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一十八章:撤职

第四百一十八章:撤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德国人得知的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英法确实有打算在西线组织一场大规模进攻,来缓解东线俄国所遭受到的压力,同时在西线寻找突破口。</br>俄国人在东线所遭受的进攻已经证明,德国人从西线调集了相当一部分兵力。</br>这也代表着德国在西线的防守一定有薄弱的地方,只要能够突破德国在西线布置下的严密阵地,德国就会忙于两线作战,不攻而自乱。</br>西线的阵地战持续到现在,消耗其实也十分巨大。</br>虽然德国战略转移确实让英法的压力减小,但截止目前,英法联军仍然付出了上百万的伤亡,死亡人数也早已突破40万。</br>虽然也给阵地内的德国士兵,创造了数十万的伤亡,这些德国人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愣是没让英法将战线推进一步。</br>当然,虽然战线没有推进一步,但英法和德国在兵力,武器装备和资源方面的消耗可不少。</br>除了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之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武器,数以亿计的子弹,数以千万计的炮弹等,全部消耗在了这场攻防战中。</br>德国在被切断了大部分海外补给之后,如此高额的消耗根本承受不住,这也是德国如此迫切寻找破局方法的原因的。</br>1915年10月11日,兴登堡的企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所率领的军队面临蚊虻和疾病,士兵和战马病伤病死大片,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br>因为战马群的伤病,导致军队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每天也只能移动不到五公里的距离。</br>面临着十分糟糕的后勤情况,兴登堡只能下令停止进攻,让士兵和马匹进行修整。</br>更加糟糕的是,因为兴登堡的肆意妄为,并未参加法金汉所制定的计划,导致法金汉的计划缺少足够的兵力,德国主力军队的进攻也并未成功。</br>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不仅妨碍了围歼华沙地区俄军的计划,他们自以为能成功的计划也并未成功。</br>虽然整场战役下来,德国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一方。但德国并未在最好的时机内消灭俄国军队,同盟国面临三线作战,胜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br>如果德国能够乘胜追击,消灭俄国大部分军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话,也许还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br>但可惜,这也只是如果。现实是,德国军队在俄国所面临的困境比俄国军队还要严重,阵地战能够守住占领的地区就已经相当不容易。</br>从十月中旬开始,德国在东线进入全面阵地战防守,再也没有任何计划发动任何一场攻势。</br>俄国才得以松了一口气,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br>整场战役的失败,让俄国国内爆发了强烈的震动。虽然之前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红场的抗议游行被强行镇压,但整个沙俄全国各地,甚至是大大小小的城镇和村庄,到处都在进行着比示威游行更加严重的骚乱。</br>明面上的俄国看似平静,暗地里的俄国已经沸腾。</br>特别是尼古拉二世出动哥萨克骑兵强行镇压骚乱之后,民众们从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已经变成了要求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君主制,从对尼古拉二世的不满已经变成了对整个君主制和沙皇制度,沙皇家族的不满。</br>虽然比较平和的抗议示威游行被镇压了下去,但暗地里颠覆国家,推翻王室的行动却越来越多。</br>根据巴蒂局长给阿瑟的汇报,几乎在一夜之间,俄国的反动党和革命党数量多了两倍,参加这些革命党和反动党的人数多了三倍。</br>哪怕阿瑟提前控制了部分政党,也根本不可能镇压目前俄国的局势。</br>简单来说,尼古拉二世已经犯了众怒,整个俄国都要推翻皇室,这是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止的。</br>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俄国的表现在列强中虽然不是最差的,但也绝对排名倒数。