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40章 文人的名声,帮你谋个官职

第40章 文人的名声,帮你谋个官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好!好啊!”

    孙学政捻断了胡须,但却根本没意识到,反而大声叫好,神情又惊又喜。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杨一笑,你让本官刮目相看啊。”

    “本官根据说实话,我刚才甚为担心,怕你学识不够,当场闹出笑话。”

    “现在看来,无须担心!”

    “完全不必担心啊。”

    “哈哈哈哈,真是本官的好学生!”

    文人是懂吹嘘的,也是懂夸张。

    这一刻的孙学政,表现的很惊喜。

    刚才他提议考核杨一笑,本就是让杨一笑露脸的意思,只不过出于学识方面的顾虑,所以只准备考一考对联就结束。

    并且这位学政已经打定主意,只要杨一笑对出对联立马夸奖。

    对联,对于读书人而言很简单。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古代学子在蒙童时期,读书之始就要背诵这个。

    所以孙学政在心里暗暗盘算,用这个考核杨一笑最为稳妥,小蒙童都会的东西,杨一笑不至于答不出。

    只要杨一笑能对上对联,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管杨一笑对的好不好,也不管对仗是否工整,只要杨一笑做答,他都会大肆褒奖。

    他准备在众目睽睽之下,吹嘘杨一笑的文采斐然。

    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

    周县尉尚且帮助杨一笑,他这个‘老师’岂能袖手旁观?

    但他身为学政,不能像周县尉那样粗暴,文人做事有文人的套路,他打算给杨一笑积累文声。

    文声!

    文人的名声!

    这是一种特殊的声望,在士林之中极为重要。

    一旦杨一笑有了文声,在科举之时会有助益,到时候哪怕考不中秀才,孙学政也能直接点选秀才。

    以文声为借口,点选不算违规。

    甚至由于云朝重文轻武的缘故,点选秀才比科举秀才更受重视。【相当于后世的保送,文声就是奥赛金牌。】

    普通秀才考中之后,地位并不会改变太大,需要继续往上考,考中举人才算出头。

    但是点选的秀才不一样。

    这种秀才即使不考举人,也能通过推举的方式做官。所以孙学政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分明是想给杨一笑谋个官职。

    原本,只是打算考对联。

    然后,他仗着学政身份强行吹嘘。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杨一笑竟然真的有文采。

    作诗!

    这小子竟然会作诗。

    虽然读书人都学过诗词,但是学过并不意味会作。

    别看秀才们整天摇头晃脑,动辄聚在一起搞个诗词会,看似每个人都能作出几首,其实作的根本不配叫诗。

    那纯粹是强行堆砌辞藻,勉强符合诗词格律而已。

    作诗,是很难的。

    凡是能作诗的文人,基本都是学富五车。

    不但要积累学识,而且融会贯通。

    如此才能用短短的诗句,书写出韵味深长的意境。

    诗词如果没有意境,在文人看来属于臭不可闻,甚至有个专门嘲讽的说法,故意叫做‘打油诗’。

    【作者注:历史上有个皇帝,咱们暂且不点他的名,这个皇帝自诩诗人,一辈子做了一万多首诗,哈哈,几乎全是打油诗,大家知道是谁吗?】

    现在孙学政发现杨一笑会作诗,岂能不让他感觉又惊又喜?

    他原本打算强行吹嘘,却发现根本不需要,杨一笑的这首诗,即使不吹也能扬名。

    “哈哈哈哈!”

    “好啊,好……”

    孙学政想越想觉得满意,忍不住再次大笑起来,他竟然不由自主的摇头晃脑,轻轻吟诵杨一笑的这首诗。

    尘落贫苦事非常,忍饥挨饿学文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连续念诵几遍,越念越觉得出彩,下意识捻着胡须,不知不觉又捻断几根。

    这一幅奇异的场景,四周百姓面面相觑。

    老百姓没有学问,体会不到诗词精美,只不过大家看到孙学政的神情,顿时感觉心里像猫抓一样好奇。

    “怎么回事?”

    “这首诗很厉害吗?”

    “为什么学政大人连连叫好,竟然忘乎所以的揪断胡须?”

    “在场有读书人没有?谁读过书赶紧吱一声。快给大家讲讲,这是啥个情况?”

    百姓们咋咋呼呼,好奇心越来越重。

    今日衙门之前十分热闹,吸引了百十号人围观,里三层,外三层,除了爱看热闹的百姓,难免也会有读书人凑过来。

    终于,一个小书生被百姓们揪出来。

    大家围着他,眼巴巴看着,纷纷问道:“小子,我记得你是城西柳家的老四吧?”

    这小书生被众人眼神盯的心里发毛,脸色明显有种怯怯懦懦的慌张,结结巴巴道:“我是…晚生正是柳小四。”

    “哈哈哈哈,果然没认错!”

    百姓们嘻嘻哈哈,有人一把揪住小书生的脖领,对众人介绍道:“他爹是个卖油郎,他娘是个浆洗妇,两口子没黑没夜操劳,含辛茹苦供他读书……”

    介绍完了之后,转头盯着小书生,问道:“柳家小四,你读书读得如何?会不会作诗?懂不懂诗词?”

    小书生脸蛋涨红,低着头支支吾吾,道:“晚生,晚生……”

    众人看他样子,顿时十分失望,纷纷摇头道:“看这架势是个笨货,读书竟然不会作诗。”

    “不是的!”

    小书生听到嘲讽,忍不住抬起头争辩,道:“诗词乃高雅大道,非有文采不可得,晚生并不是笨货,我只是暂时学识不够。”

    他一旦开口争辩,仿佛勇气变大了,于是继续道:“虽然晚生不会作诗,但我能够读懂诗,比如刚才杨童生的这首诗,晚生听的简直如痴如醉。”

    如痴如醉?

    没喝酒也能醉?

    在场的百姓面面相觑。

    其中一个糙汉子突然伸手,再次揪住小书生的脖领子,道:“柳家的小娃,你先别忙着醉,给大伙讲讲,这首诗到底是个啥门道?”

    啥门道?

    小书生生气起来,忍不住大声反驳,道:“如此美妙的一首诗,你怎能用‘啥门道’形容?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

    啪的一声!

    一个巴掌抽在小书生脑门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