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七十一章 御史<!>

第七十一章 御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祁允昭的住处离祁元询很近,没过一会儿,他便到了长子的住处。

    孩子这时候已经在殿外了,只是身上着衣也不多,明显是刚出来的。

    见到人后,行事稍有失去分寸的太子,再度恢复了淡定。

    示意祁允昭到他身边来之后,祁元询派了自己身边得用的宦官去向乾清宫、坤宁宫报平安,又派人去后殿那里联络太子妃。

    等到地震带来的晃动停息了之后,他才派人去取他和儿子的衣物来。

    夜半地震,给人带来的惊慌自然不必言说,东宫这时候稍显混乱,他需要在此处坐镇。

    即便有太子妃在,这个时候的东宫主心骨,也毫无疑问是他。

    祁元询没有想过去乾清宫,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怎么向父母讨好卖乖,恰恰相反,作为东宫之主,他待在这里先暂且平定东宫的混乱,才是最好的做法。

    宫城下钥之后,轻易是不开门的。

    而太子宫,实际上与大内的宫城有所阻隔,并不是整体。

    也就是说,除非天子下令,否则的话,下钥之后,宫城大门是轻易不会开的。

    他若是以太子的身份命令守卫开宫门,那么今天晚上的事故,可能就不只地震这一桩了。

    他派人去,若是宫城已经开了,也能先将东宫这边无大碍的消息传给天子与皇后,让他们安心。

    今日的地震确实闹得人心惶惶,帝后那里的消息也很快便传了回来。

    天子与皇后夫妻感情极深,三月出服后,天子在宫中居住,便不再是一直居于乾清宫,而是时而在乾清宫、时而在坤宁宫,全看当天政务繁忙不繁忙,一般来说,还是和皇后宿在一处的。

    这一夜,天子便与皇后住在一起,帝后二人平安之后,担心的便是东宫的太子和皇孙了。

    祁元询派人去报平安,和他心有灵犀的帝后,派来东宫的人也正好在路上了。

    帝后二人安然无恙,只是骤起地震,心绪不宁,怕是今夜再不能入睡了。

    东宫这边其实也是一样的。

    祁元询带着长子到钟祥宫的后院——钟祥宫宫殿群规格是仿宫城的,正殿以及位于前朝的建筑,是太子日常办公的地方,后殿之后的诸多院落,则是太子一家的住处。

    太子妃、一众皇孙以及太子府中的嫔妾们,都已经在空地处等着了。

    白日地震也就罢了,偏生是夜间地震,令人好不害怕,今晚只能在空旷之处对付一宿了。

    纵然供以居住的主殿、院落都没塌,可谁敢去赌这个万一呢?

    祁元询与自己的妻妾子嗣说了几句话,宽慰了他们一番,便与太子妃开始交接。

    他们一家倒是没出什么问题,只是东宫之中不只他们这些主子,还有伺候的人。

    东宫之内的人员伤亡如何,以及有何处有损失,这些他都交给了太子妃。

    接着整好衣物后,他便要带着长子去看望帝后了。

    宫门落钥,未曾开门,他自然是要管好东宫的情况,宫门开了,他当然要去看看父皇母后有没有大碍,顺带让父母确认自己与皇长孙确实都安然无恙。

    到了坤宁宫,祁元询看到场面已经被控制住了,但到底今晚出了意外,就连坤宁宫,都感觉不似往日肃然。

    天子与皇后看到祁元询带着皇长孙过来,都免不得让二人进前让他们好好看看。

    一向慈爱的皇后看了好几遍,就连天子都开口好生询问了一番,确认皇太子和皇长孙没因为地震而受到什么影响。

    皇长孙明年便要满十岁了,作为太子长子、天子爱孙,他一直是以继承人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这一回祁元询拉着儿子马不停蹄,这孩子什么抱怨的话都没说,手掌心摸起来还有些汗涔涔的,他便知道,孩子其实还是被吓着了。

    前段时日皇后生了病,虽说慢慢好起来了,但是宫中事务还有一部分是交给了二十四衙门的太监帮忙。

    祁元询来到现场,不仅皇后在命人收集阖宫的消息,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就连天子都在挑人问询某些方面的情况。

    财物、建筑之类的损失且先不说,宫中这一夜出现了多少伤亡人数,是一定要做好统计的。

    全皇宫的消息汇总起来,还要一定的时间,毕竟事发突然,不过皇后已经命人开始统计了,与此同时,她与天子还发谕太医院,令其做好准备。

    天子和皇后忙着宫中的事,祁元询又将东宫的事务托付给了太子妃,剩下能做的,便是先为父母来不及吩咐的事情开个头。

    宫中的状况要统计,宫外,汉王、梁王二人府上情况如何,祁元询也命人速去打探了。

    这一场意外弄得所有人都焦头烂额,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实在是凡人难以匹敌。

    这一日的早朝,祁元询冷眼看着,没几个人是有精神的。

    半夜来了这么一出,谁能不担心自己的小命,还能继续安逸地睡着呢?

