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重整山河 > 第2章 寒门亦可出贵子

第2章 寒门亦可出贵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正堂吃完晚饭,已是酉时过半,贾瑜倒也不急着回房。

    他准备去宁荣街上,买几本科举用书,为考试做准备。

    宁国公荣国公两座国公府比邻而建,而贾府前后有着两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时常有商贩走动,街市繁华,人烟阜盛,可以看作是古代版的商业街。

    贾瑜自前街东市口而入,眼前虽然天色将晚,但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却不少。

    贾瑜随手从路过的商贩手里买了三串糖葫芦,分给碧蕊和宝柱。

    “还挺热闹的啊。”

    他四处打量下,看了眼远处挂着明德书坊的铺子,心中暂时有了目标。

    招呼了下还在四处东张西望看热闹的碧蕊,三人直奔着前边不远的书坊而去。

    虽然心中默默将贾蓉贾蔷的仇记下了。

    但对于贾家这艘四处漏水的老船,他一时也没想好该如何对待。

    若是现在和贾府正义切割,参考原著里的结局,对于他这种升斗小民,朝廷未必会赶尽杀绝。

    但话又说回来,明知道乱世将起,他若是只做一普通百姓,又如何能够自保于乱世?宁荣二府在如今还是有几分体面的,他若是借此阶梯向上爬,总比真真的白手起家简单百倍。

    当然了,贾瑜也承认,他心里未尝没有对那原书里惊才绝艳又令人叹息的十二金钗的觊觎。

    穿越到红楼不看看林妹妹宝姐姐,就和穿越到西游记里不见见孙大圣,根本说不过去啊。

    “这不是东街头的瑜大爷吗?可是有几日没见了。”

    贾瑜思索间,已到书坊门口。

    他拾阶而上,迎面走来了书坊的王掌柜。

    王掌柜身穿一身褐色棉袄,身量虽不高却目光精明,此刻正咧着嘴笑着欢迎贾瑜。

    “瑜大爷今日买些什么书回去,我这有新到的四书文摘,还有大爷最爱看的各类传记。”王掌柜眨巴眨巴眼,明明刚才看起来很精明的一个人,此刻却顿生出几分猥琐。

    贾瑜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些什么书籍,所谓的各类传记,其实就是当下景朝盛行的各类通俗小说,

    这些小说其实就是古代版的迷你网文了。

    其中写的好的,不乏警世育人之用,更多写的不好的,也有许多读书人最爱的爽文情节。

    诸如穷小子中举,赢娶美娇娘这种烂俗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可惜今日贾瑜志不在此。

    他向来不是什么正经人,经过后世的信息大爆炸,记忆中原主看过的几本时下流行的小刘备,实在很难触到他的g点。

    “王叔啊,我今天来,是想看看科举类的书作。不瞒你说,今日吃饭老娘还说让我考个童生回来。”

    贾瑜一本正经,也没在乎王掌柜脸上的惊愕。

    在古代,正常人想要出人头地,无外乎文武之道。而走科举之路,是贾瑜心中思虑过很久的想法。

    当朝皇帝年号宣文,不说这个年号是皇帝真心还是太上皇威逼后定下的,但至少明面上皇帝是更重视文治教化的。

    读过原著的贾瑜还知道,在这场二龙之争里,胜利的正是当朝皇帝。站在太上皇派系的贾家甄家更是被皇帝连根拔起。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选择从军入朝,速度虽然可能比科举入仕快上一些,但是与其相信将来清算贾府时不会波及借着贾家关系上位的贾瑜,恐怕还不如相信贾宝玉突然觉醒发愤图强,一扫贾家沉疴。

    当然最重要的是,贾瑜自今天下午醒来之时就已经发现,他此刻的记忆力超乎常人,无论是原主的府内经历,又或是前世的浮浮沉沉,种种细节他竟全然铭记于心。

    他不知道这是所谓的穿越福利,亦或者是什么灵魂变异。

    总而言之这对现在的他来说确实算得上一件好事。

    这种类似于超忆症的能力,是他如今读书考科举的底气。

    “瑜大爷?瑜大爷?”王掌柜从书坊深处不知哪里踅摸出了几本书,笑眯眯的走过来。

    “瑜大爷若是有心下场一试,这几本是对大爷大有帮助的。前面这几本,是咱们顺天府知府陈大人前些年所作,详述了府试之前的各类精要。后面这几本,是前些年北直隶各府的试题,大爷回去也可做个参考。”

