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废弃机械的复仇 > 第26章 气球升空,还有多少未知

第26章 气球升空,还有多少未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然,在方头搞热气球的时候,我也不忘了在边上发表的我的意见。比如要弄个控制方向的东西,要不然不能保证气球能够直线上升。再比如,热气球升空的时候,要不要根据高度自动感应,调节热气球的加热状态。因为气球跑到高空,很容易因为高空的空气稀薄,气气压低,而气球本身的气压高,而出现过度膨胀,气球爆炸。

    当然,这些显然方头都考虑过了。我在这里,还在搞我的物理猜想,想着要不要给气球的四个边上,每个边上加一个风扇。这样就能在气球偏移的时候,启动相应的风扇,让气球归位。方头那边,已经开始自己的编程了。

    虽然在弄热气球的那个球的时候,确实挺费劲的。可是给热气球装热了系统和控制直线上升的系统的时候,却没有那么多麻烦,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剩下的都不用我们动手,机械体能够给我们把我们需要的零件做出来。毕竟平面图纸,只要画出来,机械体还是能够自动识别的,不像是立体结构,那个就需要自己编程了。不会编程就只能像我们那样,寻找替代品。不过好在有替代品存在,要不然,我们根本就搞不定这个热气球了。

    不过热气球出来的时候,头顶就只有一个风扇。看到这个造型,我想起了会飞的多罗a梦。可不就是一个圆脑袋上面带着个竹蜻蜓吗?现在的热气球,都这么卷的吗?还要搞个竹蜻蜓助飞?不过我有点不乐意了,这一个风扇管啥用?还有就是热气球不是不需要风扇吗?

    这是啥意思?怎么还带个风扇在头上?这个要怎么改变方向?

    知道直升机么?

    方头一句话,我瞬间闭嘴了。看来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以后还是少在专业的人面前表现比较好。

    你看一下这个风扇,它不是固定直着往上飞的。方头并没有在意我的态度,跟我解释道。

    你看这个风扇的末端有个调节方向的装置,这个调节方向的装置,是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调节的。再加上我给这个气球的程序,这个气球能够在它升空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方向,保证能够一直在一个坐标上,直线上升。

    他都这样说了,我还有什么意见。刚才想要问的,气球会不会因为升的太高,里面气压过高而发生爆炸的话,也没有问出口来。

    一切准备好了,我和方头就坐着沙虫,钻了出来。刚出了来,就发现今天的沙尘非常大,跟我们那次逃出来的时候遇到的沙尘,简直一模一样。我一直想不明白,这种沙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太奇迹,太魔幻了。尤其是当时看到沙尘形成沙墙,却不往前推进的情景。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现在是无法放热气球了,只能等待。不过连续出来两次,都遇到这种沙暴天气。我甚至怀疑,这个地方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沙暴天气。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安全系数,似乎直线上升了。

    没别的办法,我们只能留下一个侦查机械体,让它守着没沙尘的时候通知我们。等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侦查机械体的信号了,我和方头迫不及待的坐上沙虫,来到沙漠表面。不得不说,有沙暴的沙漠是恐怖的,能见度极低的。可是没有沙暴的沙漠,却是非常干净的。这就代表没有沙暴的时候,沙漠里是没有风的。这个时候,我就怀疑我们给那个热气球,装上竹蜻蜓的正确性。

    不过没有风应该是我的一厢情愿吧,毕竟有空气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空气流动。干净的空气只是说明风不是太大,没有带动沙尘的能力。

    我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就问方头:

    你说现在有没有风?我们现在直接放飞热气球,热气球会不会直线上升?

    那是你多想了,怎么可能没有风。你想试试就试试吧,不过偏差不能太大,就要校正过来。

    于是我们决定暂时不启动方向校正的风扇,不过气球没飞多久,就出现了报警,看来是已经偏移了。

    方头没有犹豫,马上启动了气球顶上的那个竹蜻蜓。然后气球的位置就校正了过来,气球在竹蜻蜓的不断校正下,按照我们放飞的坐标直线向上飞去。

    你也许好奇,我为什么叫那个风扇竹蜻蜓。那是因为那个风扇确实动力太小,质量太轻了。就像方头说的那样,这个风扇就是为了调整方向的,不会为气球提供上升的动力。

    随着气球的上升,我们这边的影像功能也能随时观看气球拍摄的画面。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经过的那片建筑。当时我们毕竟在逃跑,所以只是觉得那片建筑不是人类建造的。现在通过气球来看,那片建筑确实不应该是人类建造的。至于那片建筑,到底是谁建造的?我觉得很有可能是蟑螂人。至于他们用的什么材料,我觉得那就需要弄点样本来进行研究了。不过不得不说,那片建筑确实厉害,它们是怎么对抗风化的?

    气球继续上升,越往上,建筑密度越低,我们也慢慢的看到一部分壁垒了。不过还是不能够看到壁垒的全貌。我想应该是壁垒太高了,远高于这些建筑,所以我们没能看到壁垒的样子。这就像是那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摸了大象腿的,说大象是柱子。摸了大象尾巴的,说大象是根绳子。摸了大象鼻子的,说大象是根管子。这应该也是那句大象无形的来历吧,当一个东西大到你根本看不到它全貌的时候,你真的无法描述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当热气球越过那片建筑的高度,我让方头调整了摄像头的方向,让摄像头稍微有了一个偏上的角度。这个时候我们大概看到了整个壁垒的一点顶部,这个壁垒应该就像一口倒扣的锅。

    其实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年的核战。辐射几乎席卷全球,除了这种完全把人类完全包裹进来的结构,我想应该没有其他结构,能够给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了吧。能够建成这么雄伟的一座建筑,我们不得不感叹先辈的伟大。这座人类最后的避难所,经过多少代先辈的努力建成的。只是不知道,那些参与建设的先辈,他们的后代有没有成为长生者。或者已经成为了被长生者豢养的那批人吧。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现在在这所壁垒内,恐怕能够享受的,也就是那些长生者了吧。可是当时又是谁窃取了先辈的果实,又是谁书写了现在的历史。想想古代那些书写历史只写史实,为了这个理念全家被杀的史官。我们不得不感叹,那个时候史官的脊梁。可是后来的网络时代,不再有纸质历史的流行,是不是代表着,改写历史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情呢?

    这应该是网络时代,人类的悲哀。当一代人逝去,当一代人的记忆消弭,当关于这一代人的经历,没有纸质的历史记录下来,是不是就代表着统治者可以推翻这一代人的经历,重新书写历史了呢?

    人类在这个网络时代,又能够看到多少真正的历史?自己人歌功颂德,写成歌舞升平。敌人则写成无恶不作,恶贯满盈。至于中立者,一切与吾无关,我何必写这些呢?

    当气球飞到了足够的高度,我们已经看到了壁垒一部分的样子,应该说是壁垒顶部的样子。壁垒确实是个半球形的,只不过壁垒太过庞大,我们的气球不飞到足够的高度,根本无法用影像看到全貌。不过目前看到的应该只能说是顶部的全貌。

    这个时候我突发奇想,让方头转动摄像头,看看四周的情景。结果东面跟我们这里一样,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西面则是一片黑黢黢的土地,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南面是一片大海,海上有大大小小的黑点。

    看来这个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其他三个方向的未知存在,我们肯定是不知道了。只是不知道,壁垒里面的长生者,知不知道这三个方向,到底存在着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