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反应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反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祁元询要上的奏疏还没进呈给天子,就被他爹提前截下来了。

    看到祁元询奏疏上的内容,皇太子很感动,并送了他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你得庆幸你是父皇的孙子,不是父皇的儿子。”

    虽然辈分确实是孙子,但是祁元询并不想在这件事上当孙子。

    祁元询受封皇太孙,天子并未为他营建皇太孙宫——之前皇孙们入京读书的时候,宫中新辟了百孙院供给诸皇孙居住——而是令其夫妻住在皇太子宫后的宫室。

    因为祁元询欲上奏疏不宜让外人知晓,是以太子与祁元询并不是在文华殿分说此事,而是在东宫后殿之后的小院龙德斋的书房里谈论的。

    皇太子戎马半生,自有一股气势,瞪着祁元询的目光更是凛然得吓人。

    题为《请允诸王、公主奉养其母疏》的奏本被重重地砸到书案上,皇太子冷冷地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父皇欲令妃嫔殉葬,你却不合时宜地上疏请让诸王公主奉养他们的母妃?”

    祁元询和亲爹之间,见面的时间太少,皇太子受封前,还是赵王的时候,与他一向聚少离多,彼此之间父慈子孝,却都透着一股生疏。

    不过皇太子该行使父亲的权力的时候,是半点都不会客气的。

    如果是祁元询恢复前世记忆之前,他可能还会感到惊惶——虽然是亲爹,但是在皇家这种父权至上的地方,伴君如伴虎才是他时刻应该谨记的——可是现在,他受到的影响却不多。

    虽然是被质问着的,祁元询的心情却十分平静。

    “儿子自然是想着殉葬之俗有伤天和,令诸王奉养众妃,也能积德。”

    “呵?积德?”太子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这一点,祁元询还是很能理解亲爹。

    莫说天子和太子都曾久经沙场、杀敌无数,就是天子登基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杀的人也不少了。

    这种情况下,祁元询说出积德这种词,也无怪太子会嗤笑。

    但这确实是祁元询真实的想法。

    当皇帝自然要狠得下心,有时候做大事,并不能想着世人的眼光如何,否则很有可能会惨淡收场。

    但是,祁元询认为妃嫔殉葬这种事,只是小节,即便妃嫔们不殉葬,也不可能影响到天下的安稳。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仁慈一点呢?

    天子让他的妃嫔们殉葬,根据如今收到天子明里暗里的示意的妃嫔们的名单,其中不乏有出身名门、育有多名皇子、公主的高位妃嫔。

    按照懿文太子逝后的殉葬例子来看,从殉的只有没有生育的妃嫔,出身比较高的妃嫔也都是有得免之权的。

    作为皇太子,祁元询相信他爹一定能看得出来天子的用意是什么。

    古来有后宫、宦官、外戚干政之患,天子自然要将这些提前排除,保国祚万年。

    很显然,天子的这些从殉妃嫔们,就是他要排除的后宫干政之隐患。

    祁元询要反对殉葬这种草菅人命的事,但是呢,在这种古代背景下,他又很难跳脱前人的窠臼。

    纵观前朝兴废,有数个朝代的皇帝,在驾崩之前,都是会遣散后宫未曾生育之妃子的。

    既节省宫中财货,又能让妃子得到自由身,不必将剩余的青春全都消耗在宫中。

    但是,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祁元询最先排除的。

    且不说天子要求从殉的妃子里,有不少都是有生育过的,就算都是未曾生育的,祁元询也不敢提啊!

    任何会让天子联想到绿色的原谅帽的提议,他都是要排除的。

    除了遣散后妃,在排除殉葬之后,比较常见的就剩下被奉养、守墓、出家这三种情况了。

    天子令人殉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本朝出现下一个武则天,出家这种让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武则天奋斗历程的选项,也可以排除了。

    剩下的就没啥好选的了。

    祁元询反对殉葬,但他也不愿一件事就这么没头没尾的结束,到时候给自己留下一笔烂账,是以他在上奏章之前就想了很多的。

    龙德斋里就皇太子与祁元询父子二人,皇太子本人还年富力强,目前对身后事看得还是比较开的,祁元询决定先说服亲爹,之后再和亲爹一起陈情、或者只让亲爹出面说服天子。

    “爹,皇爷爷要让宫中的贵妃等人殉葬,是不是为了防范后宫干政?”

