一定会有所预警,在外面一看所有的人或动物都没有出现任何的躁动,所以说省委书记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就撤离人群,地质局的局长看到这样的情况,也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就退了出去,在第三天的时候,突然天气开始下起了暴雨,并且动物们突然惊慌失措的省委书记看到这样的情况,他也知道事态的严重,立刻去对各个负责人,让他们快速的疏散人群,然后他自己也跑上大街上协助疏散人群,但是他没想到最近来的如此的迅速,只在三个小时内地面就发生了开裂,大街上混乱不堪,踩踏事故时有发生,震感已经蔓延到了莫斯科,莫斯科的楼房也开始左右的摇摆,人们都在讨论这场地震是从哪里来的?康达尔主席也察觉了这场地震的来临,于是他下令去探究这场地震是从哪里来的,就在这时,基辅的省委书记报告是在基辅地区为地震的中心点,仅仅一分钟的时间,几乎就成了废墟78万民用住宅,全部倒塌或受到严重的破坏,30万人死亡,15万人受到重伤,4000多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损失达71亿卢布以上,这场地震极为惨烈,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能够看见的,在乌克兰自基辅地区北至莫斯科南方在文尼察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地震,并且在南方文尼察地区,楼房有的已经开始倾斜了,并且政府的大门都开始嘎嘎作响。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了,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通讯社向全球公告了灾难的消息,我联发生了78级地震,震中就在乌克兰的基辅地区,不可能的,其他地方迅速进行预测,有的定在八级,有的定在七级,但是处于震中的基辅地区,除了当时已经收到的信息之外,通讯全部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其副业组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仅在一次特大地震中就完全化成了废墟几十年来的建设,一夜之间成为了泡沫。

    康达尔主席立刻下令命令留守在乌克兰周围的军队第14军,立刻组织救援,并且命令各个省全部筹款所需要的救灾物资,并且立刻组织人数在去救援这是地震之后,1956年的三月余震不断,哪怕是余震也在六级以上所以救援工作意识陷入了停滞的状态,飞机无法飞进去,只能靠地面开始运输,但是地面又因为余震的影响就无法运用火车,只能用一辆辆客车和军用汽车将人们输送进去进行救援,1956年三月中旬,军队全部集合完毕,他们在余震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军用汽车前往地震的中心展开救援康达尔主席知道了这个情况下,非常的感动,但是现在又不是感动的时候,他需要快速的组织救援物资前去,而周围省的人民也自发地组成救援队伍,先去帮助运输物资,但是他们只是将物资放在余震比较小的地方,因为在这种强烈的余震之下,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极有可能会被人己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险,虽然他们不怕自己付出生命,但他们不想给人家军队带来麻烦,而且因为地震造成了周围的磁场,发生了改变。通讯工具一时无法启用,并且卫星定位也无法进行,人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对地理的熟悉来规避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进入地区前往救援,当他们进入之后,满地都是碎土石块,他们需要一步步的走到基辅城市中去,但他们又要小心余震所带来的落石并且因为地震所带来的地方也需要规避,他们也不能带任何的通讯工具,并且他们也不知道,因为地震前方所带来的什么,复杂的局势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往前去,就在前面,突然看到了一个断裂的大树挡在了道路的中间,并且旁边还有一排排断裂的树,在那里呆着,但他们看了一眼,仍然没有放弃的打算,就继续前进,当目的地他,他们只剩下两三公里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塌方的城墙那边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并且里面没有任何的声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爆发如此严重的地震,那么人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全撤出来,并且当时发生的地震的时间是在半夜两点多钟,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哪怕地震来临,政府及时的通报但是已经完全来不及了,现在这里一片寂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要么人都死光了,要么就是埋藏在地下发不出来声音,这些士兵完全是希望是第二种结果,因为第一种的情况,那么是每个人所不希望看见的。

