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盖世太子 > 第136章 纸上谈兵,不堪重用!

第136章 纸上谈兵,不堪重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监躬身一礼,随后念道:“臣闻天下大事,不离圣德。今臣闻圣人教诲曰‘君子慎独,谨慎求益。’”

    “圣人教诲,岂能用于治国。治国必须先贤圣德,再用于治政方针,而非迂腐死板的以圣人之言,去强迫推崇。”

    太监的话音刚落,校场上顿时议论声一片。

    “不愧是苏州首屈一指的才子!这一手策论,的确是妙哉。”

    “此人莫非就是苏州的那位邓元觉?果然是才华横溢!”

    “哼!我看也未必!你瞧这邓元觉所著之策,虽然精妙无双,但是却缺乏根基,恐怕不能持久!”

    “此人的文辞,显然是有过修习,虽然尚未达到大师水准,但是已经颇具雏形,足以胜过寻常士子百倍。”

    楚河饶有兴趣的看着邓元觉:“你是寒门子弟?怎么会有如此高明的治国策论?”

    邓元觉听见楚河这般询问,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

    “小民原本也只是世家出身,只是因父亲犯了一些错误,导致家道中落,故而才沦落至斯。”

    楚河点点头,随后又道:“这样吧!你这文章孤颇为看好!这样吧!孤将你纳入门墙,授予你太子侍读之职,你觉得如何?”

    “我的乖乖,我这辈子也没见过几次太子。这太子侍读,怕是比我们这些世家子弟,都要高贵得多吧!”

    “这小子还真是踩了狗屎运!”

    众人一番议论后,邓元觉连忙跪伏在地上叩拜道:“草民邓元觉,感激殿下隆恩浩荡,日后定当竭心辅佐,肝脑涂地!”

    听了邓元觉的话,楚河也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随后一拍手掌,校场内顿时涌上两名甲士,每一个手里都端着木箱。

    “这里是二十贯钱和五亩良田的契,你且领取了去安置好,明日来宫中报道。”

    “记住了!孤不喜欢废话。从今往后,你就是孤的人,一切行事务必以孤马首是瞻!”楚河严肃的警告道。

    邓元觉连忙磕头:“小人遵命!”

    有邓元觉这珠玉在前,后面不断有人上交答卷,楚河也都一一收录。

    等到所有人都答完了题,楚河也挑选出了十七八人。

    剩下的人,楚河并没有选择他们,而是让他们留在了校场内,与其余学生同吃同住。

    等到午膳过后,所有人都散去。

    楚河叫来了东宫中的仆役,开始清点收集所有人的答案。

    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的人,的确是饱含着才智之士,对朝政颇有见解。

    甚至有人直接提出,要以此为例,推动一套治理天下的方略。

    当然更多的,依旧还只是纸上谈兵,不堪重用。

    将所有人的答卷,一一归类放入册库中。

    然后让人给这些人送上了丰厚的盘缠,以及一块牌匾,以作纪念,也算是楚河这个太子,稍稍拉拢人心的手法。

    处理好了琐碎之事,楚河将甘罗叫了过来:“甘罗!为何不见你的文章?你虽是孤的幕僚,但也需要展示才华,让人信服才是。”

    甘罗闻言,却摇头苦笑道:“殿下!臣的文章早就写好了,今日一早便是让杨春秋交给殿下,难道殿下没有收到吗?”

    “嗯!”

    楚河皱眉,随即挥了挥手:“既然如此,那你退下吧!”

    等到甘罗退下,楚河这才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今日一早杨春秋确实给了他一份书卷。

    只是当时楚河实在是困的厉害,根本没仔细检查就塞进了袖口,结果忘记拿出来。

    楚河想到此处,直接从袖口之中,拿出了甘罗所作文章,摊开阅览起来。

    只是越读,楚河的眼睛就越亮。

    “好!好!好!”楚河不由得连连称赞。

    这是一份以自己为核心,阐述的治理天下,平定四方的治国方略。

    虽然有着诸多弊端,但是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点。

    尤其是,当楚河看到,甘罗所做的治国策论之中提到,以工代赈,减免赋税、商税,增长农业、畜牧业等项目时。

    这更是让楚河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在这个世界,虽然科举制度,使得各郡的士族,拥有极为庞大的财力和影响力。

    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外,绝大部分士族,还是普通的百姓出身。

    他们的根基不够深厚,底蕴不够浑厚。

    这也注定了他们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难以拿出真正有效的办法来。

    而这个治国之术,就恰恰弥补了这一弱势。

    若是按照这个方式,将各种农业技艺推广,并加以利用,必能带来大量的财富。

    这就是一座金山啊!

    “看来我这一趟,没白来!只可惜,现在粮食产量远远跟不上,这个方略还有待改进……”楚河思索着,继续翻看下面的试卷,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然而最终楚河失望了。

    这些被挑出来的考生,不仅不是人才,反而有很多是滥竽充数之徒。

    “殿下!大事不好!秦国不知为何,派出了使者…”东宫属官焦急的闯入校场。

    “秦国来使?”楚河冷哼一声:“秦国这么快就忍耐不住了?走吧!随孤一起迎接使者去!”

    秦国使者前来,并非什么稀奇事。

    毕竟楚河在西辽的时候,做出了那么多影响秦国颜面、国运之事。秦国想要挽回颜面,也在所难免。

    楚河倒是巴不得对方派遣出更多的使者前来。

    这样一来,便能让他趁机将秦国的人脉网,全都打散。

    楚河乘车而行,一路穿过皇城。

    来到了皇城西门之外。

    楚河掀开车帘,朝外观望。

    只见在距离城池百丈之外的地方,停泊着一车架。

    而在车架周围,则站着数十位黑甲士卒。

    每个士卒都手执弓箭、弩矢,严阵以待,警惕的盯着四方的动静。

    楚河目光所及之处,皆被遮掩,看不清其内到底是何人。

    不过即使如此,楚河仍然感觉到了隐约的杀机。

    “有趣,看来这秦国来使,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友善。”楚河喃喃说道。

    这时,车架中走出一位偏偏公子,身材修长,容貌俊美异常,其嘴角带笑,温和儒雅,颇具君子风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