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女文豪 > 第 142 章

第 14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是什么?”刘盈盈见连翘从外捧着一个包袱进来, 有些稀奇。

    连翘想了想小声道:“别人送的礼品。”

    这么一说刘盈盈就知道了,这是读者给‘乔琏’寄的礼物,而且是死忠读者,平常和连翘有信件往来的那种。

    就和后世的粉丝与明星一样,作为粉丝的读者当然想给喜欢的作者送点东西。至于古代邮递系统能不能送‘快递’, 这就是一个笑话了。送信还是送东西,对于驿站系统来说差别不大。实际上看华夏古代历史就知道了,驿站一直有送东西的传统。

    最有名的大概是是岭南荔枝了, 因为杨贵妃的关系流传千古。而小小的荔枝从南到北,其实就是驿站在送。

    粉丝给连翘送东西, 这当然是乔琏人气的象征。不过不管别人那里的规矩是什么,连翘自己的原则是不收太贵的东西, 一般也就是收收土特产之类的,另外还会还一份差不多的回礼。

    送礼物并不是什么奇怪的,只不过连翘一打开包袱就知道这次送礼的是个真正的有钱人!

    后世娱乐圈喜欢研究一个明星的粉丝成分,有的明星青少年粉丝多, 有的明星比较吸有钱的姐姐粉、叔叔粉这样。如果这个时代有人研究作者的粉丝群就会发现, 乔琏的粉丝群有钱人真的很多!

    先不说写的好自然就读者多, 读者多总能有几个有钱的,这种几率问题。就说连翘的《文魁》为她吸收的那些粉丝,其中有一大批都是有功名的士绅!虽说其中也有很多穷读书人,但土豪的比例依旧比一般读者要高得多。

    另外就是《药庐琐记》了,不知道是不是《多情种》一回实在是太炸裂了,一口气不知道给连翘吸收了许多大小姐粉!身处深闺当中的大小姐们对乔琏这个作者的喜爱之情简直不用赘述!

    一开始很多只是因为《药庐琐记》的几篇故事注意到了有这样一个作者而已, 但是看过乔琏其他之后大多是要爱上的,一者是因为质量高,另外就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了——虽然连翘都是用男性角色做的主角,但是因为自身就是女孩子的关系,天然就会对女性非常尊重。

    男作者的,不是说所有,但确实很大一部分作者,中的女性角色是被丑化、物化。总之如果女性读者带入女性角色的身份之中,总会觉得相当别扭的。就好比后世的女读者看男频,不是说所有的都不能看,但大多数的情节都会让她们心里觉得膈应。

    士绅、大小姐,再加上乔琏的书大多言之有物,天然让精英阶层有好感,所以连翘的死忠读者中有钱人的比例真的挺高的。这直接导致了礼物的质量高的惊人,见识过几次之后连翘也算是个识货人了。

    包袱用的是绸缎这并不算什么,关键是打开包袱里面就是一个扁扁的木头匣子。这个匣子看个头不大,但是抱在怀里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好木头!

    光凭连翘是分不出木头的种类的,但是她看得出木头上的做工。木头匣子正面用了螺钿的工艺,所谓螺钿就是切割贝壳拼接成华丽繁复的图案,这在古代也是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的手艺!

    更何况这个匣子虽然不大,导致螺钿图案也不很大,但是工艺十分精湛,比连翘之前在嘉定的红货行看到的日本螺钿家具都好——这个时候日本家具和高丽家具都是很有名的,而螺钿家具这一门却是日本最为出名。

    其实连翘还真没有弄错,这个小小的匣子确实是日本货!

    外面的‘包装’尚且这么不俗,就算不打开匣子也知道里面肯定是好东西了。

    小匣子是上锁了的,左右找不到钥匙,连翘干脆去看信。没有想到才抽出信纸就‘叮叮当当’掉出一枚小小的钥匙。这个时候找到钥匙,连翘反而不着急了,将钥匙放到一边,先看看‘沈金玉’给她写了什么。

    没错,这次的礼物就是之前连翘才回过信的沈金玉送来的——实际上连翘是非常想不通的,她的读者中很有一批精英人物,这些人大都非常精明。一次通信几乎不可能和连翘交心,礼物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那有第一次见面就送礼物的!

    这次看‘沈金玉’也差不多是一色人物,但是这才一封信就开始送礼物,这样真的没关系?

    虽说她心里有这个疑问,但是手上并没有迟疑,拈起一枚小小的钥匙捅开了小匣子上的小锁里面的东西出乎连翘的意料,并不是什么参药(某回读者寄来,说是给他写稿的时候提神云云,用的是上等三十换人参),也不是什么今年刚出的程文集子(也是某回读者送来的,不值什么钱,就是读者想要和她讨论一番这些八股文章的事情)。

    总之,不是任何一类经历过的套路。

    看上去像是一页页的纸张,书法习作之类的。但是很快连翘否定了这个答案,原因很简单,纸张太陈旧了。甚至不需要看到底是什么内容就能确定,这是有年头的老东西。

    当然了,如果对方作假,连翘也看不出来。只不过这是送的礼物,又不能指望骗她的钱,又有什么好造假的呢?

