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罐头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罐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皇太子突发奇想品尝军粮的结果,竟然是让东宫的皇孙们都闹了肚子。

    虽然军粮和日常饮食差得确实有点远,但都是能饱腹的好食物,祁元询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们竟然能娇气成这样。

    皇太子毕竟是成年的大人,体格强健,他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却苦了几位皇孙,被亲爹的突发奇想坑得不轻。

    尝完军粮的第二天,东宫与坤宁宫请完了太医——皇长孙还在坤宁宫住着呢——皇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人还有些尴尬。

    他真不是故意的。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寻常百姓,能吃饱穿暖,已经算是生活在太平之世了,富贵人家,却与之截然不同。

    大周的军粮需要改进。

    皇太子并不是在贬低大周的制式军粮,纵观古今,大周的制式军粮已经算是历朝历代里难得的能让士兵吃饱、紧急时刻有能量补充的好军粮了。

    可是这些军粮在饱腹感方面的优势,在能量补充方面,与东胡人相比,又是远有不足了。

    奶粉和肉松这两样食物,可是东胡人快速行军打仗的军国利器。

    可是让大周照着东胡的范式做奶粉和肉松,那就实在太难为他们了。

    大周的麋饼和东胡人的肉松相比也毫不逊色,还是一个问题——量不够——奶粉嘛,只能说中原之地的周人,有学名为“乳糖不耐症”的状况的人是很多的,与自小在马背上吃肉喝奶长大的东胡人相比,对奶粉的耐受度是比较低的。

    而且,所有的问题,汇集到最后,还是总量的问题。

    要是大周有足够的肉类供应,管他什么军粮种类啊,天天吃肉不香吗?战斗力也一定会飙升的。

    历来的军粮为了便于保存、方便携带,都是精加工过的。

    飧饭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石的米经过数次的浸泡、曝晒等精加工以后,只剩下二斗。

    耗时实在是太久了。

    各种肉类干货、海鲜干货等也是如此,曝晒后保存期限确实能够延长不少,但是精加工所要耗费的时间与人力物力,仔细统计起来也很恐怖了。

    军粮有成例,但是皇太子又觉得可以再提高一些待遇,让人去沿海地区采购一

    些海货,户部的资金支持便有些撑不住了。

    不管什么东西,数量以数万、数十万计,那要耗费的资金就恐怖了。

    这一次可以说是天子御驾亲征,皇太子表孝心,保障从军士兵的战斗力,若是回回都这么干,在常规的军粮之外还增加支出,在国家每年的收入是固定的情况下,祁元询毫不怀疑户部尚书能拿根白绫吊死在他面前以示抗议。

    所以军粮保障,祁元询思来想去,日常不见多少肉,紧急行军又都是需要耗费大力气去炮制的肉干、饼块,紧急行军的且先不说,日常的军粮,能否先把食用的肉的分量提上来呢?

    这事搁在东胡人身上就很好办,打仗嘛,部族也跟着一起迁,边行军边杀牛羊,绝对新鲜。

    大周这边日常补充肉类食物,只能是在驻防的时候现杀,对于后勤,又是一重考验。

    思来想去多日,皇太子悟了!

    能保鲜、数量不能像肉干肉脯一样越做越少,反而要多,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罐头食品呢!

    他记忆中的罐头,来源于西方,多是金属制的,可是在金属大规模流行之前,罐头食品的鼻祖,是玻璃罐头。

    玻璃大周有,而且存在的时间还不短,所谓水精、水玉等,就是玻璃的别名。

    只不过中原之地,一贯擅长的是造瓷,号称丝绸与瓷器之国,玻璃在此地的发展便不尽如人意。

    而且大周烧制的玻璃与泰西玻璃颇有不同,大概是作为原材料的砂石种类有所区别的缘故。

    祁元询不是个会难为自己的人。

    要是他为了解决大周的军粮蛋白质等肉类能量提供不足的问题,还得再去“发明”玻璃或者革新玻璃的制造工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大周的瓷器那么出彩,后世厚实一点的瓷碗是烤箱烘焙中很受欢迎的对象,祁元询就不信了,各种巧夺天工的技艺都能在瓷器上展现出来的手艺人,难不成连他只是很简单的容器要求都完成不了?

