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拼搏年代 > 第389章 卫桥之行

第389章 卫桥之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要说这平城,挨着咱们青照很近,年轻的时候,我带着哥几个时不时就来转转。”

    出了吕家村,往东进入一条省道,吕建仁开着车一直往东北方向走,对吕冬和宋娜说道:“那时候,卫桥棉纺还是一个小棉油厂,主要是用棉花籽榨卫生油,哪像现在,都成全国有数的大厂子了。”

    吕冬接话:“估计规模在亚洲也排的上号。”

    宋娜说句公认的话:“这种加工类型的厂子,在亚洲排的上号,估计在全世界也能排的上号。”

    吕冬想到个事,问宋娜:“黑蛋,你听没听夏甜说过,这厂子现在是卫家的?”

    宋娜问过表姐夏甜:“不是,现在控股方是平城供销社。”她又加了一句:“据说正在改制,进行私有化,应该快完 成了。”

    吕建仁跟着吕冬到处跑,见多了也懂一点商业上的事,问道:“按说卫桥棉厂是很不错的企业,为啥要改制?还私有化?”

    这种问题不好回答,吕冬只能说道:“三公司也不错,照样没了。”

    吕建仁摇头说道:“公家的这些事,真是说不清楚。”

    卫桥并不在平城市区里面,而是位于市区比较近的县城,不算大的一个县城里,经济发展速度叫人咋舌,既有全国有数的棉纺厂,还有东王集团这种村办企业。

    这边单论经济,比青照厉害太多了。

    那个不太正式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上,也远远排在青照前面。

    一进县城,就能感觉出不同,青照那边破旧低矮,最高的才十二层楼,这边高楼很多,道路也极为宽敞,县城的规模和人口密集程度 明显还在青照县城之上。

    吕冬记得,曾经泉南一直想吞掉这里,跟平城暗地里不知道较了多少年劲。

    接近卫桥棉纺厂总部附近 远远看过去 一座气派的办公大楼 放在十几年后都不落伍。

    不管棉厂姓公还是姓私,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为数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拉动就业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大到地方上必须全力支持。

    曾经关于这边集团公司的传闻很多,比如债务危机等等,但每次遇到危机都能安然渡过 地方上哪怕省里都不敢让它轻易出问题 涉及到十多万人的就业 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考虑到夏甜下班后要吃饭和洗漱 吕冬没有急于过去 先让七叔开着车 围着工业园附近转了一圈。

    棉纺是核心,还有其他类型的企业,比如发电厂、电解铝厂、供水公司、服装和家纺等等。

    这么多厂子,其员工数可想而知。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相比于一般的厂子 这边的工资水平比较高。

    虽然这里已经在县城外围 但以企业为核心 形成了大规模的居民聚居区 五层或者六层的居民楼,在厂区对面连成一大片,一眼望过去 根本看不到尽头。

    隔得近了,能看出来,居民区叫一条不算太宽的商业街一分为二。

    商业街上人很多,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更多,以各种吃食为主。

    桑塔纳轿车停在街头上,三人下车等夏甜过来,吕冬撑开手里的伞,交给宋娜,看到路边有卖小吃的摊位,和七叔一块过去。

    吕建仁跟着吕冬,比以前靠谱太多了,这个卖煎饼果子的摊贩这会没顾客,过去递上一根烟,跟人套近乎闲扯几句,感觉差不多了,问道:“老哥,你这生意咋样?”

    老板弹掉烟灰,笑着说道:“挣个养家糊口钱。”

    吕冬接话道:“我看着可不像,老叔你这嘴笑的合不拢,手上磨的全是老茧,肯定没少挣。”

    老一辈讲究个财不外露,老板还是含糊:“反正比在厂子里上班强不少。”

    他看眼吕冬:“听口音你们是隔壁青照的?准备来这边上班?”但看到吕冬和吕建仁的衣着,自个就先摇了头:“跟厂里谈合作的?”

    吕建仁应付一句,跟老板闲扯起来,主要说些商业街上的情况,比如这边有没有大混子之类的。

    类似这种人,每个地方都少不了,但卫桥棉厂能发展到这般规模,营商环境总体上不错,正常做生意的在这边都挺安稳。

    有辆宝马车开过来,路上其他车主动避让。

    吕建仁好奇:“这是谁?”