    再仔细一看,连翘差点没吓到!《卢有贞送刘河南归乡》、《宋氏家书》、《罗太守文稿》如果是以前的连翘,当然不知道这

    些是什么,但是有着这个世界记忆的连翘看到这些自动就明白了!

    这是这个世界一些叫的上名字的书法文稿,很多人练习书法都是使用这些书稿的摹本、摹本的摹本、摹本的摹本的摹本,等等不一而足。这四五份法帖中并没有类似《兰亭集序》这种级别的大杀器,但是也是有名声的!

    怎么说呢,用钱来衡量或许太俗气了,但是有些时候用钱也是最清晰的。这四五份书法作品,如果都是真迹,最便宜的也得一两千两银子,最贵的那份《宋氏家书》不下六七千两!

    连翘的理智告诉她这些东西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她的直觉却觉得弄不好这些可能真是真东西!于是赶紧展开信件。

    信件中先是说了几句寒暄的话,又照常交流了一些问题,有关于的,也有和无关的。最后才轻描淡写的提了几句——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生的书法还不行啊,没有什么筋骨。我照着先生书法的路子为先生挑选了一些适合的法帖,都是我小时候用过,千万不要嫌弃云云。

    说真的,并没有提及这些东西的真假。以连翘的眼光只觉得这些东西不错,但说要分辨出是真的还是摹本,这真不是连翘能够做到的——书法鉴定向来艰难,就算是专家往往也不能如何夸口,何况连翘这样完全的门外汉!

    左想右想不对,下了班连翘都不回家的,直接抱着匣子去了古董行。

    古董行的生意不是外面古董摊子那种,他们是不会招徕生意的,只会让客人静静地看,等到客人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察言观色凑上来。而连翘呢,也不管那些,抱着东西直奔柜台。

    “掌柜的劳烦看看这些东西。”连翘将匣子递了上去。

    掌柜的是个四十多岁看上去十分儒雅的人,一面笑着接过东西:“小姐稍待,不知道小姐是想卖了东西,还是鉴定一番?”

    一面打开匣子,一看是书法文稿,便吩咐小伙计:“去后头叫上官师傅来!”

    连翘赶紧道:“鉴定一番就是了!”

    和后世的古董店一样,店铺里既收卖东西,也提供鉴定服务。在等人来的时候掌柜的便与连翘分说:“小姐的东西都是法帖之类,这些东西鉴定一样得半两银子!”

    这也就是说连翘手头的东西要鉴定,得花两三两银子!贵吗?真是贵!不过这家古董行是整个嘉定最出名的了,鉴定结果虽然说不能百分百肯定,但也是很令人信服的。冲着这份信服,是值这个价的!

    好在连翘还算有钱,虽然当不了玩古董的收藏家,但鉴定一番东西总是够的。于是很快点头:“请掌柜的指教!”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戴着玻璃眼镜儿,文士模样的男子过来,道了一声过,又问了问连翘这个主顾的意见。这才戴上薄薄的棉布手套,拿着放大镜,细细看起各份法帖。

    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个时间是很长的,旁边就算有小伙计送茶水送点心也难熬的很。等到那位‘上官师傅’仿佛如释重负一样放下东西,她这才赶忙站起来。

    望着连翘,那位上官师傅一板一眼道:“小姐这些法帖是哪儿来的?家里传下来的还是自己淘换的呢?东西十分不错,其中有四件东西都是开门见山的真东西,再真也没有了。只有一件《罗太守文稿》是个摹本,不过就算是摹本也称不得赝品,该是有名的大家摹本,同样都是三四百年的东西,不是‘赵摹本’就是‘李摹本’,也值六七百两银子。”

    连翘不懂这些,但是在解释之下也知道了,姓赵的的是《罗太守文稿》作者的徒弟,至于姓李的则是比作者稍晚几十年的另一位书法家。

    对方顺便还给东西估了价,加在一起总值一万七千多两银子!

    上官师傅摸了摸胡子:“当然,这是市价,要真是去卖,不一定能有这个价钱。有的时候便是这样了,有价无市。真遇到心里喜欢的,说不得还能溢价。可是若是对此无意的,谁又会高价买呢?”

    古董,特别是价值比较高的古董,实际上市场是很狭窄的,买的人就那些。如果这些人对此不感兴趣,东西就算值那许多银子,又卖给谁?这个道理连翘当然是很清楚的。

    “小姐这些法帖哪儿来的?是家中家传?若是家传,可得好生收着。若是哪里收拢来的有没有意愿卖给小号?”上官师傅又再次问了一番之前的问题。

    连翘尴尬地摆了摆手:“这是别人送的礼物呵呵,没想到这么贵重,我还是还回去罢!”

    说着付了鉴定费,抱着匣子迅速回家去了——手上拿着一万七千多两银子,哪里敢在路上停留太久!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