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三十八章 守灶

第三十八章 守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朝鲜使团入京后,衣食起居等一应事务,俱按从前旧例,由仪礼司安排。

    至于招待,则是到专用的酒楼去,宴上乐、舞,则不是仪礼司本部的人负责。遣专门的歌女来活跃气氛,是教坊司的工作——教坊司仪礼司之间的联络、人员派遣,自然也有旧例。

    京师应天府,由宣武帝亲自下令,工部建造,陆续建有酒楼十六座。

    京师城西有许多酒楼,但那都是民间商人开办。

    工部所建的这十六座酒楼,乃是朝廷督建,完成后经营仍由民间百姓自主进行,朝廷只收课税,旁的一概不管。

    若论京中酒肆最为繁华之处,江东门外的这十六座酒楼,实在是当仁不让。

    宣武二十七年,所有酒楼建成后,天子曾赐百官宝钞,令其在醉仙楼饮宴。

    宣武帝亲孙、当年也是微服出行一把好手的祁元询,对这十六座酒楼,都大致是有个数的。

    因为经营并非官方负责,是以某些酒肆为了揽客,实在是奇招迭出。

    那种专设侑酒歌女的酒肆暂且不提,十六座酒楼中,还设有专门招待外国使节的,是为来宾楼与重译楼。

    朝鲜使团入京,就是在重译楼宴请的他们。

    使团中地位最尊之人,毫无疑问是靖安大君李芳远,此人正值而立,长得颇为俊朗,额头宽阔,鼻梁也很高,也难怪光幕所显示出的朝鲜史书记载上,会言其“隆准龙颜”,这是标准的贵人之相。

    朝鲜使团到达京师后,头一天晚上在大周安排的使馆好好休息了一番,次日就得到了皇太孙的宴请。

    这可是从前从未有过的优待。

    就算朝鲜事大周甚恭,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殊遇。

    说得难听一点,朝鲜除了明面上听话这一点,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更别说私底下偶有阳奉阴违之行,还引来宗主国的申斥。

    如此殊遇,却并不能让朝鲜人开心。

    尤其是靖安大君,更觉不安。

    酒席上众人言笑晏晏,祁元询却看出心不在焉的味道来。

    这也不奇怪,且不说光幕存在朝鲜国早就知晓了——毕竟宣武二十五年,光幕出现那一年的年底,朝鲜还有遣使为着更改国号来请过命。

    而朝鲜“事大”,谙熟汉语者为数不少,就算光幕没有让人主动理解意思的功能,他们也能通过汉语知晓,更不用说光幕本身就有这个功能了。

    这次的光幕一出,莫说朝鲜使团中的别人,光是李芳远的烦心事就不少。

    当宴饮进行到一半,祁元询放下手中的酒杯时,他就感到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他这边来。

    宴会上的座次安排是根据地位与年龄来的,祁元询毫无疑问高居上席。

    下手方向次席上,就坐着靖安大君李芳远。

    祁元询是上国太孙、天子嫡长子,直呼李芳远的名字,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考虑到当年李芳远同样随使团朝贡过一次,得到天子乾圣帝的青眼,他便称得委婉了点。

    “不知李大君表字何称?”

    “下臣字曰‘遗德’。”

    “那我便呼你字了”,祁元询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听闻此番朝鲜来使,除了贺我父皇登极御宇,还要请受封?”

    李芳远微不可察地苦笑了一下。

    什么“听闻”,这完全是祁元询给面子的说法,实际上,朝鲜每次来使,即便是例行朝贡,正使也谨记国王之命,常有旁敲侧击之举。

    后世朝鲜国内对这个时期请受册封屡败屡战之现象,称之为“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

    “实在是瞒不过殿下。”

    “朝鲜与我中华限山隔海,风殊俗异,皇爷爷顾念于此,才令你们遵从本国之习俗,册封不过虚名,不必如此。”

    这话祁元询说得,朝鲜人却应不得。

    李芳远忙道:“中原素为上国,以小事大,乃圣人之训,朝鲜小国,不敢不尊。”

    “难为你们儒学学得如此之好”,祁元询赞了一句,又道,“只是我听说朝鲜如今已有世子,乃遗德之幼弟?”

    祁元询这话一问出来,大周仪礼司同宴的官员们还好,也就是腹诽了一下,这所谓的听说不就是从光幕上看来的嘛,顶多在光幕信息出现后又去询问查证了一番。

    可是朝鲜使团便皆色变。

    太孙此问,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方面看,便要牵扯到光幕言李芳远弑弟并逼凌君父之恶行,便是这方面不追究,也得质问朝鲜,何以口口声声称圣人之训,却连嫡长之制都不尊行。

    朝鲜此前知晓光幕存在,但主要是使团所言,离开了大周国土,便见不着了。

    可是到了宣武二十七年,朝鲜举国上下也能见到天上光幕了。

    不仅朝鲜,就连常有劫掠的倭寇,都对光幕见怪不怪,显然他们也能常看到。

    祁元询的问话,让朝鲜使团冷汗直下的同时,也在心里腹诽他的双标。

    光幕记载他们又不是没看过,这位太孙殿下他的亲爹,当今天子,在光幕记载中的夺位过程,也没比李芳远好到哪里去。

    可是这是宗主国,现在这位又是名

    正言顺继位的天子,谁敢拿他来举例子?