    而能够承受烤箱那种程度的高温、本身的诞生就经历了上千度的高温烧制的瓷器,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皇长孙正在读书。

    再有半刻钟,按照他出阁读书的课表,上午的课业便要结束了。

    出阁读

    书后,除却特定的节假日,一应读书应当风雨无阻,就连身负监国之职的皇太子,都会在早朝结束后,按照惯例回来听东宫官们讲课。

    和读书时间因为监国理政有所减少的皇太子相比,皇长孙的日常就非常的枯燥乏味了。

    每天的上午,他都是在念书中度过的。

    饶是皇长孙对读书没有排斥的逆反心理,甚至乐在其中,也盼着午膳时间早点来,能早点下课,让自己松快活泛一会儿。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他却希望老师们再认真负责一点,让他温书、练字的时间能更多一些。

    甚至于他还身体力行地将自己对知识的

    渴求明确地表现出来。

    与其去吃午膳,还不如多温一会儿书。

    不单单是已经读书了的皇长孙,便是东宫的其他皇孙,也都是这么个想法。

    皇太子的忆苦思甜教育在给儿子们品尝军粮的时候就开始了,即便孩子们都拉了肚子,证明他们精贵的肠胃忍受不了与日常饮食相违背的食物,皇太子依然乐此不疲。

    而在皇太子起意要改进军中的军粮后,这种折腾就升级了。

    兴庆宫的上皇不管事,但是军粮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是以还特意叫了祁元询过去问话。

    祁元询据实以告,并且将自己的初步成品展示给了太上皇看,得了一个“不坏”的评价,这么一来,皇太子折腾得就更起劲了。

    粉肉罐头,便是皇太子的成果之一。

    薄厚均匀的肉片垒在盘子里,宫中做菜是很舍得油盐调料的,原本颜色透着一股粉的肉片,双面被煎得金黄,令人看着就颇有食欲。

    皇长孙被太子唤去文华殿一同用餐,同样在殿中分席而坐的,还有他的几个弟弟。

    从口感上来说,粉肉罐头的肉自然比水泡饭等军粮要好吃得多,而且,这可是难得的肉。

    然而,宫中是日日都能吃上肉的,皇孙们对肉类的渴望本身就不强,再加上“粉肉”的制法,是加了面粉还是生粉之类的料的——皇长孙只知道这是肉糜混合一些麦粉之类的东西制成的,具体的名称,他是真不清楚——不算纯粹的肉,也不怎么吸引他们。

    更何况,“粉肉”制成后便被批量装进了罐头里,加热后用木

    塞将瓶口封死了,这是为了所谓的保鲜,可是在宫中的人看来,何必将日子过得这么苦呢?

    每日吃的餐,其他菜都是正常的,只有一道粉肉,味道多变——显见皇太子还在令人摸索——且日日都是有的,皇孙们的腻味劲儿就别提了。

    皇太子才不管矫情的儿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

    粉肉者,便是他记忆中的午餐肉,将猪肉再加工之后的产物。

    虽然里头加了淀粉,不是纯粹的肉类,但是在能量补充方面,绝对是比纯粹的素食要好的。

    加上罐头这个保鲜利器——瓷器虽然易坏,但是便携程度上来说,已经还是有提高了——祁元询对自己的改进工作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作为皇太子的孝心,一批肉罐头、水果罐头和海货,便被送到北京,天子驻跸的地方。

    天子龙颜大悦,罐头中装的午餐肉,也以“万胜肉”的名头在军中传播开来。

    按照中原大地一贯的命名方法,午餐肉放在本朝,指不定就得像东坡肉那样,以制作或者发扬光大者的名字来命名。

    可是“太子肉”这种名头听起来又实在是过于惊悚了,军中以得胜后方能吃肉的旧例,将此肉命名为“万胜”,这说法便这么叫开了。

    之所以“万胜肉”的名头一下子就传起来,也实在是因为这种军粮设计对渴望肉类的军中士卒们的吸引是实打实的。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说打安南就像爸爸打儿子的话,其实和草原游牧民族打仗,咳,难度值就上升了不只一点两点了。

    保障战斗力,从保障体格开始【bu】:,,,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