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安排<!>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安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王受封皇太子,对两位主动让位的兄长投桃报李,请封世袭罔替之亲王爵,从秦王、晋王的功绩来看,是无可指摘的。

    若要祁元询来说,秦王、晋王一系的安排,这样的待遇是最基本的。

    若是后续这二者或其子孙再立功勋,完全可以再行赐封,且要念在他们此番主动退让的份上,加大赏格。

    与很好处理的秦王、晋王相比,懿文太子一系的诸王就比较难处理了。

    若是只封懿文太子的一子为世袭罔替之亲王,则必要在其长子郑王、嫡子襄王之中选择。

    郑王曾为太孙,纵然被废,也不能失去应有的待遇。

    倒不如说,正因为郑王是废太孙,赵王这位新任皇太子,更要表现出对这个侄子的厚待来。

    然而,襄王又是懿文太子嫡子,寻常宗王,按照祖训录里的规矩,一向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

    侧妃扶正后的正室,自然比不过元配。

    原本郑王祁元詝被封为太孙,是看在他比襄王年长的份上的。

    然而王位的继承与储位是截然不同的,爵位是不看年龄只看身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襄王比郑王更有资格。

    新一任的皇太子,未必不是因为难以抉择,才在请封世袭罔替之爵的奏章上,将这四位都写上的。

    但是,皇太子倒是省事了,祁元询在这里却绞尽了脑汁。

    思来想去,每个人都有受封的理由,然而郑王与襄王不是功封而是恩封,算了算,这两位又同样都有驳斥他们受封的借口。

    就连天子本人都一时举棋不定,承受着皇爷爷殷切的期盼,祁元询却也不能说出准确的安排来。

    当然,祁元询是个机灵的人。

    谁说做这种选择题的时候,就一定要二选一的?

    他另辟蹊径还不行嘛!

    懿文太子的恩荫是够的,若是这份《祖训录》的颁布时间是懿文太子刚薨逝的时候,那么他爹的这份奏章通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事情坏就坏在郑王祁元詝做了将近两年的太孙这件事上头。

    别看他在光幕出现后,因未来削藩过于狠戾而被废,但是,被点名了未来下场的几位藩王和他们的亲族,怒火不是那么容易消的。

    之前存在感不高的祁元訢也就罢了,郑王祁元詝想要让他的爵位安安稳稳地世袭,没有一点波折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他又毕竟是做过储君的人,连个世袭王爵都没有,仍然说不过去。

    天子也不会轻易让这件事发生的。

    事情坏就坏在祁元詝身上,那祁元询绕个弯处理这件事,总行了吧?

    郑王与襄王二人毕竟得父余荫,那就改为亲王爵位降至郡王后,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比一般的封爵尊贵,但郑王与襄王一系的世袭爵位,只能是郡王爵而不是亲王爵。

    天子是拿着太子的请封奏折直接问的祁元询,祁元询想好法子后,也就直接说了出来。

    天子若有所思,但并没有说什么,他这个反应,照祁元询看,应当是十拿九稳了。

    过了几日,天子果然发了明旨,秦王、晋王之爵世袭罔替,郑王、襄王承父之荫,降袭至郡王后方世袭罔替。

    大家都不是第一天知道天子偏心了。

    郑王和襄王的世袭爵位居然只是郡王,这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

    作为太子长子,祁元询还没有成婚,朝中大事,他也只有在一边观摩的份。

    想要正式地参政,首先,他要和之前已经被定为他的世子妃的张氏完婚。

    天子从去年开始就在为诸皇子皇孙选妃,皇孙辈中,祁元询是头一个完婚的。

    天子为诸皇子皇孙册妃,虽然中间又时间间隔,但是每个人选大致都是已经选定了的。

    皇孙中年纪最长的是晋王世子祁元谆,他的世子妃是颖国公之女傅氏;其次是郑王祁元詝,王妃乃正五品光禄少卿之女马氏,祁元询的王妃张氏,其父之前的官衔比马氏还要低,张氏被册为世子妃后,其父才被晋封为正七品的兵马副指挥。

    虽然仍有名门贵女被配给皇子皇孙,但是大体上,参加选妃的,多为民间或低品官家的女子。

    天子下旨的时候,命礼部选择的乃是“职官及军民家或前朝故官家女,年十四以上十七以下,有容德无疾而家法良者”,所以秀女的家世非常复杂,有名门贵女,也有寻常百姓之女。

    赵王即将被册为皇太子,是在选妃人选决定前,大家就能预见到的。

    是以祁元询的正妃原本只是小官之女、被册为妃后,她的父亲也不过晋升成了正七品的兵马副指挥,这无疑是很能体现天子态度的一个决定。

    天家采选淑女,看的不是其父兄地位之高低——就算地位再高,能有皇家高吗?——而是其容德与家庭教养。

    祁元询对自己的媳妇儿其实没有什么要求。

    只要不给他拖后腿就行。

    不过按照皇爷爷、亲爹亲娘的标准,他那还未过门的媳妇张氏,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祁元询对成婚还是很期待的。

    当然,不是期待他的对象。

    他不是那种贪图美色的人!

