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七十三章 青梅<!>

第七十三章 青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帖木儿帝国属于东胡贵族建立的国家,其原身是东胡初代大汗所封的“兀鲁思”之一。

    这些东胡“兀鲁思”国家,是当年东胡鼎盛时期,其初代大汗对兄弟与子嗣进行的分封,相当于是东胡人不同的封国。

    前朝原廷便是东胡诸部的宗家,然而由于原廷这一支的继承顺序并不能得到所有东胡汗国的认可,是以东胡诸封国之间,关系亦有亲疏,彼此之间甚至也有所攻伐。

    东胡这位建立帝国的初代大汗以及他那些得封兀鲁斯的兄弟子侄的后裔,被称之为“黄金家族”,按照草原上的规矩,已是非黄金家族的血脉不可得到认可了。

    帖木儿虽是东胡贵族,然而并非黄金家族的血统,是以他所建的帖木儿帝国,虽是在几个东胡汗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但他对被篡夺了权位的原主——主要是他起家的西察合台兀鲁思的汗王一系,之后被吞并的其他汗国,并未受到特别的尊崇——竟还是以礼相待,倍加遵遇。

    甚至为了让自己一系在草原上的地位更有权威的保障,他与察合台后裔这一系的汗王,彼此约为婚姻,借此提高自家血脉的地位。

    就和同时期中原周边朝鲜、安南、日本等国的情形一样,在帖木儿帝国建立之前,还是原本东胡的西察合台兀鲁思的时候,掌权之人已经由汗王变成了权臣。

    作为权臣的帖木儿为人颇有野心,率领兵马攻城略地,只是当年大周在高皇帝的带领下横扫天下,而后多年一直追亡逐北,不仅对东胡的原廷王庭一脉势要斩草除根,还在追逐敌人于塞外的过程中,对东胡其他的汗国属地加以了威慑。

    在大周的兵锋之下,这些东胡汗国也只能俯首称臣,答应像他们当年尊奉中央兀鲁思——也就是建立在中原的原廷——那样,称臣纳贡。

    在祁元询的记忆里,宣武十七年之后,来大周朝贡的使团里,便有帖木儿国的人了。

    只是,权臣建国后,自信心爆棚,对大周并不长久怀有敬畏之心的国家也是很多的。

    前头那个被杀鸡儆猴的安南国,就是其中一例。

    朝鲜、日本等国,邻近大周,是以不得不曲意逢迎。

    帖木儿国的原身西察合台汗国,在原本的东胡兀鲁思诸国里,本身就离中央兀鲁思也就是中原边上的东胡起源之处,而后原廷建立,整个中央兀鲁思便指代了中原之地较远,之后吞并的东胡诸国与色目人的国家,离大周其实也不算近,是以帖木儿所遣使者,态度的变化是能够很轻松地感觉出来的。

    今上乾圣帝之前,曾经派遣使者出使过其他国家,非常不幸的,派去帖木儿国的使臣,从此便没有回来。

    之后帖木儿国也再未遣使来贡过。

    也就是今上在继位后脾气好了许多,原本的规划里,离得较远的国家,也没想着第一拨就去惩治,才让帖木儿国逍遥到了现在。

    离得近的像安南和东胡别失八里王部,哪个不是说打就打,半点都不带掺水的?

    可是这并不代表天子对帖木儿国等有不逊之行的国家有所放松,因为他们离得远就要放他们一马了。

    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以马康平为代表的中官,屡受天子的任命,出使别国。

    马康平下西洋,主要面对的是西南诸国,而还有中官,要面对的便是西域诸国,其中便包括这些东胡汗国与一些色目人的国家。

    或许对帖木儿国来说,原廷没了,竟然还要向大周称臣,实在是莫大耻辱,然而对于威压天下,兵锋所指,连当年横扫天下的东胡都不能与之匹敌的大周来说,原本的臣属国竟然怀有悖逆之心,同样让人如鲠在喉。

    帖木儿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祁元询也没想着第一时间就知道,按照招待使臣的惯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呗。

    虽然不排除帖木儿是因为去岁周师大捷,别失八里王部被端,中央兀鲁思之地的东胡诸部再次受到了重创,因此受到了震慑,主动遣使来贡,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美满,祁元询已经做好了他们会闹幺蛾子的准备。

    只是没想到,除了上回宣传地震乃是天理,并不受君主的德行所影响的那几个传教士,这批使团竟还颇为安分。

    倒是那几个跟着使团一起来的传教士,倒是很有意思。

    前朝原廷初期崇道,而后崇佛,到了原朝季世,各地佛寺大为兴盛,这样的状况也影响到了本朝。

    高皇帝发家之前也曾托庇于寺庙,这也就先不说了,高皇后去世后,诸王赴京奔丧,回藩国的时候,几乎人手一个天子发给他们的和尚。

    本朝虽然看重佛门,但是对道门也颇为推崇。

    也就是说,从信仰方面来说,本朝还是很多元的。

    这些外国传教士嘛,在宣传教义这方面,其执拗程度,就不好说了。

    让祁元询感到意外的,并不是这些人的身份——原廷还在的时候,这些“色目”人便有不少能获得高官厚禄的,传教士和汗国搭配在一起,也不算太出格。

    但是,帖木儿国的信仰,祁元询记得和这些传教士要宣扬的信仰,也是不同的。

    虽说他们有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的想法,但

    是,欧洲传教士与帖木儿使团这样的搭配,还是让祁元询感觉很清奇。

    来过大周京师的人,没有一个,不会为这个时代最繁华、最壮美的城市而倾倒。

    祁元询着锦衣卫派人盯住了帖木儿使团与传教士一行,便暂且将之放在一边了。

    他是身负监国之任的皇太子,每天要忙的事情多了去了,哪有空时时刻刻盯着这些人?