    他们第一步前去了居民楼最多的地方,前去观察他们利用高地用望远镜来进行观察,地震的电磁波已经紊乱,所有的电力设备已经不能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用无人机进行勘探的原因,他们在高地仔细看了一遍,一望无际的全是废墟和报废的汽车,还有一道道开裂的地缝,最密集的地区还在时不时的倒塌,他们现在这些情况,如果贸然的进去,必然会受到余震的威胁,导致自己生命受到危害,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因为他们认为时间就是生命,每拖延一分钟就有一个生命的逝世,于是他们不顾自身的威胁,一个军团20万人,分成五个单位,投入了这场救援的活动,他们其中的一个团进入了密集地区的东部,这个地区房屋已经完全的塌陷,现在人们只需要关注余震就可以了,他们立刻用了热感应仪进行查索,看看有没有活着的人,他们成功在一个飞机下面发现了有一个热反应源,他们立刻就对那个地方进行了挖掘,首先他们需要清理留在上面的房屋,房梁等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三四个人,三四个人组成一个团体,然后开始对那个东西进行搬运,并且他们还运来了千斤顶,当他们成功了,在上面打开一个窗口之后,他们看到了下面有一个女孩在那里躺着,看上去是地震来临之后,他就陷入了昏迷,在它的上方有两个躯体分别是他的父母。在地震来临之后,他们深知自己已经无法逃出去了,但是他们又不想自己的女儿死亡,所以他们只能躲在卫生间里,但是卫生间虽然牢固,但是因为在高楼里面,他们的结构不如平房坚固,所以说哪怕他们已经躲在了卫生间,也依然无法逃避被压死的结果,但他们依然用自己最后的躯体护住了这个仅有六岁的小女孩,军队里的医护兵立刻前来对这个小女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这个小女孩身体健康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危害,然后他们又让医官立刻去看一下女孩的父母,其实完全不用看,因为在那种重压下,这一对父母已经背部完全成为了平面,仔细一看,脊椎都被压下去了,这种完全没有存活的可能,但是秉持着能救一人,绝不放弃一个人的承诺,他们依然让军官全面检查了这对妇女不出意外,已经全部死亡,我们只能放下心中的悲痛,转头又去其他地方找解救,他们走到了一户学校的里面,这个学校在宿舍,因为是平房,导致这里的生存人员非常的多,并且在外面已经看到了有些幸存的父母在这里拯救自己的儿女,虽然说他们的双手已经削弱模糊了,但他们依然不放弃,他们相信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定会存活下去,但他们我看到救援队来的时候,他们边哭边喊着,这里还有活人,对,立刻就上前过去了,他们一个人据清除上面的阻碍,一个人用热水一去仔细的勘探里面有没有活人和他们具体的位置在哪里,他们终于在一个地方发现了我个大的一个圆锥,说明里面的人员存活的很多,于是他们立刻对那里进行了施救,进行了20多分钟的救援,他们终于在中间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们不仅要面临地震,余震的侵袭,还要防止一些还没有倒塌的房屋,哪怕仅有20分钟的时间,但他们仍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体力已经开始不支了,甚至脸上已经开始冒起了虚汗,但他们仍然不能倒下,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一旦倒下,那么将要被他们救援的人就会失去生命,就在基辅的就在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莫斯科的康达尔主席也时刻关注着这里的救灾情况,并且他还命令莫斯科,工作的物资应该加点的赶到灾区,并且他要求赫鲁晓夫部长立刻核算救灾所需要的钱财,以及战后重建所需要的资金,他需要在战后立刻将基辅地区重新归建起来,并且抗大而止,学理科让自己的儿子也随着,部队立刻加入了救灾人员,因为他认为,作为高管的儿子,应该也是有义务帮助这个国家挽救这个国家于水火之中。

    1956年五月,在经过一个月的,艰苦的救援之下,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所有的救援,并且外面已经搭起好了一个个帐篷,他们有在废墟中找到了因为疏散人群而没有第一时间撤退的基辅的省委书记对于他的功课,康达尔主席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虽然他刚开始并没有听从地质局让人民快速的疏散,但是他后来又为了挽救人们的性命,义无反顾的不顾自身的危险投入疏散人群之中,最终被后面倒塌的大楼所压倒,只见这位省委书记已经看不出人形来了,有的甚至已经被压成了肉末,当他解救出来,第一时间就到了,莫斯科这时候,这位省委书记的夫人也带来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写到“因为我的疏忽而导致了数万民众的死亡,不是我的过失,我希望在我死后,国家能以自然的身份将我埋在莫斯科的过道之中,让我能够受到莫斯科人民的践踏也许这样我才能将我的罪孽完全得到洗刷”。康达尔主席看完这封信,满含热泪,虽然他不能接受因为省委书记的一时疏忽而导致数万人民的死亡,但这位省委书记不顾自身的安危,而勇于在最后一刻也为苏联人民着想,可以说,他也是一位英雄,思来想去,最后他决定将省委书记将他的光荣事迹进行通报,对于他所犯的错误也不予隐瞒,最终,他没有按照这位省委书记的最后的请求,将他埋葬到了烈士的公园。他身上虽然有尊严,但是他身上也体现了作为一位领导人应有的责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