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60章 第六十章 入籍(下)

第60章 第六十章 入籍(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周与东胡征战多年,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应的策略。

    和发兵征安南不同,此番大周派遣了六万精兵,号称十万大军,由卫辉侯丘福、怀远侯朱能、新城侯张玉统领,因怀远侯、新城侯二人年高,是以卫辉侯受命领总兵官。

    从班底来看,这是彻底的今上旧部组建而成的。

    自原廷倾塌后,逃亡北地的嫡系王室已经快要断绝传承,东胡人内斗不断。

    他们虽然不服大周,但是这么多东胡部族,未必会愿意与大周两败俱伤。

    而且东胡之外,还有诸多汗国存在,大周外面的这一层东胡人,留着他们,反倒有作为与其他东胡汗国缓冲的作用。

    大周坐拥中原膏腴之地,在本土的生息都没休养够的情况下,对那些东胡汗国的土地是没有兴趣的。

    既然如此,留着这一支东胡人做制约,也是应有之意。

    天子虽然因东胡可汗的反应而震怒,但是显然心中还是有成算的。

    安南被灭后,南部的诸多藩属国闻大周威名便战战兢兢,北地的这一任东胡可汗与他统辖下的东胡,怕是也要成为大周杀鸡儆猴的又一个范例了。

    想必在此之后,大周使团在西域、北境诸国的局面也能打开了。

    计划很美好,天子既然决定了,朝臣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自然都齐齐称是。

    皇太子有种不祥的预感,但是他没打过仗,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前不久还刚被父皇以为要阻止开战骂了一顿,只能委委屈屈地闭嘴。

    按照正常的走向,大周飞龙骑脸,根本不会输!

    更何况,大周还有火器!【震声】

    作为一个穿越者,皇太子同学似乎很没有牌面,连火器这么一个军国利器都不去发展。

    但是问题是,大周一直以来对火器都是极为看重的,在现有的时代,大周拥有着整个时代水平最为顶尖的火器!

    大周的统治者对火器的看重,远超祁元询对古代统治者的想象,他的强调更像是画蛇添足而不是锦上添花。

    大周的开国之君宣武帝,完成了历史上罕见的以南统北的伟业,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主角光环在闪耀,同时还

    是因为,宣武帝同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原廷残暴,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到了群起而攻之的地步,这就不必多说了,只说原廷给宣武帝留下的发展基础。

    原人是东胡一部,虽然是汉化最深的一部——因为种种原因,建立原廷的这一部,和现如今在草原上势大的诸多东胡部族,关系其实并不是特别好,总而言之还是争权夺利那一套——但到底还保留着一些东胡人的习性。

    比如说许多东胡权贵占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许人去农耕,而是放任上好的良田长满荒草,俨然一副要退田还草的架势。

    又比如,东胡人,从权贵到朝廷,都很喜欢养马。

    朝鲜国有东胡人的大型马场,养了许多的良种骏马,那么国内自然也不会少。

    南方这样的富庶之地,自然也是有东胡人的大型马场的。

    所以宣武帝以南统北的时候,不是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只有水军,大周的骑兵同样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大周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便是火器营。

    那时候的大周尚未一统天下,火器的数量不足,但是威力已经颇为巨大了,是以宣武帝登基后,对直属天子的京营、上直卫等部队的大力武装就,就包括火器这一项。

    前年京中的京营军制又进行了一次改革,分成了三大营,从职能划分来看,是步兵为主(当然还是有骑兵的)的五军营、以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以及以火器兵为主的神机营。

    神机营的火器都是安南被俘的胡氏兄弟开发研制的,有一说一,这家人作为外戚能被重用多朝,终于篡位成功,真的是有原因的。

    京营直属于天子,在大周的火器研制已经领先于世界的情况下,他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想要改进火器的部分技能——毕竟他也只会纸上谈兵,想要一次就启发研制者开发新型火器产品那是在做梦——而去冒险和已经被天子安排进工部的胡元澄接触。

    等到未来他做了皇帝,执掌京营名正言顺,就算提出什么想法也没有人能追根究底的时候,再去和胡元澄提出改进意见,难道不是更好吗?

    从大周所具备的条件来看,祁元询的警兆来得很突兀,也并不是很可信。

    但是以他这么多年和光幕接触后,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前世记忆中拥有太多的桥段了,总之他断定,像这种级别的大事,光幕会轻易放过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就是不知道这回光幕送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了。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天空是碧蓝而空旷的。

    东胡的王庭抛弃了他们在汉化后习以为常的宫殿,而是居住在帐篷里。

    帐殿的外头,被视作长生天启示的光幕就这样立在那里。

    虽然光幕出现在天上,被东胡人视作是长生天的启示,但是很显然,如果真的有天的话,这光幕的信息一定是来源于被中原人尊奉为上帝的昊天,而不是草原上东胡

    人的信仰长生天。

    光幕的信息跟随着中原王朝的动向进行播报,即便是从之后的情报进行分析,东胡人也能判断出,中原人借此规避了哪些损失,获得了哪些臂助。

    这实在让人眼红不是么?

    草原上逐渐兴起要重新南下中原的诉求——但是对于失去了中原土地,在周人的追亡逐北中逃遁到草原更北方的东胡诸部来说,这样的冀望,目标又实在是过于远大了些——终于在大汗与周人断交后,从光幕难得一见的给他们的眷顾中看到了希望。

    虽然,这则记录依旧是从周人的角度来写的。

    但是换个方向想一想,除了周人之外,还有哪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有这样详细的记录?

    东胡人的心得到了安慰。

    东胡可汗别失八里坐在自己的王帐里,直属他的亲卫正在和他汇报:“大汗,长生天启示,周人此番大军出征,两个老将不是病逝就是病重,主将贪功冒进,最终全军覆没。长生天庇佑,我军此战必胜!”