    祁元询问得很直接。

    若是想要在地下长眠之时有人伺候,人俑之类的比比皆是。

    令大臣、子孙、后妃等死后葬于陵寝附近,也未必不是解决方法。

    殉葬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放在他家皇爷爷身上,还是得辩证看待的。

    太子原本只以为这个儿子是烂好心,自小在京师同一众堂兄弟从师大儒,读书读得脑袋都坏了。

    等祁元询这么一问,他才发现儿子原来是早就心知肚明。

    如此一来,祁元询上这份奏章,就更显怪异了。

    天子后宫诸妃与祁元询其实也没多少情分,就算他与几个年龄相近的皇子叔叔关系好,想要拉拔一把他们的母妃,也不至于所有人都救。

    太子点头表示祁元询的

    猜测正确,并没有开口,想看他到底有什么理由。

    祁元询低头思索了几秒,这才又抬起头来:“爹,皇爷爷防范的是后宫干政,可是贵妃等人,与您并无多少情分,又何来干政之说呢!反倒是皇叔们,他们的母妃在宫中,多少也是一份牵挂!”

    太子听着,若有似无地点着头。

    若是祁元询已经想好了后招,那这份奏疏,倒有些意思了。

    上给天子的奏疏,祁元询总不能明晃晃地说爷爷我都懂,您怕您后宫的这些女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只能从仁政、怜悯年幼的皇子皇女孤弱等方面来说。

    简而言之,就是祁元询在奏章里面,通过言语包装,让自己显得像个被儒家洗脑过度的圣母。

    祁元询贯彻白莲花的自我修养贯彻得太到位,以至于亲爹看完奏疏都差点被他骗过去。

    虽然最初的目的是想让爷爷垂死病中惊坐起,也真的是要救人,不让后宫这些鲜嫩的生命凋零在冰冷的坟墓中,但是,祁元询绝对是想好了后续怎么处理才行动的。

    要让祁元询说啊,皇爷爷的做法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除了留下身后骂名,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多。

    哦,也不对,如果说现在的储君还是他那位堂兄的话,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扶持的太孙,在后宫这一块,还就真的需要天子把他那一批的后妃都带走。

    废太孙祁元詝和他娘吕妃的辈分都不高,又一直是在京师,在宫中的影响,和后宫的那群后妃比起来,还真说不出谁高谁低。

    但是现在的储君是他爹啊,他爹的生母已经早逝了,再者说,以他爹的精明强干,太后干政根本是没影的事。

    反倒是这个殉葬制度,后妃殉葬又有什么用,不是新帝的生母,若是新帝精明强干,这些后宫妃嫔能怎么蹦跶呢?

    若是新帝的生母在,这个开国天子实行后,后世天子很有可能遵从的殉葬制度,在最根本的防范后宫干政方面,不就是无用的嘛!

    而且采用杀人这种方法防止后宫干政,完全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是全盘贯彻汉武帝子贵母死制度的元魏,也有个不伦不类的“保太后”。

    不论是哪个朝代,只要宫中的皇子是女子抚养的,就改变不了他们本能地亲近这些女子的心。

    万贵妃、奉圣夫人的例子太八卦,祁元询知道的也就是前世看影视剧的时候知晓的大概,这个他就先不说了。

    元魏的开国皇帝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其后世被乳母抚养长大的某几代皇帝,却上赶着将乳母立为保太后、皇太后。

    如果皇帝本人是个妈宝男,那殉葬制度能起到什么效果吗?

    把这些情况反过来想,那就有些意思了。

    皇帝对自己的生母会有感情,那藩王、公主们呢?

    奉养后宫妃嫔,也是可以讲究方式的嘛!

    不管是将妃嫔们恩养在宫中,还是允许藩王们建有大功后恩赏他们将母妃奉养在封地王府,都是可以商量讨论的嘛!

    祁元询自己是一个人想的,只想了个大概,没有拟定详章,但是拟定详章完全可以慢慢来。

    后宫妃嫔们,愿意从殉的,祁元询相信绝对是少数,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愿意在寿命未曾终结的时候就长眠在冷冰冰的地下的。

    原本没有人敢开这个口,天子又已经她们本人、她们的母族暗示、明示过了,这一切似乎已经木已成舟,但是,若是东宫上奏疏,那就不同了。

    下任天子的分量,没有人敢忽视。

    这件事解决得好,也是东宫施恩的一次机会。

    艰难地说服了亲爹后,祁元询被亲爹带着,一道去面圣了。

    京师的皇子颇多,天子病倒后,政务便交由太子处理,侍疾的安排,自然也都早已分班排好了。

    太子打头,祁元询跟在后头,二人面见天子后,天子将侍疾的二十二子安王与宫人们都屏退,谈起了殉葬之事。

    不知道是因为天子在病中,还是他本身就预料到了此事,听到祁元询所请,天子很淡定。

    如此一来,祁元询对所请之事的通过,信心就更足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