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机枪班 > 第167章 精兵打造

第167章 精兵打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神秘而来的面包车左右车门开处,一快一慢下来两条身着皮茄克的汉子。qianxiaome稍高点的汉子向大家一拱手:“借过各位兄台,此地可是靠山镇?”

    东光警惕地回答:“正是。”他正要询问对方的来历,另位稍矮的汉子接着问出:“各位可是此镇村民?”

    丽丽一听接道:“然也!”心想谁不会拽两句呢。

    那高个子对矮个子用四川话小声说道:“果然风水不凡,居然养育如此倜傥刁民。”

    别人听不懂四川话,可占东东在啊,占东东笑着用四川话问道:“本地不凡风水引来何方倜傥高人?”

    对方两人一愣,矮汉子惊讶地看着占东东,却也反应很快,马上抱拳上前,大家谁也没想到他张口念出一句诗:“愿得此身长报国——”

    这回占东东们也是一愣,大家面面相觑。倒是一点不像其爷爷的得龙沉稳地接了一句:“何须生入玉门关。”

    高个汉子急说一句:“大漠孤烟直——”

    小曼接句:“长河落日圆。”

    矮汉子又问:“功盖三分国——”

    郅县长笑答:“名成八阵图。”

    高汉子面露惊喜:“一身转战三千里——”

    东光跳下摩托车大声道:“一剑曾当百万师。”

    这时丽丽喊了一声:“且慢,我们先来。”】

    精兵训练基本在山洼的练兵场进行,这里如果没有日军的飞机是不易被发现的。全体官兵加上新加入的小蝶和春瑶共103人,除去几名轮流放哨的,每天闻鸡起舞一直到日落拼命地学习训练。大家都记着占彪说的话,第二天就要去打仗,个个学得如饥似渴,无比认真。

    天气冷了以后,刘阳和小玉早早就准备好了冬装,住宿也从天路转到了冬暖夏凉的地路,女兵宿舍没动,她们的保暖是做得最好的。

    给养方面因为有钱了,大郅和二民等人经常出去花军票,白天采买完,晚上运回来,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军风方面,每天利用出操的时间进行队列训练,每天饭前背诵六条军规,并要求床铺整齐,穿着整洁。聂排长的目标是要训练出正规军的范儿来,很快大家达到甚至超过了聂排长的要求。

    各班还自发搞起了兄弟排行,每班小三小四老五老六老疙瘩的都排好了,兄弟情谊一旦建立起来,连带着军事训练都变得默契和谐,战斗力明显提高。

    成义则把所有士兵的家里情况做了登记,如有不测抗日班将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而且从这个月开始抗日机枪班开始发军饷了,士兵每月10元法币,副班长以上每月50元。占彪考虑到军官要承担责任,要多付出,便调整了前几天官兵同薪的想法,给军官们加到了50元。

    机枪班重要的武术训练占彪放手让各班班长的师弟们负责。每天早晨有一个小时练基本功,靠腿,趟步,然后教授连环手。占彪又仔细和曹羽、小峰研究,编出了后五套连环手,加在一起共七路四十九式。先教给班长师弟们,再由他们教给大家。聂排长要求按班团体练,全班10人一套动作,打得凶狠,看得舒畅。强子不时调出两班,让两个班实战对打,更是精彩纷呈,发力声惊天动地。

    军事训练包括了对所有武器的使用训练。武器的掌握是主要的科目,每天用了半天时间。训练的重点当然还是机枪了。轻重机枪不但要学会熟练使用,还要学会枪械保养,还要熟练副射手和弹药手的操作。机枪掌握熟了以后,就是步枪和手枪的训练。然后进入神枪手的训练阶段,一周三次洞内实弹射击。

    看着全班的射击成绩直线上升,聂排长私下惊呼:“一个班或者一个排出现一个神枪手还可以接受,这一批,不,几乎个个是神枪手、狙击手的出现太可怕了!以后谁碰到我们谁倒霉。”

    文化学习相对轻松些,但从根本没有拿过笔的人教起,难度也是不小的。好在小宝除了成义外还有了小蝶和春瑶做帮手,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她们把全体官兵分为三组,每组三个班,每人教一组。先从大家的名字教起,然后教武器的名称,再教日常用语。而且每天留给大家提出要学哪个字就教哪个字的时间。接着就开展了学习竞赛,本组每天一小考,三天一中考,全队一周一大考,评选识字标兵,写字状元。三德终于拿到了几次状元,一个劲儿地朝小宝要奖赏。

    后期小宝看大家都掌握五百多字后,就开始教上了唐诗。从这个阶段开始,小宝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一句诗一个故事,基本上讲完大家就能记住。学唐诗小宝先要求大家会背,然后再学习其中的常用字。

    占彪学了一阵子唐诗灵机一动,让小宝多讲了好多唐诗名句,他从其中挑出了九句,让小宝先教会大家,占彪以其中的“响亮”点的词作为日后战时的口令。小宝在啼笑皆非中却由衷地感受到占彪的阳刚格局和英雄气概,不得不佩服占彪的眼力。最后确定让大家学习的唐诗名句和衍生的口令共有九套: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口令为:“报国——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口令为:“大漠——长河。”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口令为:“三分国——八阵图。”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口令为:“三千里——百万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口令为:“明月——故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口令为:“沙场——征战。”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口令为:“千尺——万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口令为:“春蚕——蜡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口令为:“野火——春风。”

    还别说,光九句唐诗就让大家又学了近百字。口令大家背得滚瓜烂熟,只是士兵中常有人把“蜡炬”说成“蜡烛”。背口令时谁说错了就让大家群殴一通,当然不是真打了。占彪师兄弟间的“家法”惩罚方式也推广到全抗日班了。

    让占彪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九句唐诗在老袍哥的聂排长倡议和整理下,成了类似袍哥会的隐语和黑话,对不上这九句唐诗的就不是自己人。让大家想不到的这套口令隐语在战时虽不时应用,但更多应用却是在战后的风云岁月里。后来小宝还把这九句唐诗的字头编成了一句藏头话:“愿大功一举醉新春也(野)”,使大家更容易背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