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乡野小神医 > 第0194章 帮我提升实力吧

第0194章 帮我提升实力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迄今为止,李庸亲自影响出来的修行者有五个,宋槐枝,黄小荷,虞妃儿,卫旻和唐惊秋,全都是女人。钟炎,蔡康,云川,万春,聂晓玲等人,包括伏兰,李庸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将他们带上修行者的路,只能配合呼吸术走武道。而他影响出来的五个修行者,卫旻和虞妃儿都有其独特之处。卫旻是天生虚阳之脉,天生的修行材料,所以能够破而后立。虞妃儿则是意外导致记忆受损,神识几若重新变成了一张白纸,所以才能瞬开气海扣关修行。剩下的宋槐枝,黄小荷和唐惊秋三女,她们被带入修行之路,完全是因为巧合,气血丹和他的真气结合,助她们找到了气感。三女之中,槐嫂子和小荷嫂子顺利地凝出气海,步入修行正轨,却是因为李庸和她们破防,双修之后开始的。所以,唐惊秋迟迟不能扣关凝出气海,应该就是差在这里。这几个月李庸一直不断推导,他发现,不论是宋槐枝还是黄小荷,他们自主修行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包括虞妃儿也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因为双修,黄小荷的境界却在飞速增长。也就是说,其实她们的境界,完全是依托李庸的境界在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卫旻之外,包括虞妃儿在内,她们体内的真气和李庸完全一样。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们的修行之路,其实就是李庸的复刻体。用一个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她们其实就是他李庸的炉鼎。这是李庸和吴幼鱼至脉相合之后,晋升三重天以后才刚刚想明白的事情。所以,唐惊秋想要凝成气海顺利扣关,她就只能变成李庸的炉鼎。卫旻和吴幼鱼能够例外,因为她们是特殊修行体质。在唐惊秋的一再逼问之下,李庸最后不得不从实招来,详细地说明了情况。唐惊秋的眼珠子早就瞪大,显然是信息量太大,一时间消化有些困难。“炉鼎?这也实在太……”唐惊秋满脸羞臊地说出了内心的担忧,“那最后我们会不会被你吞噬或者吃掉?”

    “想哪儿去了?”

    李庸被唐惊秋的担忧弄得哭笑不得,道:“虽然我不确定最后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但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的。”

    唐惊秋沉吟了一会儿,低声问道:“你已经双修的,就有三个女孩了?”

    李庸尴尬地摸摸鼻头,道:“我说这不是我的本意,你信不信?”

    “信你才有鬼。”

    唐惊秋狠狠地在李庸挺翘的鼻头上揪了一下,她却没想到,这个暧昧的动作,一下就令得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尴尬起来。四目相对,迤逦丛生。慢慢地,两人就靠在了一起。“庸哥儿,帮我提升力量吧……”随着唐惊秋的呢喃,昏暗的灯光骤灭。……时光飞快,转眼间距离年关只剩下不到十天时间。二龙山的年节气息越来越浓,全村几百户人家,源源不断地将年货运送到大桂花树下,对于集体过年,所有人都保持了非同一般的热衷。唐惊秋已经正式辞去公职,搬来了二龙山,在李庸的隔壁住了下来。事实证明,李庸的猜测是对的。双修之后,她成功扣关,目前境界飞升,已经达到了一重天中期。而相比之下,黄小荷就更胜一筹,距离二重天就差一个破壁契机了。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庸真正开始了忙碌的闭关生涯,辛劳至极。好在辛苦是有回报的,他的境界稳定在了三重天中期。唯一遗憾的是,《九门术》里的战技不少,但基本都不适宜他修炼。也就是说,补齐了三重天承痛短板的他,现阶段除了速度和皮糙肉厚以外,对真气的使用,也就局限于摘几片叶子当做暗器使用,还是不能保持远距离攻击的那种。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老爷。在早期的农村,过年从这时候也就开始了。今年二龙山全村人都把年货集中在一起,于是也就把这个古礼捡了起来,从这一天开始,各家各户就不单独开火了。宋云森也是在今天回来的,带回来一个车队。好在村里人早就见惯了外来人,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李大夫,这是家祖。”

    落泉院,李庸见到了宋景山,京都宋家的定海神针,一个目光矍铄的迟暮老人。“半神啊!”

    葛老头儿之后,李庸终于又见到一个武道天花板。不过相比于葛老头儿满满的生机,宋景山身上的暮气就实在太重了,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暮归西山一般。“你胆子也是够大的,居然敢带老人家这么折腾。”

    李庸数落了宋云森一句,按照宋景山随时可能挂掉的情形,奔波数千里,称得上是一场豪赌。“是老夫执意要来的。”

    宋景山开口道:“按照小辈们的意思,是把小友你请到京都。但老夫想出来走一走,所以就来叨扰小友了,小友不会不欢迎吧?”

    李庸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欢迎之至。”

    宋景山哈哈大笑,示意宋云森把东西拿出来。宋云森捧出一个古朴精致的盒子,一看就不是凡品,“李大夫,幸不辱命,一共十一颗灵石,再多我们就真无能为力了。”

    李庸掀开木盒,看到里面躺着的阵眼石,比预计的还多出一颗,也不知道宋家花了多大的代价。“我需要这玩意儿,就不跟老先生客气了。”

    李庸收下阵眼石,多出一颗,他便可以将阵法的范围再扩大一点,虽然扩大的有限,但也聊胜于无。“不要客气,千万不要客气。小友不知道,老夫与你爷爷,当年也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宋景山突然开口,说出了令李庸倍感兴趣的话。而接下来说的话,却是令李庸又惊又喜。“听我这小曾孙说,你怀疑东方野那小家伙与你爷爷有仇?小友多虑了,当年我与你爷爷的一面之缘,就是在东方家。你爷爷不止与东方家没仇,而且有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