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帝王扮演者:老戏骨们杀疯了 > 第四十五章:朱棣:好圣孙,重用宦官?解释一下。

第四十五章:朱棣:好圣孙,重用宦官?解释一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明。

    宣德朝。

    朱瞻基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光幕中的评价,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是做了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

    就不应该扶持宦官,让他们堂而皇之的进入朝堂,成为政治力量!

    于谦早已经宣读完圣旨归来,正候在殿下。

    “于爱卿,难道朕真的错了,朝堂之上,不应该出现宦官?”

    于谦思虑片刻。

    这种事情,分明是皇帝才会考虑的事情。

    这是帝王心术的考究范围。

    陛下为何会有此一问,莫非是在看自己是否有帝王心机?

    不。

    于谦猛然回神。

    这是在考量自己是否有教导皇帝的资格!

    正是因为自己不结党,在朝堂上只是一位孤臣,所以皇上才会问这个问题。

    假如面对的是文官集团中人,陛下万万不会问出口。

    沉默良久,于谦终于开口道:“陛下,此事正确与否,不在臣,也不在陛下,就看后人如何评价,就看陛下如何考量了。”

    “若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事无错,但长远来看,必然是忧患,甚至可以动摇大明国本。”

    “请陛下听臣细细道来。”

    “先说现在,自洪武朝开始,勋贵自成集团,盘踞朝堂,根深蒂固,甚至隐隐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让洪武皇帝感到处处掣肘,最后,洪武皇帝清算了勋贵集团。”

    “但治国必须要有人,所以洪武皇帝重启恩科,开始扶持朝堂上的文官。”

    “可自太宗皇帝开始,文官也开始自成集团,又开始与皇权对抗,争夺利益。”

    “陛下启用宦官,本意是逐步压缩朝堂上的文官势力,让他们不至于独霸朝堂,导致侵蚀皇权。”

    “短期来看,这的确是很有效的一番手段,但长远来看,却并非如此。”

    “文官取代了勋贵集团,按照如此趋势,宦官以后慢慢壮大,也会形成集团,假以时日,必然会取代文官集团。”

    “这只是因果循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出现了问题去解决现有表象问题而已。”

    “这治标不治本。”

    说道这里,于谦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朱瞻基的表情,见朱瞻基并未动怒,才继续道:“其实宦官形成集团,也并不可怕。”

    “因宦官乃是无根之人,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皇家,最后也必将归于皇家。”

    “但问题在于,正是因为宦官乃是无根之人,他们更不会在意后世人的看法,更不会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会引发多大的崩坏。”

    “此有先例可见。”

    “大秦赵高,汉末十常侍,皆是宦官出身。”

    “若皇帝贤明,能够压制宦官,则会出现大秦之盛世,但若君主昏庸,便会”

    于谦及时住了口。

    剩下的话已经不用他说。

    例子就在眼前,朱祁镇的‘威名’,至今都让朱瞻基感觉难以释怀。

    “所以,现在重要的不是考虑宦官干政是否正确,而是要根除宦官群体中的那些害群之马。”

    “例如,王振”

    朱瞻基眼神中的杀意一闪而逝。

    “王振不得不除!他居然蛊惑皇帝,霍乱朝堂,更是直接导致土木堡大败,动摇了大明国本!”

    “此贼不除,必是隐患!”

    “于谦,为朕草拟旨意,将东宫局郎王振斩首,夷灭三族!”

    “臣遵旨!”于谦向后慢慢退步,直到退出朝堂,方才转身直行。

    刚才那一番话,是他多言,实际上并不该他说。

    但他怕陛下盛怒之下会判断失误,所以才捋清楚脉络,最后交由皇帝决断。

    但其实,朝堂之上,结党营私,是根本没办法避免的事儿。

    太监更是因为无根,所以抱团会更加紧密。

    相比会因为利益而内斗的文官,太监其实更像一个整体,难以分化。

    最好,还是要避免太监干政。

    那些无根之人,怎可与文人并列立于朝堂!

    目送于谦离开后,朱瞻基目光深邃。

    他其实也明白,于谦,虽然是个孤臣直臣,但归根结底,是文官。

    无论如何,他也摆脱不了文管集团的利益。

    这不代表于谦有私心,而是于谦的身份地位在那,他说的话,一定是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朱瞻基现在考虑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于谦,是适合托孤的臣子。

    但,喜峰口一战,自己打赢了,能不能逆转天命,将宣德朝延长至二十乃至三十年呢!

    若果真如此,就有充足的时间培养继承人了!

    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喜峰口之战必须完胜!

    若与光幕所显情景一致,那再去着手肃清宦官流毒不迟!

    大明。

    永乐朝。

    朱棣看着光幕中的明君评价,还有后边的三大功过,不由得怒极。

    他看着殿下的朱瞻基,眼神冷厉。

    而此刻的朱瞻基,正处于震惊之中。

    自己就是宣德帝?

    未来果真是父亲继承了大统么?

    二叔造反了?

    自己任用宦官?

    仔细想了一想,朱瞻基也不得不承认,光幕所说的一切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父王是太子,未来继承大统是正常的。

    而自己身为太孙,自然也是再下一任皇帝的合理继承者。

    那么,盘点历代帝王扮演者,自然也有可能出现自己。

    怪不得刚才皇爷爷会没来由的问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更怪不得皇爷爷刚才发布的圣旨似乎有意无意的在针对自己玩蛐蛐。

    原来如此。

    如果自己真的是后世皇帝,那么,自己玩蛐蛐这件事一定是被记载史书了,所以皇爷爷才下旨,不让大明宗族沾染这玩意儿。

    这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但是

    该怎么解释自己犯下的三大过错?

    其余两项还好说,唯独第三项。

    宠信宦官,导致后世土木堡之战惨白的祸根根源便是在于自己。

    貌似皇爷爷已经处在暴怒边缘了

    “太孙,你来给朕解释解释,宦官那种无根之人,你为何会允许他们进入朝堂?”

    “再来给朕解释解释,怎么生出来的大明战神那种好儿子!”

    朱棣沉声问话,双手叉腰。

    朱瞻基斟酌言辞,良久才道:“爷爷恕罪!”

    “我如今还未到那个地步,又怎么知道那时候的我是怎么想的,兴许是情势所逼,兴许是事态变迁,不得不如此!”

    “但,让现在得我去说,我是说不明白的!”

    朱瞻基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

    他也清楚的知道,这件事解释不清楚的。

    没站到那个地步,就永远没办法考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