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女文豪 > 第45章 第 45 章<!>

第45章 第 45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连翘, 你过来一下!”

    安娜放下自己随身的布包就被早她很久上班的刘盈盈叫了过去, 刘盈盈把她拉到角落低声:“今早有人找你。”

    随着《宦海》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作者的名气当然也是与日俱增。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批人, 他们早早以读书为业, 然而终了年事渐长却始终一事无成。这些人看到《宦海》上面让人茅塞顿开的内容不免感叹:奈何不早看此书!

    这些人中有很多根本等不及后面内容出来,在他们眼里,乔琏一定是一个非常懂得科举的人。要么是一辈子泡在这里面的前辈, 要么就是家里世代书香, 是这方面的专家。

    专心于科举的人对科举的狂热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遇到这种事别的人一般会忍耐。他们不同, 他们等不及连载了就选择上门——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他们当然不知道‘乔琏’在哪里, 但是他们知道报馆在哪里啊!于是自费到了嘉定第一报馆,就是为了询问乔琏现实生活中姓甚名谁, 家住哪里。好在《宦海》现在的影响力还局限在苏州,他们来嘉定倒不难。

    在这些读书人的脑子里就没有想过报馆会拒绝告知。这个时候一般有狂热读者想要拜访作者,无论是报馆这种机构还是作者本人,其实都是比较欢迎的。至于背后的隐患, 在这个时代, 疯狂粉丝还没有成为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影响很小。

    然而现实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因为连翘在保护真实身份这件事上的谨慎,报馆为了不得罪她, 当然不会将她的身份公布出去——其实这个秘密能够被保守, 也得益于一开始连翘就没有让人知道的意思, 不然就算主编、刘盈盈他们不说,也难保报馆里哪个临时工不会为了一点好处说出去。

    这些人上门拜访‘乔琏’不成当然会非常失望,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并不愤怒。往往是等个一两天,发现真的不成,然后就离开了。

    要知道一般的读者要是对剧情有个什么不满都是会情绪激动地骂人的,而人家这回是实打实跑了大老远过来,结果什么都没有让人回去,轮到谁身上谁能高兴。本来报馆还以为会面对很大的压力,没想到竟然这么轻松就过关了。

    大觉不可思议。

    然而,这些来访者的心态非常好揣摩。

    首先,他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讲究一个文雅体面,不可能如同市井人一样动不动就闹起来。

    其次,更重要的一点,这种拒绝不见读者的事情发生在别的作者身上会让读者不爽,发生在《宦海》的作者乔琏身上,忽然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了。

    之前《海上归来记》就让外界对‘乔琏’有了各种奇妙的猜想,其中最有市场的一种说法,就说乔琏恐怕是某个豪门大户的年轻公子——这种说法最有市场并不是因为没有其他说法能够相抗衡,更多是因为这种说法更得一些妙龄女子的人心。

    自古佳人爱才子,她们想要把偶像想象成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这有什么错?

    没毛病。

    然而除开豪门大户贵公子的人设,‘乔琏’身上其他的猜测也是往高大上那边去的。实在是连翘对于富贵生活和炫富这一命题诠释的太过成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富贵红尘里的人,实在写不出那样的文字。

    于是关于‘乔琏’出身富贵门庭的传闻就甚嚣尘上,虽然没有官方认证过,读者却是默认了的。

    现在《宦海》一出,人设不免有些改变。因为从《宦海》的开头来看,这必然是一个很熟悉小民特性,并且了解乡村生活的人。

    在中国传统里,涉及到‘乡里人’以及一些乡里人生活的片段的不少——就算是描写贵族家庭生活的《红楼梦》还有一个刘姥姥呢。但是这些内容往往是一鳞半爪,浮光掠影就算过了,真正像《宦海》写的这样生活,这样家常,那是没有的。

    所以大家判定乔琏至少是在乡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不可能只是道听途说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宦海》里面关于科举全都是扎扎实实的真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硬核的过分。如果是一个不了解科举的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厉害一点说,绝大多数经历过科举并且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这些内容。

    “金石之言,金石之言!说来可笑,我们平日读了多少微言大义,看了多少程文集子,临到终了这些书竟没有一本子将科举学习之道讲的通透起来!”他们是这样说的。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位名叫‘乔琏’的作者必须是经过科举的,而且还是科举里成功的那一小撮。