    而除去这一点,越过所有年长的儿子立幼子为储的李成桂,确实太不走寻常路了。

    若是李成桂拥有像宣武帝那样一力开国的莫大威望的话,想要立谁为储也完全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事。

    但是,李成桂是前朝权臣,是通过篡权而不是自己开创基业得到的国家。

    如此一来,他便不得不重视一些朝中重臣的意见,比之所有事情都可由自己随心所欲去裁决的开国之君,就略逊了一筹。

    这也就罢了,偏生就连朝鲜之创立,都并非李成桂一人之功,李芳远在其中出力不少,这也导致,李芳远拥有朝中诸多大臣的支持。

    朝鲜国中,储君确立之前,李芳远是拥有支持者最多的那位王子。

    李成桂因爱立幼子,朝鲜国中明里暗里不服的,多了去了。

    可是就算朝鲜国内暗潮汹涌,不服的人不少,面对祁元询这位上国皇子的问题,使团里的所有人,包括储君之位不翼而飞的李芳远,都是不好回答这个问题的。

    不好好回答,打个哈哈过去,大家还可能粉饰太平,可若是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李成桂做得没什么不对,那就是只将宗主国奉为圭臬的圣人之训当成表面,连嫡长之制都不遵循;若说李成桂的坏话,呵,不管消息能不能传回朝鲜国内,他们面上都不好看。

    能作为使团出使的都应当是国君信赖、有能力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在宗主国的皇子面前诋毁主君,那朝鲜没有亡国简直是一个奇迹。

    而且他们这么做,只会让宗主国的人看不起。

    悖逆之人,就算再怎么有理,也是要被人唾弃的。

    是以李芳远只苦笑,却不作答。

    祁元询也不是非要他回答这个问题,试探一下也就得了。

    又不是要和朝鲜撕破脸皮,没必要让使团脸上不好看。

    于是他换了个问题:“听闻遗德你之前便跟团出使过,还与父皇见过面?”

    “是。多蒙陛下垂爱,与臣下交谈良久,臣受益匪浅。”

    “父皇一向如此,对有才之人,一向以礼相待。遗德不但乃李王诸子中,功勋最著者,亦是文采斐然,高中高丽进士,莫说父皇,便是我,也佩服得紧呢。”

    “殿下过奖了。”

    祁元询实在是真心夸他,只不过特意提及他于朝鲜诸王子中,功劳最高,也并非一点没有旁的意思在。

    几人说了几句,又继续饮酒。

    只是底下使团的人都分出了注意力到他身上,防备着随时能够答话。

    像这种官方的宴客,对于下位者来说,其实一点都不友好。

    使团朝贡,招待者只是仪礼司也就罢了,偏生祁元询这个皇太孙杵在这儿,让他们不小心翼翼都不行。

    祁元询本来只是想略问几句,给他们打个预防针,就让这次的宴会在愉快的氛围内结束掉的。

    大家都在吃饭,说这些让人不高兴的话,还是太扫兴了。

    就算他们接受,祁元询自己也是经历过好几次大宴上光幕出幺蛾子的情况,体验过那种芒刺在背的感觉的,轮到他自己办事了,当然是能放松的时候就让氛围一些。

    既然他们不习惯,那他就继续说好了。

    祁元询似是不经意地问坐在下手另一侧的房显:“房司正,我观典籍,鞑靼等胡部,有‘幼子守灶’之俗?原朝之先,亦循此俗?”

    房显突然被点名,有些意外,但这么点专业知识,还是难不倒他的:“回殿下,正是。”

    祁元询转向李芳远:“李王之祖,至李王,皆从原人之俗,有胡名,直到遗德你这一辈,才只有汉文名,是也不是?”

    李芳远答得有些迟疑,显然是觉得不对劲:“是,殿下明见万里。”

    “那便是了,也难怪李王立幼子呢。”

    他话说得没头没尾,却将朝鲜使团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散席后,朝鲜使团回到住处,几个大人物齐齐聚在李芳远的住处,商量宗主国的皇太孙,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该用什么章程去应对他。

    与遵循嫡长继承制的华夏人不同,原朝胡人在立国前,还在部族时代时,有的乃是幼子守灶之俗,所立继承人非是长子,而是最小的幼子。

    虽说中原王朝也有脑子昏了头的皇帝不管不顾地立最宠爱的儿子做继承人,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立嫡、立长的。

    李成桂口口声声尊奉上国,思慕王化,请求册封,可是,所立的世子是幼子——若说李成桂是因为爱世子之母而立他的话,世子还有个大他一岁的同母兄,何以不立爱妻所生长子,而立幼子呢?——没人揪这个点也就罢了,可是现在,宣武帝亲立的皇太孙、乾圣帝的嫡长子提出这一点,就绝对不简单。

    朝鲜使团明明是趁着宗主国新君登基,趁着这位心情好的时候来拍马屁叫爸爸,求册封的,可是光幕来了一出以后,皇太孙又问了个送命题,实在是令人头痛。

    若是他们不是上赶着叫爸爸,自己国内管自己的,祁元询也没立场问这个问题,可是朝鲜偏生打着尊奉上国的旗号,时刻表现自己,这就让人抓着漏洞了。

    不过,被光幕弄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李芳远,想到李成桂可能因为立幼子而导致本国受到上国责问,心里还有种异样的幸灾乐祸的喜悦——真是该啊!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各位小天使,更新没连上,欠三更,只能慢慢补了qaq

    没有存稿的话,工作太忙,一周只能有五天是能保证日更的,去年我更上上篇文就差不多是那样的规律,我努力把更新补回来,然后再看存稿的事吧orz

    成祖登基实在是属国册封礼包大放送,李芳远的朝鲜国王、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日本国王(天皇:你们把我放在哪儿???),包括其他属国的册封金印等,都是这位永乐元年(不知道时间有没有记错,应该不是建文四年,这位称帝后,而是永乐元年正式实行年号的时候)放送的大礼包。

    关于本章被锁,你们绝对想不到是怎么回事,我自己都想不到居然是因为这个qaq正文没事,就是本章说里说了一句,嘤!本章说里也不能乱说话啊orz:,,,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