</br>按道理来说,鼎鼎大名的欧洲推土机虽然已经腐朽,工业和经济方面都比不上英法德这样的顶级列强。</br>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应该面临现在这样惨烈的伤亡。</br>但如果联想到在战争中,俄国部分高级指挥官的腐败无能,俄国道路的泥泞不堪,运输车辆的极度匮乏,后勤军官和承包商互相勾结,贪污军费中饱私囊。对于前线急需的物资敷衍了事,甚至克扣后勤物资,连步枪和子弹都要克扣,就会觉得俄国的惨败完全是理所当然。</br>根据德国和俄国双方各自的统计来看,德国在果尔利策战役消耗的炮弹数量,足足是俄国的100多倍。</br>这也代表着,德国发射100多枚炮弹之后,俄国才能回击一枚炮弹,这样的战争不输才怪。</br>更恐怖的是,这样的数字还是俄国后勤部门汇报出来的。根据俄国上下腐朽的程度

    来看,这份数字的真假令人质疑,这也代表着俄国士兵拥有的火力支援可能比想象中的更低。</br>当然,最悲惨的是那些俄国的普通士兵。他们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枪,只有绑着刺刀的木棍。</br>拿着这样的武器和装备精良的德国军队作战,阿瑟甚至觉得俄国人的伤亡小了。</br>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线战场有着大量的国外记者,包括协约国内部的记者。</br>这些记者都有一个光荣的身份,战场记者。</br>一位英国记者在采访俄国前线某一不知名士兵时,这个士兵就展示了他唯一那根绑着刺刀的木棍,并且向英国记者说到:“先生,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的胸膛。”</br>战争的经过确实也是这样,俄国士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能用血肉之躯来抵挡德国人的进攻。</br>问题是关于血肉之躯根本不能阻挡重机枪和火炮组成的火力网,哪怕俄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还是让德国人侵占了大量的领土,攻占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br>当然,这不代表整个俄国高层就没有错了。俄国统帅部缺乏优秀战略的眼光,并且在制定战略时显得有些优柔寡断。</br>和德国不断地根据局势改变作战计划,选择主攻和侧攻方向不一样,俄国在制定整个大局观的战略计划时,就犯下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南北两线军队平均分配,没有主攻点。</br>在这次果尔利策战役中,明明德国已经调兵遣将准备发动新的战役,俄国统帅部却视而不见,甚至还催促军队进军匈牙利平原,才导致这场惨败的发生。</br>在德国军队突破防线之后,俄国统帅部轻率的下令让两翼部队投入突破口作战,导致一批又一批的俄国军队仓促上阵,既没有后方的火力配合,前线作战部队又没有统一的指挥,缺乏配合。</br>在严阵以待的德国人的火炮的轰炸下,仓促上阵的俄国军队被快速消灭,唯一的结果只是给俄国的伤亡数字增添几笔。</br>如果俄国统帅部能够果断一些,让两翼部队大幅向后撤退,让德国人在广泛的俄国腹地被后勤所打败,最后再让准备充分的军队发动进攻,或许会获得如同上百年前库图佐夫对破拿破仑大军般的胜利。</br>甚至德国人在发动进攻时就担心过这一点,他们担心遭受如同拿破仑一般的失败。</br>但没想到,俄国统帅部完全避开了德国人所担心的,给德国人一个打败俄国的机会。</br>虽然这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如果仔细研究尼古拉大公的履历,其实也能有所解释。</br>尼古拉大公看似出身于俄国著名军校,在军方享有不错的声望。</br>但尼古拉大公没有实战经验,空有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br>再加上尼古拉二世的防备,以及俄国国内糟糕的现状,做出一些荒谬之举也就不足为奇。</br>要知道,虽然尼古拉二世放弃了俄国总司令的职位,但沙皇政府和尼古拉二世本人,对尼古拉大公还是有些许的牵制和干涉。</br>要知道,尼古拉二世的宫廷也十分混乱。</br>沙皇夫妇宠信来自于农村的半文盲拉斯普京,只因为他用所谓的魔法,让尼古拉二世的儿子阿列克谢皇储在血友病发病时止住了血。</br>在沙皇夫妇的宠信之下,拉斯普京掌管或影响着大部分高级官员的任命和绝大多数国家大事,权力丝毫不弱于尼古拉二世。</br>这也让大部分官员和军官憎恨着拉斯普京,但因为沙皇夫妇的宠信,却又无可奈何。</br>甚至果尔利策战役失败之后,在拉斯普京的推动之下,尼古拉二世宣布撤销尼古拉大公的最高统帅职务,并且自任俄军总司令和俄国最高统帅。</br>虽然优柔寡断的尼古拉大公被撤职,但俄国军队面临的,是能力更差的沙皇尼古拉二世。</br>偏偏尼古拉二世的权利比尼古拉大公还要大,在军方之前推荐的总司令尼古拉大公战败之后,军方也没有借口推荐其他的总司令人选。</br>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br>(本章完)</br>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