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31章 刷新众人下线的李景隆,确定不是内奸?

第31章 刷新众人下线的李景隆,确定不是内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是不知,接下来面对此二人,老四又是如何应对的。

    秦明:“燕军首战失利后,次日,朱棣让将士们吃饱喝足后,引军与南军再战。南军方面,李景隆坐镇中军,正面对抗燕军。平安, 瞿能各带一部绕至燕军后方,攻其后军得手。”

    “双方交战,燕王朱棣亲冒矢石,以大将丘福冲李景隆中军,未果。双方混战,朱棣于乱军之中,弓矢用尽,长刀砍断,马匹也换了三匹。差点死于乱军之中。幸得次子朱高煦率军来救,朱棣才得以逃脱性命。”

    “果然!”

    朱元璋感叹一声:“面对朝廷数十万大军的对峙,老四虽然英武,然而之前与之交战的将领,却都是一帮酒囊饭袋而已。”

    “如今朝廷方面,终于是派出了两个稍微有点用的将领。老四,虽然应该不至于被一击就溃。只是,这往后的仗,怕是有些棘手了。”

    老朱话音还没说完,就听得秦明继续道:“南军胜了一仗,士气随之大振。不久之后,瞿能父子遂引兵与燕军再战,燕军不敌。就在此危机关头,天空中突然刮起一阵妖风,吹断了主帅李景隆的帅旗。”

    “南军将士看到这一幕,以为是天降异象的他们,顿时陷入一片慌乱。而此时,朱棣则趁势率领燕军绕到南军后方,发起猛攻,南军大败,瞿能父子被朱棣斩首。武定侯郭英率部西撤,李景隆再一次,抛下队友辎重,独自逃命去了。”

    “此役,南军又有十万人投降朱棣,燕军缴获粮草辎重无数,势力进一步增强。”

    “随后,燕军一路南下进攻德州,又又又一次缴获粮草辎重无数,并收降南军士兵十几万人。仓皇间, 李景隆只得率领十余万残兵逃往济南。”

    “然而没过多久,燕军攻济南,李景隆又败,十万人马损失殆尽,这家伙又又又一次丢下部队自己跑了。燕军就这样率领大军兵围济南 ,济南城危。”

    “啊这……”

    这下,不止是老朱一家人傻眼了。

    诸天万界,各大时空位面。

    所有只要懂点兵法的皇帝都陷入了极度的不可思议当中。

    东汉,建武十七年。

    身为百战之君的刘秀听完秦明的讲述,对此他只能说道:“朕承认,这个朱棣领军打仗确有一套。但是吧,对面朝廷这个主将李景隆,确定他不是内奸吗?”

    “一次两次的,打了败仗不说,还给燕军送人又送粮。并且此人通篇看下来,一点军事战法都不懂。就这,那个名叫朱允炆的皇帝是脑子抽了吗?竟然用这么一个傻b为主帅。”

    “那可是六十万人啊!比朕当初昆阳之战时面对新莽的四十万大军还要多出近一半。这么多人啊,就是稳扎稳打,燕军也不可能占到一丝便宜。”

    “可李景隆这个草包,居然给败了!对此,朕只能说,让此人统军,便是朝廷有再多的军力,也非得被此人败光不可!”

    …………

    大唐。

    李世民看完李景隆的操作后,也不禁嘴角开始抽搐。

    李世民:“朕总算知道为什么仙人会说,朱棣会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的藩王了。”

    “就他面对的这一帮草包对手,换成是朕来造反,朕也能成功!朕就从来没有见过,临阵对敌,只要大军稍稍陷入混乱,就抛弃军队,仓皇逃窜的主将。”

    “李景隆,此人要是在朕的贞观一朝,朕绝不会给他一丝一毫领兵的机会!实在是此人压根就不会打仗,让他领军,这不是霍霍数十万大军吗?”

    李世民那叫一个气哦!

    虽然天幕上死得不是他大唐的军队。

    可作为一个少年起兵,身经百战,历经多少艰险才定鼎天下的百战帝王 。

    他就没见过这么把打仗当成儿戏的将军。

    “李景隆,此人该杀!”李世民杀气腾腾的说道。

    “一连两败,朕就不信,他回去之后,这个名叫朱允炆的皇帝,会不把此人斩了!”

    “此人,若不是无能 ,就是朱棣安插在朝中的内奸,不杀,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

    要说此时最为感慨的,还当属永乐十七年的大明朱棣父子。

    此时,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

    老朱棣一家父子爷孙三人,也在一边看着天幕,一边怀念着当初靖难起兵的艰苦岁月。

    朱棣:“想当初,若非建文无道,听信朝中奸臣齐泰,方孝孺等人谏言削藩,不给我等藩王活路,我又岂会造反?”

    “八百人,朕起兵之时,仅仅只有八百人。当时,情况之艰难,我们全家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历经了多少艰险,才得以把这个天下拿下来啊。”

    朱棣说着,苍老的眼角不禁蹦出泪花。

    他接着感慨道:“白沟河一战,朝廷派出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攻我,当是时,我燕军将士不过三十余万。”

    “与平安,瞿能一战,朕率军连冲数十阵,马匹,箭矢用尽,身中十余处刀伤,差点便死于乱军之中,几乎不能出。若非老二及时领兵来援,只怕朕当时就已经死了, 岂有今日你我父子富贵乎?”

    “后来,又得益于那场天降大风,我等才能反败为胜!一举击溃南军数十万大军。”

    朱棣一番话,听在老大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心里,也令二人感慨不已。

    朱高炽道:“爹说的固然没错。虽然当时我军情况艰险无比,但是有一说一,建文方面,也得益于当时的南军统帅是李景隆这个草包。 ”

    “若不是他无能,连仗都不会打,我军最后也不能反败为胜。”

    “要是当时建文一开始便任用平安,盛庸等将领为主帅,只怕我们能不能拿下这个天下,尚还犹未可知。”

    “是啊!要是当时建文不任人为亲,大胆任用平安盛庸等人为将的话,我等能不能拿下这个天下,真就不好说了。”

    朱棣说着,脸上随之浮现出一抹不屑,“只是这样一来,建文也就不是建文了。那个小王八蛋,他的脾性朕最清楚不过了。”

    “连自己亲叔叔都信不过的人,你指望他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外姓人指挥,可能吗?”

    “李九江再差,在当时的建文看来,那也是太祖的外甥孙,是他可以值得信赖的人。至于其他人,他压根就不信任,也更不会任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