    这么一想,再在《海上归来记》后已有的人设上面修改。于是连翘在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书香传家,满门清贵的子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能在书香与富贵之间兼得。

    如此一来,连翘始终不肯透露真实身份,并且拒绝见读者的原因也得到了解释。

    这种科举传家的书香门第,有些确实比较保守矜持。在这个主流文坛看不起的时代,他们这样的人家又怎么能容忍家里的子弟操持这个行业,在外头写呢。

    而对于这种人家的优秀子弟,读

    书人想到他们的门楣自己就低了三分。一方面体谅其难处,另一方面也是心里把自己放在了低一等的位置。

    如果说读者对作者算是上帝,那么普通读书人面对这种家族的子弟自觉就会站在晚辈后进的位置上。相互关系既然被认定成这样,那么对方不见他们对他们也就是一件非常容易接受的事情了。

    于是这些读者来了又去了,一批批求知若渴而来,最终却又失望而去。

    连翘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得意,毕竟受欢迎总是好事。后面就觉得有点郁闷了,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她就是乔琏,可老是活跃在附近,让她一时间心烦意乱起来。

    这种心烦一方面因为她有点害怕自己的身份不小心露了出去,另一方面则是这么多读者殷切期待,弄的她亚历山大了!

    虽然她早就知道她有很多读者,而且读者对她期望很高,但是真的眼睛见到这些读者在自己眼前热情非常,那是另一回事。

    心烦意乱是搞不好创作的,正好这时候是夏天正热的时候,连翘懒的朝九晚五上班,只想找一个凉快的地方呆着。于是干脆对刘盈盈和主编请了假,家里呆着了。

    也就是她,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编辑助手,不然随随便便请长假什么这怎么可能!等到回来做事的时候早就没她的地儿了。同时,她随随便便就请这种长假也让同事们落实了猜测。

    不知道她就是作者乔琏的同事们早就猜测她这个空降部队是不是有后台,不然怎么随便就来了,平常还不做事。现在她以这种丝毫不在乎工资的方式请假,为五斗米折腰的上班族们立刻印证,之前的猜测果然没错!

    然而也就是这样了,这个时代的人在这种事上面想的比后世的人还要开。后世的人是在平等的思想中成长起来的,就算不得不接受这个世界就是不平等的,也不免抱怨愤懑。而这个时代呢,他们完全就是一个阶级社会,接受自然良好的多。

    “不然咱们家在乡下买个小茶园。”连翘穿着纱裤晚上在凉床上坐着,手里接过小丫头冬儿递过来的西瓜,咬了一口含含糊糊道。

    吴美娘对女儿太过于清凉的穿着有点不满意,但是想到这个院子住的都是女人和小孩子,最终没有说什么。只是一边脱下手上的戒指,一边也拿了一牙西瓜:“好端端的,怎么说这个,竟然说起置产这种大事了,这是随便说得的?”

    无论古今,置地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

    连家并不穷,连翘从记忆中可以知道。当初她那死鬼老爹连守诚给苏州知府当刑名师爷,最后英年早逝在苏州,因为苏州没有依靠,母女二人才从苏州搬到了吴美娘娘家这边。

    给一个知府大人当师爷,还是苏州知府这样的肥知府,这显然是个油水很多的事情。虽然当时连守诚侍奉的苏州知府是一个清明好官,连守诚自己也不是那等刮地皮的奸佞小人。

    但是知府这个级别的官员找师爷的价格在那里,再加上一些‘常例’,七八年做下来总是攒了一些的。

    吴美娘能安安稳稳地守节,和连翘母女两个过的颇为舒适,都是这笔钱的功劳。

    吴美娘带上现银,又慢慢把在苏州置下的房产之类卖掉。然后在嘉定这边,买下了现在住的宅子和另外两个小铺子,铺子出租出去,宅子的厢房也同样出租,每个月靠瓦片钱就能过的不错了。

    再加上吴美娘从小跟着开医馆的父兄,学到了一手看妇人病的医术。左近忌讳男大夫的妇人都愿意来找她,收入更丰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说到在江南这边买地什么的,吴美娘是想都没想过的,现在连翘却大大咧咧就说出来了,也难怪她会觉得连翘太随便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