    别看王掌柜这人天天推销些什么“文人传记”等小刘备,不像什么正经人。

    但如今说起科举,他倒也讲的头头是道。

    就连贾瑜这个萌新小白也听明白了:前者是考试大纲精要,后者是考试真题呗。

    “多谢王掌柜指点,碧蕊,去给掌柜结账。”贾瑜扇子一合,拱手向王掌柜致谢。

    “大爷,这考试却不是随便看看书就能成的,童生三试,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王掌柜收了银子,心情倒是不错,此刻站在柜台后捋了捋胡子,一脸得色的炫耀经验。

    听到这话,贾瑜也顺着接了下去,“还望王掌柜赐教。”

    王掌柜摇头晃脑的,倒也没有藏私,此时竟真有了几分读书人做派。“童生试虽然比起那乡试会试简单,但却也要熟读四书五经,不仅要对内容烂熟于胸。更要知晓经义,明晰注解,若无良师带路,可谓难之又难呀!”

    “古往今来,不见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可惜却在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终其一生不过是个小小童生,可悲可叹。”

    “但若是在开蒙之始,有名师之路,直通四书之大道,不过五七年间,童生试易如反掌。”

    贾瑜默然,他是知道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的,但听这王掌柜的意思,在科举之路上,好的老师似乎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关键。

    贾瑜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向王掌柜问道:“不知王叔可知道,这附近哪里有名师可供进学?”

    他是没指望贾家能在这方面帮上什么忙,贾氏族学里要么是那撵鸡斗狗的纨绔子弟,要么是那卿卿我我的恩爱‘兄弟’,有意于科举的学生是半个也无。

    族学的老师贾代儒不过是一个老童生,让他开开蒙识识字还行,让他来教自己科场之事,他能有那个能力吗?没那个能力知道吗。

    还不如问问这王掌柜,起码老王干了几十年的书坊,见过的读书人多如牛毛,这方面肯定是了解的。

    贾瑜从碧蕊的荷包里又拿出二两碎银子,没管小丫头一旁嗔怪心痛的表情,直接放在了柜台上。“还望王叔不吝赐教,几两碎银权当王叔润口之用。”

    王掌柜哈哈一笑,抿了口茶水道:“这科场名师嘛,可分为两种。一是科场前辈,例如咱们陈知府这样的二甲进士,不过中了进士的那都是将来的官老爷,基本是没空教书的,所以最好可以去找那些屡试不中的老举人。”

    看了眼贾瑜若有所思的表情,王掌柜点点头,继续道:“二嘛,就是那些专门开设的书院,书院内夫子众多,且教书多年。

    这些人或许学识比不上那些已经高中的进士举人,但是长于教学,也是你这等新人进学的不错选择。

    更遑论书院学生众多,将来若是为官入仕,自有同学前辈照拂,便是考不中,结识些人脉也不错。”

    言罢,王掌柜又认真道:“我观瑜哥儿你是个聪明的有志气的,若是真有意进学,可先寻一良师。

    通读四书,略读五经,等过了童生试之后,你也有资格拜入一些大书院,再从五经中主修一经,辅以诗文,如此研读十余年,中个举人想来问题不大。”

    后面的进士他没说,很显然他不是很看好贾瑜能中进士。不过古代中进士可比后世的高考更卷,他不看好倒也正常。

    “我们这西城区内居住的达官显贵众多,瑜哥儿你若是想要拜师,可供你选择的倒也不少。”

    接下来,王掌柜又亲自给他列举了几人。

    譬如临街的刘举人,会试虽六次不中,但其文章学问却颇有名气,教的徒弟更有五人中举,更有一人名列前三。

    又如那李家胡同里的王举人,虽然名下学生成绩不如刘举人的学生优秀。但胜在教学勤恳,态度和善,也有不少学子登门求学,深受周围邻居爱戴。

    贾瑜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中,此刻年关将至,纵然拜师进学也来不及,况且他还要回去和父母商议一番。

    就是几百年后,孩子上学家长还要问问老师呢,科举更是草率不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