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 第44章 贪可以,我故意让你们送

第44章 贪可以,我故意让你们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县衙前的热闹,又提升了高度。

    首先是一份安民告示,贴在了门口的昭告榜,然后一个书吏负责宣读,高声向所有百姓告知。

    “经周县尉亲自验证,泾县杨一笑猎杀猛兽,共计成年黑熊一头,健硕野狼11只。肃清山林,于民有功。”

    “经孙学政亲自推举,县令大人盖印落章,以泾县县衙之名义,认定杨一笑为‘义士’。”

    “按朝廷之相关律例,北道安抚司之条陈,又及青州府衙规定,兼之泾县历来传统,凡有除灭猛兽之义士,按律应当予以奖赏……”

    “赏赐如下。”

    “其一,朝廷国帑赏赐,赏杨一笑铜钱两百文。”

    “此赏,由泾县县衙代为授赏,钱款亦由泾县县衙暂出,岁末税赋上缴之时抵扣。”

    “其二,北道安抚司赏赐,赏杨一笑铜钱三百文。”

    “此赏,如上同例,亦由泾县县衙代为授赏,岁末税赋上缴之时扣除。”

    “其三,青州府衙赏赐,赏杨一笑铜钱五百文。”

    “此赏如上同例,亦由泾县县衙代出。”

    “最后,泾县县衙赏赐,赏杨一笑铜钱一千文。”

    “以上所述款项,乃国、道、州、县四级,各依律例所定,奖赏猎兽义士。”

    “共计铜钱两千文,按官定恰是两贯,钱由县库所出,当场交割清楚。”

    这个书吏大声念完,重新又念了一遍。

    并且重新念一遍还不行,竟然又大声念诵了第三遍。

    三遍过后,方才结束。

    不得不说,其实古代封建社会的办事章程是很缜密的,不但要详细解释各种原因,而且要当场向百姓昭告三遍。

    可惜章程再怎么缜密也白搭,时间久了都会被寻出漏洞,官员们看似遵守章程,其实是走个过场而已。

    比如赏赐义士的钱,看似当场昭告并且交割,然而交割之后呢,这笔钱能装进兜里吗?

    朝廷吏治已经糜烂,越是地方越黑暗。

    两贯钱,给你拿你也带不走。

    原因很简单,县衙上上下下盯着呢。

    上至有品的官员,下至办事的小吏,眼中闪烁贪婪,都等着分一杯羹。

    如果遇到懂事的,主动把钱拿出来,孝敬一番,人人满意,但如果遇到不懂事的,想着把钱装进自己兜……

    哼哼,让你知道知道官的厉害。

    却说那书吏念完了告示以后,当场把两贯铜钱递给了杨一笑。

    这人递钱的时候,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语气阴阳怪气,一听就知道什么意思:

    “恭喜呀,杨童生,你得了这笔赏赐,真是让人羡慕的很呐。”

    对于这人的意图,杨一笑心知肚明。

    想贪钱是吧?

    行,我给你!

    如今我实力薄弱,犯不着被小人盯上,大财都能舍弃,岂会心疼这点小钱。

    杨一笑几乎是毫不迟疑,立马解开了串钱的绳子,数出五十文铜板,塞到小吏的手中,道:“劳烦辛苦,一点心意,别嫌少,其他人我也得意思意思。”

    书吏见他这么大方,顿时变得喜形于色,刚才的阴阳怪气,突然变成亲切和蔼,连连道:“哎呀呀,这是做什么,杨童生,你真是太客气了。这样不好,这样不好嘛……”

    嘴上看似推辞,手上动作利索,五十文铜钱瞬间塞进兜,笑嘻嘻的冲着杨一笑点头。

    杨一笑也冲他点点头,故意假装试探的道:“可还满意?”

    “哈哈哈哈!”

    书吏笑起来,眉开眼笑的道:“满意满意,杨童生不愧是才子,做事大气,令人钦佩。”

    杨一笑目光一转,顺势看向衙门里面,问道:“我意欲和诸人分享喜悦,不知道进入县衙合不合规矩。”

    书吏得了他的好处,岂能在这事上刁难?

    况且这人心知肚明,杨一笑是进去给别人送钱,如果他拦着不让进,他会得罪县衙所有同僚。

    所以书吏连忙点头,笑嘻嘻的转头带路。

    并且嘴上不忘叮嘱一声,明显是向杨一笑示好,道:“杨童生莫要忘了,你今日尚未拜会县令大人。”

    说着一停,压低声音,语带提醒道:“周县尉虽然掌着兵权,孙学政虽然威望很高,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泾县的主官。”

    “杨童生,你是个聪明人,谁大谁小,应该分清。”

    “这泾县的天在何处,你也应该看清楚才好。”

    “否则的话,送出去再多的孝敬也白搭,县令大人如果打压你,孙学政和周县尉不敢保你。”

    杨一笑假装感动,拱拱手致谢道:“多谢提醒。”

    小吏嘿嘿两声,道:“行了,我已经把你带进了门,剩下的事情,你自己去办,这些事我不方便跟着,免得同僚们收钱的时候尴尬。”

    其实整个县衙都贪,谁也不会感觉尴尬。

    这货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找个借口避开而已,他刚刚得了杨一笑的好处,心里急不可耐想要回去数钱。

    杨一笑再次拱拱手,道:“书吏先去忙,杨某自己转,各个房门都挂着牌子,我不至于进入不该进的地方。”

    书吏笑嘻嘻的道:“你是来分享喜悦的,去哪个房里都受欢迎,所以,没有不该进的地方,反而,每个地方都该进。”

    这是在暗示杨一笑,不要漏掉县衙任何一个人。

    杨一笑点点头,目送这个书吏离开。

    随后,他开始打量县衙内部。

    古代县衙的情况基本类似,规模相当于后世的乡委大院,只不过古代县衙分为前后两个宅院,前面是办公的衙门后面则是县令的后宅。

    单是这个衙门前院,又分为一前一后两处。

    其中偏后的地方,是县衙的正堂,那里是开堂问案的地方,平日无事的时候关着门。

    至于前半处,则是杨一笑现在所站的地方。

    这是一个围拢起来不算太大的院子,地上铺着劣质的青石,四周是一间一间门房。各个门房的门框上,全都挂着相相应牌子。

    杨一笑观察半天,首先选了一个地方进入。

    这间房门的门口,挂的牌子只有三字,赫然是,学政房。

    似乎早就预料杨一笑会来,所以孙学政正在屋里等他,笑意涔涔的道:“本官这里,你就不用再表示,你能首选我这里拜见,已经做到了尊师重道,甚好,甚好。”

    孙学政这么说,杨一笑却摇摇头,郑重其事道:“规矩不可破,如今的规矩是人人都得给,所以,老师您这一份不能少。”

    说着拿出钱,数出了两百文,恭恭敬敬放在桌上,语气装作恭敬道:“老师别嫌少。”

    孙学政笑着点点头,道:“本官明白,已经不少了,你总共领了两贯钱,整个县衙都得打点。”

    说着摆摆手,示意道:“去吧,今天有你忙活的!”

    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于是紧跟着叮嘱一句,道:“记住一件事,周县尉那里别给太多。他已经得了七张狼皮,再多给他反而不好。人的胃口是没有满足的,你越是大方他越是贪婪……”

    杨一笑心领神会,问道:“您是担心我把他胃口养的太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