    吕冬也在看,公家单位的领导,很少坐宝马。

    “在这片讨生活,就得记住这个车牌号。”老板声音压得很低:“这是大公子的车。”

    有些话不用多说,大家自然明白。

    另一边,宋娜从吕冬和吕建仁招手,俩人回去,夏甜已经到了。

    可能是刚下夜班没睡觉的缘故,吕冬感觉夏甜的黑眼圈比上次更浓,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时不时就打呵欠。

    “我今天明天休班,没事。”夏甜笑出酒窝:“都习惯了,下午回去睡觉也不晚。”

    十二个小时两班倒,实际上休息的时间远远到不了十二个小时,几个人边沿着商业街往南走,边听夏甜说。

    “七点以后才能交接班,弄完 最少半个小时,去

    上班六点半就要到,还要开个会才能上班……”

    在这里上班工资高是真的,辛苦也是真的。

    宋娜一手打伞,一手挽着表姐:“你们这的高工资,都是用时间换来的。”

    夏甜干的长了,习惯了:“进厂当工人,不都这么干?”

    沿着商业街往里走一段,人越来越多,夏甜说道:“厂里很多人都在这集资买了房子,主要的宿舍区也在这边,这条商业街是附近人流量最大的。”

    吕冬能看得出来,哪怕是半上午,街上人也很多。

    夏甜说到这里,从包里掏出几张纸给宋娜:“这是我托人弄的,厂里员工的年龄结构统计。”

    宋娜看了一下,一线工人和员工,基本上以二十五岁以下为主。

    “不会有麻烦?”宋娜关心问道。

    “没事。”夏甜满不在意:“这都是公开的一些东西,平时没人注意。”

    这条街道最直观的印象,人流量非常大,但视觉有时候会骗人,来到东西两个小区和宿舍的出入口附近,吕冬随便找了个地方,停下脚步等一会,默数单位时间内经过的人流量。

    正常情况下,半上午属于人流量比较少的时间段,吕冬连续换了两个位置,得到的结果都很不错。

    宋娜也在附近到处转,看到卖女性用品的店就进去看看,还会买些相关的产品,跟店家做些交流。

    这里年轻人多,年轻女工多,卖小饰品的店也有。

    温馨商贸开到这边,肯定有市场。

    漂亮的小玩意,女孩子们哪有几个不喜欢的?况且这边都是些能自个挣钱,拥有独立消费能力的女孩。

    从商业街北头转到南头,接近上午十一点半,吕冬找了家火锅店,请夏甜一起吃饭。

    几个人都没喝酒,要了不少肉和菜。

    夏甜看了眼带搭不理的服务员,说道:“这边不说味道咋样,光店里的人,就不如你们的火锅店待着舒服。”

    吕冬看到锅开了,拿公筷往里面放肉:“各店都有自个的特色,咱们先尝尝。”

    四个人边吃边聊,吕冬和宋娜主要问这条商业街,以及附近居民和职工的情况。

    想要在这边开店做生意,他们就是基本的客户群体。

    “麻辣烫这边晚上有支起摊子来卖的,生意个顶个的好。”夏甜常年待在这边,也不用去专门了解,就知道很多情况:“每个摊子前都围着好多人,这边卖的还贵,县里1块钱5串,这边1块钱只能买三串。”

    吕冬给她和宋娜倒上一杯健力宝,问道:“你们同事有去吃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的没?”

    夏甜打了个呵欠,说道:“那些谈恋爱的喜欢去,县里面没有,还专门跑到市里去,觉得吃这些挺洋货,有些吃完 还会来炫耀,狗屎的不得了。”

    吕冬微微点头,现阶段这些西式快餐在年轻人心目中地位不一般。

    宋娜关心另外一点:“这的治安咋样?”

    “挺好。”夏甜想了一下,找到个对比:“反正我觉得比咱们青照县城的治安好。”

    其实经过连续几年高压态势的严打,社会环境大为好转,总体上来说越来越好。

    夏甜又说道:“这边外来人口多,管的挺严的,这些开店做生意的里面,也没听说过啥乱七八糟的事。”

    吕冬和宋娜也算有切身体会,就整体大环境来说,正常开店做生意,还是比较安稳的。

    当然,一些例如拉面之类的特殊行业例外。

    这些行业需要特殊的准入条件,否则麻烦可能无穷无尽。

    吃过午饭,吕冬和宋娜坚持让夏甜回去休息,三个人继续在商业街上转,中午人比上午还要多,正好看看各店里的情况。

    他们先做个前期了解,后面会有专门得人来做前期市场考察。

    比如吕氏餐饮这边,杜小兵就招聘了一个市场考察小组,以根据吕氏餐饮和市场具体情况调整后的杨教授选店准则,对开店的商圈进行详细的开店调研。

    转到接近两点,确定这边人流和环境还行,一行人准备离开。

    来到车边,吕建仁刚开车门,有人从旁边过来,递上一张宣传彩页。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