    别失八里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父汗和长生天一定都在护佑着我!”

    别失八里是先代大汗的亲子——属于原廷王室一脉——直到前代大汗乌格齐杀了他的父汗,他仓皇出奔,逃到了东胡的其他汗国,并成功凭借原廷王室宗种的身份得到了帮助。

    纵然大家都是黄金血脉,但是各汗国的王部与原廷的王室宗种,地位显然更加高贵。

    虽然是狼狈逃窜的丧家犬,但是别失八里手下到底还有

    父汗遗留给他的一部分人手,再加上汗国的帮助,起码也算站稳了脚跟。

    然而乌格齐并不是别失八里打败的,这就导致被太师拥立起来做傀儡的别失八里,需要胜利,需要一场接一场能够彰显他的能力、彰显他能够像自己的祖先一样带领各个部族走向辉煌的胜利,来塑造他的威望。

    很显然,原本这一回与周朝断交,他就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考验了。

    想不到,喜从天降,未来他们竟然能打败周人?

    东胡部族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弱,有了光幕这个长生天的启示,就算周人之后再改变布置,也打消不了他们现在暴涨的信心。

    “各部也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了!周人知晓未来的失败后,一定不会甘心,为了长生天的荣耀,我需要各部的出力!”

    “是,大汗!”

    对于别失八里的直属部下们来说,之后的大战关系到大汗的地位,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和东胡帐殿内堪称轻松的氛围相比,南京应天府皇城里的氛围冰冷到了极点。

    一向对勋贵们优容有加,尤其是自己的燕山旧部,更是十分看重的天子,难得一见在宫中大发雷霆。

    天子已经很少有被这样打脸的时候了。

    尤其是在他已经决定发兵,做好了战争准备之后。

    通常来讲,战争是一个国家挽回自己颜面的最好手段。

    可是这一回,乾圣帝偏偏因此而丢尽了颜面。

    武英殿中持续数日都萦绕着阴郁的阴云。

    光幕中被重点提及的主将卫辉侯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被预言导致了一场大败的他,连东宫辅佐的差事都被卸掉了。

    来向太子请辞的那天,原本因为征安南而得封侯爵、还知晓自己在另一个走向的光幕历史中能够得封公爵,而显得意气风发的卫辉侯丘福,不过短短数日,便已经显出了老态。

    祁元询暗叹一声权势更迭的残酷,但是也说不出什么劝慰的话来。

    错误毕竟没有铸成,卫辉侯的爵位还保留着,日后若是还能被起用的话,未必不能延续他的仕途。

    只是现在,天子在气头上,宫中没有谁敢去捋虎须,光幕记载因卫辉侯而起,他也只能自己咽下这苦果。

    对于每天都要和天

    子见面的皇太子来说,亲爹虽然气场可怕,但好歹没有变成只会重复“我单知道他莽撞,却不知道竟是如此的贪功冒进、有勇无谋”句式的祥林嫂,还算万幸。

    卫辉侯的性格摆在那儿,天子其实也是知晓他有可能犯错的,所以还特意安排了怀远侯、新城侯二人做副将——由于怀远侯、新城侯二人的资历,若不是年纪比卫辉侯大,有可能出意外,主将指不定就从他们两人中选了。

    谁知道这次真的就是昊天不佑,竟然会遇上老将病逝、病重的意外,这也彻底导致卫辉侯没了人能劝阻,以至于犯下大错。

    天子对着卫辉侯发了数日的火,又遣太医提前去为怀远侯、新城侯诊治,终于决定要御驾亲征。

    他了解自己的燕山护卫的旧部们。

    对于天子来说,这些旧部们家中的新生代,或许还有足以成为大将的好苗子——怀远、新城二侯的世子就都很不错——但是他们的资历还不够,而其余的新封勋贵们,比之和上皇宣武帝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老牌勋贵们,军事素养还是有差距的。

    当他们不是统帅的时候,天子有足够的信心带领他们取得足够辉煌的胜利。

    但是,这些人里,拥有着成为一个合格主帅素养的条件的人,却委实不多。

    如果给天子足够的时间,就像宣武年间上皇频繁

    地发动北征,最终历练出了一位凉国公一样,新封勋贵中,有足够才华的人,终究会展露他的能力。

    然而现在,乾圣帝就需要一场大胜,来为他挽回颜面。

    没有什么比他御驾亲征更要让他来得放心了。

    天子正值盛年,宣武帝在登基后便没有亲征的旧例,并不足以套用在乾圣帝的身上。

    更何况,宣武帝在乾圣帝现在的这个年纪,也正是纵马疆场的时候。

    天子要御驾亲征,这阵仗可就大了。

    原定的北征人数自然需要增加——否则的话,怎么保障天子万金之躯的安稳?——从征的勋贵与文官们也要安排,与此同时,交趾省的汉化越军,也要拿到战场上一试真章。

    安南化为交趾省,然而想要让他们认同大周,还需要时间。

    原本这样的时间还需要许多年的潜移默化,但是很显

    然,让这些汉化越军参与征战,攫取功勋,也是一条路。

    这些汉化越军只要立下功勋,便能得到赏赐,交趾省各府,也会对他们有所偏狭,而且依照祁元询的规划设计,这些人有足够的功劳之后,还能申请入籍——正式成为汉人——同时在交趾的待遇、地位都会有所上升。

    这项制度的灵感来源,是祁元询记忆中前世某朝的发明。

    对于交趾省的诸多越人来说,他们的汉族身份认同感不强——就算原本两国真的是同文同种——既然如此,大周汉人在这块地方,以少治多,就需要一点手段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