    京师地震其实也不是第一回了,高皇帝宣武年间的时候,京师就地震过。

    除了京师,北京也是有地震的,当年天子还是赵王的时候,就亲身体会过北京地震。

    可是这一回

    半夜地震,实在让人措手不及,若是白日地震,起码人反应过来的时间会快一点。

    夜半地震,有睡得熟、又没人唤的,竟是在睡梦中就这么去了。

    这一日的早朝是常朝,能参加的朝臣都是有一定品阶的。

    可是光是常朝,朝臣里就有三员出缺,都是昨晚不幸在地震的时候受伤的。

    或许,唯一幸运的,便是这三位都是请假缺朝,不是连命都搭上的倒霉蛋。

    这几日,京师地震一事,便成了朝堂诸公放在首位议论的大事。

    这年头,地震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有时还会与天子的德行联系在一起。

    当然,乾圣帝都已经当了八年的天子了,又有开疆拓土、兴修大典等文治武功,没谁敢揪着“天子德薄”这一词做文章。

    饶是没人提,天子的心情还是不痛快。

    南京应天府的宫城是高皇帝那时候修的,填了一片湖打的宫基。

    应天紫禁城,修建的时候当然没有偷工减料,可这也改变不了原本是填湖而建,先天稍有不足的情况。

    这就导致,紫禁城在勤勤恳恳服役四十余年后,皇宫的宫基,略微下沉了。

    宫中的主殿大多都没事,可剩余的一些宫中建筑,比如宫女、内侍们的居所之类的,就有一些被震塌了。

    这让天子殊为不乐。

    之后整个京师的统计做好了以后,天子的心情就更差了。

    京师乃是一国之都,在这里发生的地震,当然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天子德薄,这当然是不适合作为首要理由去说明的。

    若是次次发生地震都是天子德薄,那天子的尊贵性岂不是被大幅削弱了?

    当今乾圣帝又不是那种愿意舍自己一人名声而利他人的皇帝,谁敢给他扣帽子,就等着天子将他记在自己心中的小本子上吧!

    而且以文治、以武功论,当今天子都算是圣主,老天爷没事降发给他干嘛?

    往这方面扯,是给大家都找不痛快!

    地震三天后那天的早朝,有人给出了两种新思路。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交趾省的一份奏章,言交趾省有原安南土民可能得到了云南之地的叛逆的帮助,兴起了一股被唤作“红衣军”的势力,在安南与朝廷接壤的那几府兴风作浪,好不嚣张。

    请天子派人支援,平定叛逆。

    这就意味着,京师的地震,有可能是老天爷示警,示意朝廷对原安南之民的某些政策可能太过的严苛了,这才会有原安南之民的反派。

    若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些人何以与朝廷的云南叛逆扯上关系呢?

    红衣逆军,这可不是安南原创,而是大周云南之地受征剿的一股叛逆势力。

    而后紧接的便是朝中一位头铁的御史给出的思路:高皇帝下葬不久,便有了地震,恰巧,前阵子陛下开口要北巡,顺带要在北京选择陵址吉地。

    这意味着什么?

    高皇帝不愿意让陛下远离京师,特意降下地震示意啊!

    第二个思路一出来,祁元询离天子近,就看到亲爹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起来。

    他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位叫做雷勉的御史点了一堆的蜡烛。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因为京师地震,天子不能按原计划北巡已经很郁闷了,他还特意提醒天子,甚至要阻挠天子实施定好的择北京之地为陵址的计划,实在是勇士啊。

    见过作死的,没见过这么作死的。

    “高皇帝在时,朕便将北京升做陪都了。朕少年便在那里镇守边疆,登基后,更是知晓北京之重。你雷勉这一番话,置朕、置高皇帝于何处?”

    祁元询在心底默默地翻译了一下老爹真正的台词,然后给御史点了根蜡。

    这御史也是傻的,他爹看重北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皇爷爷在的时候都没说什么,京师地震以后,他居然还敢以皇爷爷为借口?

    他爹没直接蹦出句“放你娘的屁”已经是好涵养了。

    “高皇帝子嗣,各葬分封之所。他老人家向来怜惜黎民百姓,怎么可能因朕欲归葬北京便发地震戒之?你言高皇帝警示于朕,可是得了什么朕都不知晓的警戒之语啊?”

    雷勉吓得连话都说不好,只是连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臣不敢。”

    也不怪他一副被吓成鹌鹑的模样,朝堂上的其他人,现在谁不是安静如鸡。

    看天子现在的架势,若是谁再敢在北巡、陵寝选址于北京一事上再妄加置评,揣测已故的高皇帝圣意,怕是下一秒便要被送到地下问问高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天子给出这样的诛心之论后,也怪不得他们不敢吭声了。

    于是乎朝堂上快速通过决议,这一次的地震,应当是与交趾省有关,天子下诏,提高朝廷直辖的五府的待遇,遏制官员在那里的某些过分行为。

    即便是作为封藩的州府,除了原安南国王室直辖的两府外,其他的封藩诸府,也都得到了不要做得太过的警告。

    当然了,一边下诏安抚,另一边令人平叛,这也完全没有冲突。

    京师地震到底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天子准备北巡的步子也被稍微

    拖延了一番,可是他和祁元询之间的交接仍未曾停止。

    这就意味着,今年天子是一定会去北巡的。

    即便不去选陵址吉地,北巡震慑内附东胡以及草原上的东胡残部,也是有必要的。

    可谁知道,地震的后续,在天子下诏安抚交趾省后,仍然还没完。

    作者有话要说:明仁宗其实想要迁都回南京的,明宣宗犹疑了,南京、北京当时都有地震,南京一年震了几十次。

    有说法就是南京一震,朝廷要迁回去(高皇帝发怒了),结果北京也震,又说是太宗文皇帝不乐意搬,结果两边一犹豫,最想迁回南京的仁宗十个月狗带,宣宗一犹豫,几年后就没那么多人想回去了,到了英宗时代,就定下来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