    他在意的其实是,成婚之后,他就能正式地参与朝政了。

    作为皇孙辈中第一个成婚的,他觉得皇爷爷对他的未来规划就是这样的,先成婚,再议政。

    在祁元询的殷切期盼中,他的婚期到来了。

    他和张氏婚前都没怎么见面,当然不会有现代结婚那种甜蜜。

    不是他渣男,实在是和媳妇不熟啊!

    他每天又是跟着皇爷爷、父皇学习,少有的空闲时光还贡献给了亲娘与兄弟,和未来媳妇交流还要靠亲娘的助攻。

    对于立志成为好皇帝的穿越男祁元询来说,给正妻足够的体面、日后不轻易开后宫,就是他对即将过门的媳妇儿的最好的尊重了。

    成婚后,祁元询也是那么做的。

    当然,开始相处以后,祁元询发现,他的正妃张氏有一个优点——贤惠,侍奉丈夫与公婆都非常谨慎,走出去一看,没有人不赞她贤良淑德的。

    这当然是贤内助的典范,祁元询觉得,张氏在这个阶段,会成为他事业上的好伙伴的。

    国朝推崇嫡长继承,作为太子的嫡长子,又是皇孙辈成婚第一人,祁元询还是很努力地想要生个娃出来的。

    有了儿子,在自家亲爹和皇爷爷那里,都是加分项啊!

    而且他们老祁家的传统就是爷爷更疼孙子嘛,光幕显示的史书上不都说自己的亲爹疼爱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好圣孙”才确立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嘛!

    祁元询觉得,虽然自己和爹娘分开的时间太久,感情生疏,比不上爹娘和二弟、三弟感情深。

    但是,自己可以生儿子啊!

    已经是个大人了的祁元询,自忖在爹娘面前卖萌撒娇是不可能了,他还想早点在朝堂上立足呢!

    但是,他不行,不代表他儿子不行啊!

    而且张氏在讨他娘欢心方面还是有一手的,作为他们家如今独一个的儿媳妇,张氏和婆母、也就是祁元询的亲娘太子妃徐氏处得亲如母女。

    他那没有娶妻的二弟就算酸成柠檬,也改变不了他媳妇能帮他在爹娘那边拉好感的事实。

    而在张氏有孕后,爹娘对张氏的看重就更不用说了。

    祁元询春风得意,一直到三月份廷试过后。

    去年他爹被立为皇太子之后,天子就下诏开了恩科。

    恩科从院试开始,八月份开了恩科乡试,今年二月,则按照以往的科举惯例,在二月份开了恩科会试。

    因为这毕竟是头一次的恩科,又是以皇太子册立的名义开考的,由不得不慎重。

    是以天子便选了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主考官,主持此次恩科会试。

    刘三吾者,乃前朝官员,七十多岁才“以文学应聘”入朝,在朝廷宣召的前朝遗臣与宿儒之中,刘三吾与另外两人并称“三老”,待遇最优厚。

    天子非常看重此人,常向其询问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诸多的典章礼制都是此人主持刊校的。

    至于白信蹈,名声虽不大,但其为王府纪善,也是为天子所看重的一人。

    本朝藩制,诸王就国后,朝廷在王府内安排有王府属官,为诸王服务。

    王府属官,最高为正五品的左、右长史,长史司下辖诸多办事机构,其中纪善所就负责教导亲王子弟礼法,及国家恩义大节,诏王从善。

    能被选中担任王府纪善者,最起码要谙熟礼法,还得有良好的声名。

    天子安排得这么严密了,照理来说,出问题的几率不大。

    事实也是如此,会试榜单出来的后,一片安静祥和,三月廷试后,经过天子的亲自命题考察,会试所录取的五十一名士子,只是调整了名次,五十一人尽皆被录取。

    恩科安安稳稳地过去,天子开心,太子开心,祁元询这个太子长子兼恩科提出者,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还是很开心。

    然后,闹出幺蛾子了。

    会试结果出来六天后,落第举子联名上疏,告主考官舞弊!

    还有落第举子,在京师应天府街头沿街拦截官员,借机告状。

    若是正常科举也就罢了,恩科闹事,不仅天子面上不好看,太子和太子长孙也被闹了个灰头土脸。

    事情一下子就闹大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太子长子是四个字,皇太孙是三个字,但是,询哥儿,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早点当上皇太孙的!

    本文预计是明天10月7日入v,但是,现在还没通过的说orz

    如果是明天入v,那么明天三更,如果不是,那就是照常一更,入v的时候三更。

    开文的时候没有存稿,章节全靠现码,想要凑齐三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orz:,,,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