    稍微分点精力给他们,已经算是他对这些人的重视了。

    天子高兴地带着皇后去旅游,朝中的事情便全部送到了文华殿来让他处理。

    祁元询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个只会处理政务的工具人了。

    作为高皇帝亲自教养过的继承人,他当然也有着勤奋这个美德。

    可是再勤劳、再是为自家的江山着想,天天九九六,祁元询也吃不消啊!

    哦不,一周七天,他哪里是只用工作六天啊,他的工作分明是五五七,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中间就算有休息时间,也要提心吊胆担心发生什么大事。

    而这一切,全是因为他那英明神武的皇爷爷,废除了丞相——皇权是得到集中了,可是帮忙分摊工作的人,也没了——所以当祁元询想到平行世界之后会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爹在皇宫内已经开始去做的安排,是很能理解的。

    天子让宫中自己看好的宦官去内书堂读书,然后让这些知书识礼的宦官们在他自己以及太子、长孙身边伺候,有时候还帮忙分忧一点政务,这都是有原因啊!

    东宫里头,上次地震的时候冲进来唤祁元询的宦官范弘,就是天子亲赐的,一个有文化的宦官。

    然而,工作再忙,祁元询也记得,亲子感情的培养不能少。

    他家儿子本身就是天子、皇后带大的,后世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和孩子父母之间,都还有培养理念的冲突呢,何况是现在?

    孩子刚出生后不久,他和太子妃就定了让孩子接受天子、皇后的抚养这个方针不假,可是,祁元询毕竟是个有现代记忆的人,他想要让孩子知道的、学会的东西,一点都不比天子少。

    长子嫡孙是天然的继承人,他一点都没有长子这个号练废了大不了以后也学父祖养孙子练小号这样的觉悟,继承人不靠谱,就算从光幕那里知道自己未来能活得长,也要担心什么时候被气得短命吧!

    儿子现在还小,正是能接受新理念的时候。

    天子这个爷爷的形象在儿子心目中应该是最高大的,可是皇太子这个父亲也不能在儿子那里失去存在感啊!

    于是乎,年仅九岁的皇长孙,就开始了在亲爹身边的政务旁听课程的学习。

    天子虽然也爱将孙子带在身边,但是让孩子跟着一起处理政务,到底为时过早,还没有切实地实行过。

    借着政务的处理,祁元询成功地在儿子心中刷满了时髦值。

    当然,长子是继承人,教育不能放松,其他的儿子也不能当猪养。

    就像高皇帝生娃是为了在开枝散叶的同时,让祁家的江山有宗王领兵巩固一样,祁元询生娃与其说是单纯为了自家那个要继承的皇位,倒不如说他也在为自己生一群能对事业稳固起到帮助的小助手。

    祁元询愉快地和儿子们培养着亲子感情,颇为满意地看着一颗颗小白菜在他的呵护下茁壮地成长。

    过了没几天,太子妃就过来和他商量一件“大事”了。

    “太子爷,咱们家明哥儿的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该给他相看了吧?”

    祁元询:???

    “明哥儿如今才多大的年纪,就要相看?你也不想想,当年咱们成婚的时候,都多大了,明哥儿还早着呢!”

    “当年,您不是世子嘛,皇爷爷要给皇孙们一道赐婚,才晚了。您想想,采选秀女,不是年长的皇孙们都有份儿嘛!”

    太子妃说得委婉,但祁元询还是能明白她的意思的。

    在郑王被废之前,谁知道他们家这一系能异军突起得那么快啊!

    祁允昭这个年龄,那时候的他和他爹,都不是皇位的继承人,可是祁允昭如今可是皇嫡长孙,只要不出岔子,未来受封太子、继承皇位是妥妥儿的,那还不是人人眼中的香饽饽?

    她要早点考虑,也不能算错。

    “你说早点给明哥儿相看,是要效仿母后的旧例?”

    “是啊,咱们家的孩子,总得咱们做父母的多费点心呢。”

    “我知道了,你先让我想想。”

    当今皇后出身魏国公府,本身就是元从功勋府上出来的贵女,确定要配给皇子后,还入宫在高皇后身边接受过教导,和圣上不仅是少年夫妻,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太子妃提出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便先为他择选一位好人家的女孩儿,再接入宫中抚养,培养两人的感情,祁元询觉得也未尝不可。

    《红楼梦》这部大作里头,男女主角相遇的时候,不也差不多是这么小的年岁嘛?

    只是……他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好端端的,就算大儿子被他带到身边教养,也不至于让太子妃产生要给儿子选媳妇儿了的紧迫感啊!

    他们家的孩子,难不成还会为婚嫁发愁嘛?

    当年诸皇子皇孙选妃,不也是很快就结束了嘛,何必一定要养个童养媳在宫中呢?

    皇长孙被抚养在天子、皇后身边,他和太子妃本身就对这个儿子抱有更强的思念之情。

    他自己都舍不得让儿子这么早就离开自己身边,按照这个时代的婆媳关系,太子妃怎么会突然就想到替儿子寻摸媳妇儿这件事呢?

    祁元询起疑后,都不用多查,便收到了消息。

    这件事果然有猫腻。

    太子妃还是太容易受娘家影响了。

    彭城伯夫人不过是长孙的外祖母,就这么热心地要为长孙介绍她相看好的好女孩儿?

    呵,果然是外戚,官做得不大,管得倒是挺宽,这么迫不及待就要拉拔一个新的外戚了,想得还挺美的。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